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缺失即是优势 ——《让环境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鲜活起来》案例分析
语文论文之缺失即是优势 ——《让环境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鲜活起来》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一堂作文研讨课一个正视学生缺点不足(即“缺失”)的积极态度一个弥补、纠正、提高学生缺失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一串教学感悟:贴近学生可以发现缺失,缺失是优势,弥补缺失可以利用教材,纠正缺失需要众心齐力……主题词:作文教学 环境描写 缺失 正视缺失 弥补缺失 化缺失为优势] 一、背景介绍2007年月10月23日在玉环实验中学举行了玉环县初二作文研讨会,会上沈美芬教师的《让环境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鲜活起来》一课,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在作文练笔中所暴露出来的环境描写缺失的问题,设计了专题训练,用以提高学生对环境描写的重视,引导他们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环境、突出主题、体现人物性格,其教学的出发点与设计的思路、目的,都令人深有启发。二、流程概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在作文练笔方面暴露出来的比较普遍的不足与缺点,我称之这作文方面的“缺失” 。沈老师发现七年级上册的学生在教材学习中接触了一系列的环境描写的文章后,仍不会好好地利用环境描写来突出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等。于是她马上设计了一个专题训练,来及时弥补学生这个方面的缺失。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与学习的。并且更值得提倡的是,她将教材上的文章有关环境描写的语段加以筛选、组织、编排、归类,并归纳出两种描写环境的方法——“客观观物”“以我观物”。这种设计既“温故”(重温对教材的感性认识),又“知新”(在对教材的感性认识上提炼出了两个理论知识,为这个理论知识的运用提供便捷与有的放矢),更“补缺”(有效地对学生之前在环境描写方面暴露出来的缺失,加以弥补、纠正与提高)。值得关注的是,这堂课老师在设计练笔训练的话题内容时也是用心良苦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来,结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检验学生学与悟的程度的话题仍然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可见这堂课是有的放矢的,因地制宜的,因势利导的。我以为这堂课从设计的出发点、达成的目标、所利用的资源等方面都为作文教学以及其他文体教学、其他主题内容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教学思路——关注学生、贴近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进步,因此这堂课是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的。三、片段聚焦(一)聚焦一:重视缺失——优势的潜在!环节1、导入:回顾上周布置的扩写作业。“11点30分,我站在餐厅门前的队伍中,等待吃饭。” 要求:将这句话扩写成一个生动的语段。环节2、出示一位学生的扩写练习,并要求全班予以点评。11点30分,骄阳暴烤大地,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人龙在餐厅门前摆动,一个个饥肠辘辘的学子们顶着骄阳,一束束渴望的目光伸向食堂。我排在楼道口的队伍中,历经了一个早读外加四节课的肚子早已在唱歌了,可我们这队伍却迟迟不见向前移动。环节3、点击幻灯片,出示话题训练的内容及要求:假如今天就是星期五,你又可以回家了。收拾背包,你装进的是喜悦,是不快,还是平静?拎起它,你是拎起急切,拎起沉重,还是拎起犹豫,抑或五味杂陈,兼而有之?请用刚刚学的方法写一个有环境描写的片段。而后十分钟练习时间,习作推荐欣赏,并师生共评。分析:1、重视缺失!学生在环境描写方面的缺失,就意味着不足,不足就意味着有待提高,有待提高就意味着潜力发掘的空间很大很大。教师摒弃了我们一贯对待学生作文方面缺失的烦躁、无奈、逃避态度,化情绪为行动,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提升学生的能力,发掘他们的潜能。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更值得学习与推广的。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对写作指导是如此明确的:“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2、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用心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我们就可以发现学生很多出乎我们意料的缺失。本堂课的导入选取学生的实际生活片段,在扩写练笔中发现学生不会运用环境描写的缺失,于是有了这堂训练课的灵感。结尾的话题训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后,检验自己学以致用、检验自己学与悟的程度的,也是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可见作文是学生的作文,学生是作文的主角,更是作文的主人;作文是生活的作文,生活是作文的原型与源泉。作文教学应该回到生活,回到学生。3、缺失是优势!由此,我在想,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是作文最好的资源。观察学生的生活现状、生活习惯、生活学习的态度、对于理想的勾画与实践诸如此类,则可以生成无数个让学生有话可讲的作文话题。这对于解决学生作文难、烦的苦恼不是很好的渠道吗?而学生在讲述这种种各各的话题时所暴露出来的缺失,又可以促使我们设计出无数堂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作文指导课。因此,学生的缺失就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我们实施特色教育的优势所在。(二)聚焦二:弥补缺失——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明确本堂课学习的目标之后,于是师生一起回顾并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语段。A、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蒙胧在这水气里。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 师:大家能不能找出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呢?生:除了最后一句,其它都是。师: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呢?生:描绘了一个非常恬静美好的夜晚。生:渲染出“我”当时想去赵庄看戏的急切心情。师:那这一段中环境描写属于哪种描写呢?