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个人感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个人感悟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心得个人感悟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心得(一)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从十二个方面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为今 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开启新征程,夺取新胜利,就要深 刻领会全会重大战略部署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创造性地把重大战略部署对接具体现实、 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把握战略重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准主攻方向,才能一子落而满盘活。这次全会的一 大突出特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围绕主要矛盾,_发展难题,有针对性 地作出战略部署。从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到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 新发展格局,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 水平的平安中国,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 反映人民新期待。这些高屋建瓴的谋划,清晰明确的部署,既立足当前实际问题,聚焦“十 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敲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又 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改革发展问题,着眼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未来十五年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按照全会精神指引的方向,将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框架下统筹推进、全面落实,我们 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落实重大战略部署,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 过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的攻关期。这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 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总览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比如强调坚持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等,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要 求贯穿始终。贯彻落实全会部署的目标任务,就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 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全面落实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惟改 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 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根本动力靠的就是改革创新。把脉全会提出的 各项战略部署和发展任务,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更 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 体系,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改善人民 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需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事实证明,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一切伟大事业,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以改革创新来开辟道路。迈 入新发展阶段,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 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就一定能更好贯彻落实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心得(二)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 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习 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各项表决议程后,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 政治局就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作了重要讲话。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吹响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员令。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 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攻 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 战略决策,是我国迈入“十四五”新阶段、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行动指南,是实现 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新时期面临的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抓手,富有极强的前瞻性、全局 性、基础性和针对性。 人类历史上,任何大国经济都不可能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必须内外需并举、内外市场并重。 从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国家、世界第一的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到世界最 大规模人口、最大中等收入人群、全球前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我国稳定、独立、富有 活力的国内市场已经成为牢固的经济基本盘,是我们有效应对国际局势尤其是经贸格局深刻 调整的底气所在。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经历复杂深刻的大变革。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的“稳定器”,也是培育新动能新经济的“助推器”。我们必须坚持 问题导向:一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消费提质扩容,扩投资精准发力,既满足刚需、消费 升级等多层次需求,也要实现居民、企业、产业等各领域需求。二是促进供需两端良性互动,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 求;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中梗阻”,畅通“微循环”,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更多依托国内市场。 广纳百川,方成大江大河;奔流入海,方能循环永续。只有做好“双循环”,才能为中国提供 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发展动力。因此,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闭门造 车,也不是弱化国际市场的单循环,而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更好地推动“国 内大循环”。从世界大势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 是长期趋势。从国内发展看,对外开放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于倒逼改革 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水平,让国内市场真正强大起来至关重要。我们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 一边,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面对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变化, 我们要深入贯彻全会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 要判断,保持战略定力,有信心、有底气,守正出奇、趋利避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 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心得(三)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 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 14 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 保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 和治理体系。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首先领会到“13 个坚持”的“体系支撑”:坚持党的集中统 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各民 族一律平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 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坚持党指挥枪;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 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些基本经验、基本理论、基本方略,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的独特优势。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 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统筹制度 改革和制度运行,把握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使各项改革协 同发生“化学反应”;注重解决体制性的深层次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有效解决 了一批结构性矛盾,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注重克服机制性的梗阻 问题,打通理顺了许多堵点难点,增强了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 化为治理效能。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我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 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两个毫不动摇”再次给社会预期提 供了“定心丸”: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 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我进一步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精准落实:为 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 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 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 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决打 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的认识。从时间 表,到路线图;从治理目标,到工作机制;从战略重点,到体系框架;从第一个百年“在更加成 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到第二个百年“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说, 这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目标”既一脉相承,又递进支撑的“中国之治”! 学习五中全会公报精神,我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明天”的伟大图景。我们要走的道路,不 是别的什么道路,而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 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们要坚持的制度,不是什么别的制度,而是坚持和完善 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 强弱项,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 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国家更有底气,人民更有自信。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心得(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议题,而且全会审议了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 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 2035 年,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 展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 认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尤以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 现。 客观地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通过完备有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挥作用。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由之路。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现代化,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具体有: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民主政治、法治体系、 行政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先进文化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等重要领域,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直至实现现代化体系。也就是说,只有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才 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 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方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治国治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重大突发 事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等方面能力的现代化。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从而把 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 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如果只注重其 中一方面,肯定有失偏颇。诚如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所述: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 在于政,不在制。由此可见,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础,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治理 体系的建构;治理能力彰显治理体系的效能,治理体系的效能必须通过强大的治理能力才能 得到充分体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心得(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 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 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 度势、沉着应对,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 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 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 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 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 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取基 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强调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 统一起来,为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段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到一些地方考察调研,相继主持召 开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 建议。前不久,“十四五”规划编制还开展了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坚持开门问策、问计于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践行群众路线、加强调 查研究、推动科学决策的生动垂范,有利于汇众智、凝共识、聚合力,形成“十四五”时期 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问计于民,方能造福于民。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 都明确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个好传统要发扬下去。“十四五” 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很高,更 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多倾听基层心声,多研究现实问题,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 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确保“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 合人民所思所盼。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在近百年的奋 斗历程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谋划“十四五”时期发 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 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站稳人民 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采取更有针对 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多解民之忧,多谋民之利,让人民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和风险挑战面前,广大人 民群众总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顽强奋战。历史和实践都启示我们,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 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迈向“十四五”,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 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人各担其责,个个各尽其力,就能汇 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上再写华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