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网评两篇
《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网评两篇 本文仅供参考 《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网评【篇一】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要求。各地党组织及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团结奋战,凝聚起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 思想先行,筑牢抗洪救灾红色防线。通知下发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充分认识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作为进一步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生动实践,作为检验各级党组织组织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内容,发扬抗疫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同步做好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确保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和脱贫攻坚两不误,真正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党组织先干,建强抗洪救灾红色堡垒。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坚持把防汛抗洪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各机关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模范机关作用,积极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奔赴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参与受灾地区基础设施的清理、抢修、维护、恢复等工作。各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切实成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坚强战斗堡垒。比如,在江西,各地纷纷在堤坝、水库等防汛点建立临时党支部,在险工险段设置临时党小组等,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巡堤、值守、处险。抗洪一线党组织已成为带领群众打赢防汛抗洪攻坚战的“主心骨”。 党员先上,凝聚抗洪救灾红色力量。广大党员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大力践行“我是党员我带头”,争当先锋、勇挑重担,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团结带领身边群众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做到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汛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加入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预备队等抗洪抢险应急队伍,众多有志青年纷纷在一线申请入党,广大党员不怕吃苦、敢于担当、舍得奉献的精神,真正体现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带头”的最强音。 《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网评【篇二】 近日,中组部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在防汛救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在防汛救灾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指导基层党组织发现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越是关键时刻,越能看出党性成色。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是躲在群众身后“冷眼旁观”,还是主动投身一线冲锋陷阵,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彰显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形象。近年来,各地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主战场培养发展了一批讲奉献、有作为的党员,提拔重用了一大批敢担当、善担当的干部,树立了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激励引导更多党员、干部在危难关头、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担当作为。 在防汛救灾一线考察干部、发展党员,就是要把危急关头的现实表现作为检验其政治品质、担当精神、能力作风、为民情怀的“第一依据”,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内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对关键时刻奋勇拼搏,表现突出的,在发展入党、评先评优、提拔晋升时优先考虑;对表现一般的,及时约谈提醒,进行调整撤换;对表现较差、推诿卸责、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 考察识别一线干部,需要深入一线才能考准考实。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必然难以获得准确鲜活的“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各级组织部门的同志走出机关,走进一线,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江湖大堤、山塘水库等关键地段和受灾群众家中等,通过“亲眼看”“亲耳听”,进一步了解党员干部的真实作风,实地查验他们的工作成效,提高考察识别的精准度。 考人识人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仅凭一两次接触就下“诊断书”显然有失偏颇。要将党员、干部、人才在防汛救灾中的“一时表现”与平时工作中的“一贯表现”结合起来,将担当精神与担当能力结合起来,将工作实绩与思想作风结合起来,深入分析、综合研判,做到知根知底、知长知短,确保发展的党员、选拔的干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