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的-活-与“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的-活-与“序”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的"活"与“序” ‎ ‎  四年级语文课上,老师为了“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是主体”,“合作学习”的思想,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再问文章分几部分,问学生喜欢哪些部分,请喜欢同一段落的同学结成朋友,组成小组合作学习文章。老师提出了几个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后,就让同学们下位找朋友去了。顿时教室里活跃了起来。有的同学一会儿喜欢文章的这个部分,一会儿喜欢文章的那个部分,就在教室里东游西走……过了几分钟,在老师的强行安排下,学生安静了并形成了一个个学习小组。……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抽题,考察各小组对课文掌握情况,学生顿时兴致高涨,向抽奖一样嚷着“我来,我来……”,答对的同学就获得小卡片、小玩具或糖果,很多抢先回答的小朋友得到奖品后回座位上就玩起了小玩具、卡片或炫耀起了自己的糖果,无心听课,有的甚至还偷偷的吃起来了糖果,教室里一片嘲杂……虽然看上去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得而知。‎ ‎  像这样空热闹,假互动,形似而神非地做秀的案例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我认为,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总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乱哄哄的吧!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扼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况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呢!课堂学习更要有规范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象上述案例中教学行为易“放”难“收”,不是课改理念的精神实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有些教师缺乏务实的教学思想和手段。‎ ‎  怎样区分“乱”与“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活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聚,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也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手举得高高,且伴着“我来,我来……”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形成了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制。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有序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  一、要有正确的认识1、课堂上的“活”与有序是统一的。‎ ‎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体验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的定势,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  2、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务实求真。‎ ‎  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6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 ‎“活”得有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是否切合教材、学生及自己的实际,务实才是硬道理。‎ ‎  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常规训练虽然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要有合作学习的默契。‎ ‎  1、目标明确。师生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只是“花拳绣腿”,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使每一项学习活动、学习环节都有的放矢。‎ ‎  2、训练有方。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规范,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定势--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例如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常规训练中,要求他们学会要用眼睛注意说话的老师或同学,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再如,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注意轻声讨论,遇到问题相互交流,评议,不宜大声争论,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发表意见,学会保留意见,善于融入别人的世界,也善于让别人融入自己的世界等等。‎ ‎  3、动静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说、读、写,看、画、想、问,唱、跳、做、玩、演等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放收有度。就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像上面案例,看似很“活”‎ 的一堂课,学生的收效却不大,连最起码静心学知识的常规都不能训练到位,难道我们的知识都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的吗?很难想象这样训练的学生到了高年级是否还静得下来。‎ ‎  4、安排有序。课堂学习活动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发展,考虑每一个环节的先后、主次及掌控的手段,才会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一脉相承,一举多得。‎ ‎  5、尊重学生。学生有活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夸张评价法、赞美评价法、榜样评价法、假设评价法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鼓励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改正不足之处,树立进步的信心,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  总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掌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有序的关系,使我们的课改落到实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