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从题目看,就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迷住: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起点,应该和杂乱、焦虑、紧张这些词连在一起的,怎么还能“心平气和”?“刚开始几天,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面对无序、吵闹的学生,教师难免要提高音量大喊,让乱哄哄的课堂静下来,咽喉炎就成了教师的职业病。当看到薛瑞萍老师的这段文字时,特别关注,渴望看到她这一教学方式的结果。“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惟恐孩子发言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薛瑞萍老师则认为孩子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倾听,而这往往被我们忽视。刚开始还以为薛老师是不是和以往的教师一样,也是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以听为主?后来看到她让学生倾听的时候,孩子们是怎么样的静,这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当然也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举两得。教学“从安静训练开始”。“走向平和”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从2004年8月31日——孩子入学的前一天,到2005年1月21日——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薛瑞萍老师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如何走过艰难的时期建立了起良好的秩序的。秩序从安静开始。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音乐熏陶,情感教育。“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很安静,坐得住。这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真是让他们静下来的好办法。薛老师喜欢在上课前或是课的一半时,放些轻柔的音乐给孩子们听,这是她让孩子或翻书,或闭目,孩子显得和安静,仿佛在享受一场音乐的盛典。在不同时候配以不同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用音乐打开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音乐响起就是他们培养静的开始。我们知道薛老师认为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而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教好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好”家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教育上,薛老师能做到不间断的沟通,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给家长的21封信是21次细腻的感动,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展示了一位教育大家的睿智、博大、精深。“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抚养。”“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责任。”“教师能做到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薛老师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强求一致,也就意味着直面家长素质的差异,不强求一致”。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教师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偏爱个别学生,我想教师能做到对家长一视同仁,那家长这方面的顾虑也就没有了。自我反省,感化同行。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本书中,充满了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对于薛瑞萍老师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保持一种坦然的心态,也许我们可以做到,微笑面对学生的阶段成长,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挫折后的努力,每一颗跳动着的纯真的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