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编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汇总

‎  【导语】效能建设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以下是XXX为您整理分享的新编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汇总,欢迎您的参阅。‎ ‎  【篇一】新编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汇总 ‎  行政效能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水平,是民众十分关注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政务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必须着力解决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 ‎  行政效能问题既表现为行政体制机制性问题,也表现在行政管理者素质、纪律作风、规范性建设等方面。当前行政效能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或错位,部门各自为政,政府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行政管理者素质、作风、规范性建设方面的问题则集中反映在,一些行政人员的法治信仰不坚定或不能严格执法,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较弱;部分职能部门存在履职担当不够,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问题;个别地方存在着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不求实效,以及欺上瞒下、庸懒散漫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既损害政府形象,也损害改革成效,严重阻碍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  行政效能建设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解决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关键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近年来,中央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效能管理制度已日趋健全,尤其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限度压缩行政审批的要件、程序和时限,优化部门及窗口线下办理流程,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行政机关的服务效率已有明显提升。但是,提升行政效能很难一蹴而就,放管和承接、服务与被服务之间尚存在距离,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改革措施有效落地,还有许多细活要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不能一改了之,而要跟踪改革、配套改革、完善改革,尤其在改革措施有效落地上下功夫。‎ ‎  行政效能建设必须强化行政执法机关的规范化建设。当前,依法行政的薄弱点在基层,问题和矛盾也集中在基层,要突出一线或基层依法行政发力,依法依规严格规范行政机关及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有效推进行政机关公正规范文明执法。重点要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窗口单位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事项极为有限的问题,以及办事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不能适应形势的问题。规范化建设要力戒“形式化”倾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型政府上出真招,做实做细,见真成效。要坚持整体联动,聚焦服务群众的“盲点”,瞄准简政放权的“痛点”、破除行政审批的“赌点”‎ ‎,优化和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  整风肃纪,切实转变作风,推动行政效能建设。现代行政是一种责任行政,效能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而行政机关存在的担当不够、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落实不力等问题直接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加大公职人员的职业教育,树立“服务就是公职人员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必须高效”的理念。要严格行政问责,加大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影响行政效能的各类问题。要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媒体监督、社会民主评议等形式,促进行政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  【篇二】新编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汇总 ‎  “我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如今有了这个存折不用一趟趟去村里领钱了,真方便。”谈起“一卡通”存折,霍山县衡山镇锥子村农民汪德义非常高兴。实行“一卡通”资金发放至今,已发放农民各类补贴资金近40亿元。让广大农民受益,是省财政厅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  省财政厅承担的财政职责、财政制度建设、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等,都对效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履行职责,高效为民。去年,省政府推出效能建设“八大举措”‎ 后,省财政厅对照职责范围,贯彻落实。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中,将面向社会个人和团体的11项行政审批项目、5项便民服务项目纳入省政务中心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大幅度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原133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的61项予以取消,占省级收费项目总数的45.9%,收费项目大幅度下降。一项,每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32.3亿元。为将清理真正落到实处,省财政厅专门建立举报电话。去年,全省财政收支双双跨越两个百亿元台阶,分别实现816.2亿元、915.8亿元;重大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结构得到优化,除基本建设支出94亿元外,安排的新农村建设投入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 ‎  效能建设,制度先行。省财政厅效能建设重在制度先行,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对全体党员干部加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健全财政资金规范高效运行机制,包括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实施预算追加听证制、专家评审论证制、招投标制和项目公示制等,打造阳光财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健全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全面推行效能建设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办文办事制和效能问责制等。将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年度目标考核等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检查、考核和奖励,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采取聘请暗访员、抽查监控录像等方式,随机明察暗访,进行自查自纠。去年明察暗访5次,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处理。‎ ‎  树立形象,激发热情。财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财政机关效能建设更多地体现在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和为民服务上。财政厅抓住这一重点,加大对下管理和指导力度,全面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促进县乡提高财政管理水平。2006年,县域财政成为我省财政发展的新亮点,财政收入达到217.5亿元,增长28.8%,占全省财政收入26.6%。财政收入超2亿元的县达到35个,超5亿元的县达到10个,有效提高了保障能力。各级财政干部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  【篇三】新编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汇总 ‎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3日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方案显示,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组成部门变成26个。‎ ‎  从组建生态环保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一大批新部门,到合并省级及以下国地税等,调整力度之大、数量之多,深刻彰显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放权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情况时有发生;监管缺失、执法不力、服务错位等问题仍然存在;政出多门、推诿扯皮、机构重叠等问题依旧突出。这些都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制约因素。‎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为国务院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 ‎  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清晰勾勒出新时代政府建设的科学蓝图。该管的要管好,加大力度管到位,比如将分散在环保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多部门的监管和执法职能合并,组建新的生态环境部,为人民守护青山绿水;涉及人民群众多方面切实需求的要管得更有效,比如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让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有的地方要加强,比如专门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更好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  改革开放40年来,已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通过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有利于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篇四】新编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汇总 ‎  前一阶段,市委主要领导提出“来一场行政领域的效能革命”‎ ‎,在全市机关干部和市民中引起震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行政部门针对机关存在的不良习气,提出整改措施。这次,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它顺应改革潮流,配合整改要求,推进作风建设,合乎民众意愿,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和谐宜人新无锡的有效保证。通过效能建设,着力提高公共决策水平,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市民的需要,维护百姓的利益,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  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真抓实抓,务求实效。真抓就是要动真格,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我们要抓住影响机关效能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那些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的重点、那些多年累积下来得不到解决的难点、那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一件一件地把它解决好。要强化思想教育,深入有效地开展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发展观等的教育,夯实广大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要针对解决机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推进依法行政,切实规范从政行为。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围绕目标要求,勇于探索创新,抓出特色和成效,坚持内部整改与开门听取意见相结合,充分吸纳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诚心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注重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  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的一条硬标准。机关效能建设的评判权在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欢迎不欢迎、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站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这一基点上,去谋突破、抓落实、见成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