生:自然环境描写。(教师在幻灯片上点击出“自然环境描写”几个字)齐读这段环境描写。B、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都德《最后一课》 师:这段文字是属于什么环境描写呢?生:社会环境描写。(教师在幻灯片上点击出“社会环境描写”几个字)(一学生朗读)C、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西蒙诺夫《蜡烛》 师: 在这段环境描写中,作者在渲染一个危险紧张的战争气氛,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战争这个背景呢?生:“轰击”,“开炮”,“炮弹的炸裂声”。(教师点击幻灯片,这三个词都显现红色,以示强调突出。)教师总结怪上几则语段描写环境的方法并给以命名:客观观物。点击幻灯片,出示“方法一:客观观物”的板书师:比如安徒生的《丑小鸭》中一段文字就是以“客观观物”的方法来写的。(点击幻灯片,出示《丑小鸭》的片段描写,并将第一句以红色字体标出:D、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安徒生《丑小鸭》)师:我们再来看看孙犁笔下的一段环境描写。(点击幻灯片,出示《芦花荡》中的一段环境描写:F、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全班齐读教师将句中的“阴森黑暗”“也像浸”“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的”“飞动和唱歌”“ 紧紧” “躲避炮火”“还是那么狠狠地”“钻”“好像就”隐藏起来,让全班学生再齐读。学生将去掉这些修饰语的句子读了一遍。(句子删除了一些修饰语后,变成:“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大苇塘,天空的星星在水里。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的声音,白天它是藏到窝里去了。苇子往上,目标是天上。”)比较不同:生1:语句好像干巴巴的,一点也不生动,语句不美了。生2:被省略的词中有些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如“狠狠地”,苇子被赋予人的情感,很生动。教师明确,无论是拟人化的手法也好,还是生动的语句也好,大多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来写的,这种带有明显的主观感受环境描写的方法,命名为:“以我观物”。点击幻灯片,出示板书“方法二:以我观物”这几个字。教师又列举一例来加深印象。幻灯上出示桑恒昌的这句话:G、太阳冻僵了,脸色苍白。 ——桑恒昌《阳光不会变质》师:体现作者主观感受的词是哪儿呢? 生:“冻僵” 、“苍白”。教师强调把作者个人的情绪反映、投射在他所描写的景物中的方法,即“以我观物” 。分析:1、重视教材资源!教师设计这个专题训练所选用、利用的材料大都来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方便的资源,而且也是师生所共同熟知的资源,里面选入的都是一些经典的著作,我们常常舍近求远,功效未必如意。再则将教材中的内容稍加整理与筛选,又可以生成得到无数个作文话题与专题训练,如:小说方面、散文方面、说明文方面、议论文方面、诗歌方面等,而每一个大的方面又可以细化为许多小的方面,如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情节编写、修辞手法等……这不是一个潜在的强有力的资源吗?2、突显教材示范作用!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以及自身或周边的可利用的资源学习到许多作文与为人的好方法与策略。因此我们要明确我们的文本意识:教材是用来教的,它只是范文,我们教师要利用它,并发挥它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生活起到举一反三的延伸拓展与指导的作用。3、提出概念要慎重!“客观观物”和“主观观物”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不是凭空的、抽象的,而是用学生所熟知的教材作感性的指导,这样就避免了突兀与陌生,学生对教材的感性认识也能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为知识与理论的运用提供便捷,更为记忆提供高效的服务。四、反思与探讨由此,这堂课给予本人的启发很大。教师设计的出发点是针对学生环境描写的缺失方面,然而我所获得的关于缺失的感悟不仅是作文方面的,还推而广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所有的缺失,包括学习、生活、为人方面,也包括言、行、举、止、思想等方面,甚至于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1、缺失是优势,更是宝!惯常思维认为缺失是缺点,是不足,它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生活、为人方面、言行举止及思想思维方面的欠缺。然而运用反向思维看,这缺失就是资源,是宝藏,是源泉。我们语文教育的种种设计方案、思路与教学的方法方式都缘其所来,真可谓“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们应对学生表露出来的缺失感到欣喜,它为我们提供了特色教育、高效教育的灵感和资源。2、发现、利用缺失的前提是平时的观察、积累与感悟。课前,认真备足文本,备足学生,将文本的难、易、重、深等各点与学生的学情备足心中。课堂上,及时捕捉学生的不同意见与各色神情,如果发现及时,处理恰当,这将是发现缺失、弥补缺失、锤炼自己课堂教育艺术的绝佳机会。课后,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细心批改学生的作业,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在作文练习、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所暴露出来的缺失,及时作摘记、反馈。这样,弥补缺失的专题训练课由酝酿到形成的过程中,就参与了教师独特的观察视角与感悟力度。这是一份需要用心学习、用心工作、用心教学的答卷,但却是一份值得用心来完成的答卷。 3、弥补缺失可以利用榜样效应。个别学生的优长在普遍的缺失中如同“鹤立鸡群” 一般明显。我们可以突显这种优长,,使之在班中形成榜样作用,这既鼓励了学生,也告诉学生,榜样就在身边,学习效仿不一定要舍近求远。久而久之,榜样带来激励,更带来竞争与共同的进步与提高,这是我们教育者非常乐意看到的景象。4、关注学生的缺失,需要我们老师献出更多的爱心、耐心、诚心与慧心。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做人的过程;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同样也是在学会做人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等方面的缺失,其实就是在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我们的“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新课程标准》) 学生学习方面的缺失有时很顽固,我们老师应正确面对学生的缺失,调整自己沮丧无奈甚至于厌恶的情绪,多给孩子们一些指导、关心,化“缺失”为“优势”,这样,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当中即可共同成长、共同受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