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习民法典心得个人体会五篇
2020 学习民法典心得个人体会五篇 学习民法典心得个人体会一 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 可见一斑。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 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能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为 保障个人合法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兴权利、新型案件 的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之所以要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因为从建国至今,我国颁 布了大量的民法单行法规,这些法规内容庞杂,分散广泛,不仅存在一些法规相互之间不够 协调的问题,而且老百姓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民法典弥补体系缺漏、去除体系重复、消解体系冲突。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领域的基 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正当竞争、优化营商环 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 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 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 重要尺度。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 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 利和财产权利。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保护民事 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民法典问世,意味着我们国家形成了完备的民事权 利体系,规范的民事行为准则,完善的权利保护机制和有效的权利救济规则——我国法制的 体例框架由此丰实延展、枝繁叶茂。 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法治国水平。民法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落实到民事法治领域,充分赋予民事权利,保障权利不受限缩、不被侵犯。民法典聚焦民生 发展问题,处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所谓“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体 现出我们国家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民法典草案对于民事权利类型规定更丰富,行使 权利规则更清晰,权利保障更完善。“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类型及其行使方式规定得越丰富、 越精细,就越能限制公权力的滥用,越能起到规范公权力的作用。”民法典的出台为政府提 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国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对行使公权提出了边界限制。同时,还将 切实影响人民生命利益,解决现代社会困扰人们的问题,在私权保障上更进一步。“这最终 将促成相关部门更积极施政,公民更遵守法律。”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民法典的 颁布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 重要抓手,自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学习民法典心得个人体会二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 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 很显然,民法典姓“民”,集中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生命健 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反映的是人民的 利益诉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也必将开启人民权利保护的 新时代。 保障人民需求和权益是民法典的立法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民法典特点就是体现了“人民性”, 涵盖了人们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众多条款都凸 显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化保障。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 认同,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关键问题给与多角度、全方位的回应,必 将成为保障人民需求和权益的重要法治保证和有效的法律利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民法典的立法原则。民法典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系统性整合、 修改和完善,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囊括了全部 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规范各类民事主体 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保护公民诸项民事权利,字里行间呼应着社会现实。可以说, 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而且围绕着 “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坚持开门立法、广纳民意是民法典的运作形式。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 5 年多工作,民 法典终于颁布实施。据悉,这部民法典(草案)各编 10 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向社会 公众征求意见 10 次并收到 102 万条意见,这些数据的背后恰恰是民法典集民智、映民意、 应关切的充分证明。不难看出,通过广开言路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机构参与立法,充 分考量和吸纳民意,实现公共利益化,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而群众意见的接受和采纳, 更是与民心民意达成共识的证明,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未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不仅体现 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 我们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养成 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让民法典走 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我们相信,在依法治国的路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部具有 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效用。 学习民法典心得个人体会三 一、对民法的一些认识。 法律是社会的调节器。任何部门法皆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之调整为使命,民法也不例外。民法 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原因,在于它有自己特殊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人身关系就是人格和身份发生的社 会关系和法律关系。财产关系就是大陆法系的“物权”就是以财产为媒介的社会关系和法律 关系。民法的调整方法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民法调整在于恢复正常的民事关系。民法 的性质。首先民法为权利法,其次,民法为私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人社会的宪法。民 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权利不 得滥用原则。 民事活动是日常的社会生活,民事社会活动在民法的范围内活动。而民事活动超出了它的范 围才与行政法和刑法发生关系。民事活动是最基本的市民社会的活动,可以说民法具有领先 性。 民法是私人社会的法,是民间社会的法非权力社会的法,是完全平等的法,是调整民事社会 的法。它保护的是私权。因此我认为民法是民众之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植根于民众的社 会生活,来源于民众的社会实践,与民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诸法之中,与民众利益关系 最紧密者,莫过于民法。 二、学习民法的心得。 学习民法不能只看法条,即使是把《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都背下来也是无济于事的, 民法重要的是在对法条记忆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即要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才能 真正的理解。 学民法,要多做练习,对实际上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种途径去理解法条,也就是说在对 法条有充足的理解基础上,再去记忆。 三、民法的展望 展望民法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法本身来看法,二是从法外来看法。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民法 会怎样发展?能否如前面所讲,把市民社会放到核心的地位,把权利本位、私法自治突出来, 深入人心,这关系到中国法治化的整个进程,也关系到经济民主化、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从法本身的角度来展望中国民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至伦理 确实有巨大的贡献,而且更多的是开启了一种民智,提出了一种新的治国理念,即不要贫困 落后的社会主义,要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过上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虽然这种自由状态 现在还受到许多约束,但与改革以前相比已是极大的进步。改革开放以后,从民法的制度到 理念,我们更多地是从大陆法,包括从欧洲、日本的民法典以及中华民国的民法中借鉴对我 们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改革有益的东西,结合国情,形成如今中国民法的基本状况。并有了 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公司法、票据法等诸多民 商事立法,再加上 20_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当今中国的民法的立法体系不断的趋于健全。 但是可能我们中国还是需要一般民法典。法典化对于民主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人治的基本 原则是“临事制刑”,即事情出现了才制定法律。而法治必须把规则预先公开。规则一旦制 定,就不光约束老百姓,同样也约束立法者和执法者,一个国家没有什么东西比“法”更大。 法典就有这样的功能:把所有的规则事先制定出来,公之于众,以此引导人们的行为,保护 人们的权益。法典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有文字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人们知道有什么制度,知道 自己有哪些权利。而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自由,即依 法办事,依法治国。 民法典不是单行法,也不是一般的法,是改革三十多年来法文化的结晶,需要充分的酝酿和 准备。一方面是要加快民法典的立法进程,另一方面要对民法典的制定持十分审慎的态度, 因为这毕竟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完全有理由相信,稍微长一点的时 间,中国也能搞出一部比较好的民法典。 学习民法典心得个人体会四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6 月 1 日,民 法典全文正式公布,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7 编加附则、84 章、1260 款条文、总字 数逾 10 万……民法典为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而生,每一字每一句都书写着“权利”。以此为 标志,我国终于迎来了“民法典时代”! 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自 2015 年启动编纂工作以来,一直受到全社会热 切关注。2014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编纂民法典”正是其中一项重大立法任务。此后,民事法律制度不断 完善,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相继出台,民事立法实践涵盖经济、民生、文化、 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为人民权利和公共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民事法律制度不断细化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编纂民法典,顺理成章提上议事日程。民事 法律涵盖范围广、相关条目多,难免会存在冲突和矛盾,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 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使民事法律体系更加严谨、协调一致。 对于公众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保障。生命权、 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各项民事权利都将得到法律保护。民法典“慈母般” 的关怀中,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每个人都可以更有尊严地参与公共生活。提起民法典, 人们习惯于从保护公民权利的细节去探讨其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民法典保障的并不仅仅是 “家长里短”,民法典的从无到有,本身就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此后,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 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 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随着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在法治建设基 本完成之后,法治中国不仅凝聚着高层共识,同时也寄托着公众的殷切希望。 法治的精髓是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由此,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且要为权利提 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法治社会中,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利“法无禁止皆自由”,“禁 止”与“自由”之间,需要法律作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 民法典无疑侧重于保护私权利。只有在严格监督权力、充分保障权利的基础上,才能使法治 理念深入民心,从而使民众成为法治社会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旨在调节社会关系的民事法律需要 与时俱进。作为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意味着公民权益得到 更有力的保障,同时也预示着法治中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以良法善治引领公共生活,国 家和个人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学习民法典心得个人体会五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更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 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划时代”法典。而在此时,如何实施好“民法 典”,切实发挥其效用,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的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带头示范, 深刻理解法典条文,将其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当好民法典使用的“领头雁”。要广泛收集民 情民意,将其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把“民法典”放在发展的滚滚车轮上。也要用好监督 手段,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此为基抓好法治型政府建设。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理解”是衡量“民法典”效用的标尺。知行合一,亦要先知而后 行,是王阳明先生在认识事物时所推崇的思维模式,正如认识“民法典”时,各级党组织与 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在“理解”上下功夫,从而带头发挥出其优势。其一,要聚焦理解“民法 典”条款。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其专业 术语众多,更是要选取与工作相关的进行专业解读,加快民法典融入政府工作的脚步。其二, 要深度理解“民法典”的“人民情怀”“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 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坚持将“人民至上”理念融入民法典的推广与实施工作, 大力开展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形成自觉守法习惯,鼓励群众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让 百姓主动拿起法治武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意”是推动“民法典”发展的动力。“法与时转则治。”亦指法 律应与时代需求相切合,民法典的发展思路也是如此。当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民法典 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时代难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去解决,才能让民法典久久留下 为民服务的身影。而“解铃还须系铃人”,促使民法典完善更新的正是民情民意。故此,各 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听群众呼声,找准民法典在解民忧方面存在的不足,归纳整理, 及时上报。要拓宽与民交流渠道,多使用调研、走访等方式寻找民法典使用、推广的难点、 堵点,联合地方专业法律机构力量,共同分析研讨,争取早日补足存在短板。要重视地区案 例,及时吸纳其他地区群众意见与相关案例处理经验,举一反三,帮助“民法典”发展稳定, 从而顺利使其融入群众,服务群众。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监督”是维护“民法典”宗旨的武器。民法典的出台无疑是为法 治型政府建设安装了“强引擎”,也为维护人民利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加强对民法典 实施工作的监督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民法典”公信力已成为实施“民法典” 中的关键。因此,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要从自我监督做起,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 政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准绳,不得作出危害公民权益的任何决定。要从日常监督中加大规范行 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并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提 高群众公信力。要引入群众监督机制,促使各级司法机关及时修改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 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帮助民法典顺利落地生根。 “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 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