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3篇与脱贫攻坚心得3篇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3篇与脱贫攻坚心得3篇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3篇 【篇一】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需要的是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越是最后时刻,那些“打盹”“贪玩”“松劲”的念头和动作越不可有。给扶贫干部“念念经”“醒醒神”“提提劲”,一鼓作气、猛攻胜利。 打开一本“问题”手册,给扶贫干部念念经。“三省吾身”是反思己过的最好方法。在扶贫路上,反思自己、反思工作、反思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贫困户家中“一越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否得到了全面解决,今年的扶贫政策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宣传和落实,致穷的“病根”是否已完全拔除,致富的“密码”是否已完全破解,返贫的“风险”是否已完全消除。念一念这些“问题”手册,想一想这些“问题”对策。收起“贪玩儿”这个心思,做好最后的冲刺。 打开一瓶“致富”喷雾,给扶贫干部醒醒神。“扶贫要先扶智”是脱贫攻坚这么多年来一直号召和行动的。在脱贫最后的关头,对于那些还有脱贫困难的群众,扶贫干部切不能“打盹儿”,迷迷糊糊,给钱给物就把“扶贫”这件事给搪塞过去。“致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瓶“致富”喷雾,不是给钱给物,而是给一个“好思路”。从思想上,要巩固加深贫困户“靠自己”脱贫的观念;从政策上,要明确发展“助农”项目,做好就业岗位安排,技能技术培训;从行动上,要护住贫困户的“钱袋子”,除了激发内生动力外,要整治不良之风,减轻“人情往来”的负担。 打开一袋“语录”食粮,给扶贫干部提提劲。脱贫攻坚关系着贫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日夜牵挂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和地方都有关于脱贫攻坚的语录,这一大包精神“食粮”,是扶贫干部们应该慢慢咀嚼和回味的。“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不忘脱贫攻坚,身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在最后关头更要以十足的劲头打赢“收官战”,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脱贫攻坚这一场大考到了最后要“收卷”的时刻,那些偷偷跑出来的任何松懈的念头都要抛弃。要醒醒神、提提劲,检查好这份试卷的“易错题”,多揣摩这份试卷的“难解题”,再思考这份试卷的“附加题”,努力交出一份脱贫攻坚的完美答卷。 【篇二】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分布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7个省区。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洪水灾情让最后的决战难上加难。然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路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重承诺。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永不懈怠的责任感和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回溯初心、勇担使命,用迎险而上、甘当磐石的精神气魄“接地气、养底气、扬正气”,带领群众在最后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全力打好这场主动仗、攻坚战。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脚沾泥土接地气,常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真心,践行初心之诺。焦裕禄战风沙、斗洪涝,无私奉献,为群众治穷根;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为荒山披绿;黄文秀心系群众,响应号召下基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脚接地气,少一些“官僚气、衙门气”,多一些“烟火气、泥土气”,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在家长里短中了解实情,在嘘寒问暖中倾听诉求,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自家人,在精准帮扶中排忧解难。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员干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搭建起党和人民之间“连心桥”。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砥砺前行养底气,常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践行使命之任。在基层一线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田野地头广阔无垠的土地里,人民群众的身影无时不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任劳任怨,他们披星戴月、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党员干部唯有时刻谨记“人民至上”的理念,奋发有为、奋勇争先,方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初心使命化作工作上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原动力;要想民之想、急民之急,唯有迈开步子、走进户子、沉下身子,才能当好政府和群众的枢纽桥;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以满腔热血的激情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中去,才能以群众心为心,急人民群众所急、解人民群众所需。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心存敬畏扬正气,常怀“两袖清风不染尘”的为民廉心,践行宗旨之责。“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大老虎”不是一口吃出来的,许多干部的堕落腐化其实就是从收一包不该收的烟、吃一顿不该吃的饭开始的。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纪律严明是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追求高标准,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把权力用之为公众谋福利,唯有让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和结果,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篇三】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跟奶奶一起做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蒸馒头。刚开始时,奶奶加入柴禾烧大火,然后在高粱秸秆做的锅盖上再压上几块砖头捂紧。差不多的时候,就加入麦秸之类的杂物烧中火。待火停,再焖上一会儿,就拾起馒头出锅。这时候的馒头不仅闻着香,一口口吃起来更有味,邻居们都说蒸得好。 现在日子好了,老家人做饭用的都是天然气,烧的是小灶。其实,细想起来,蒸馒头也可以悟出决战脱贫之道。 要“添好柴”,用好“文武火”,有“效”也省“料”。老辈儿对蒸馒头如何用柴,用多少柴,既是在土灶台上的日积月累,也是千遍万遍之后对规律的掌握。脱贫攻坚进入到决战决胜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可以说是篙篙用劲、久久为功,对如期打赢这场硬仗既有决心,也有信心,更有力量。力量如“柴”。越是最后阶段,越是要善用经验,把握火候,精准“火力”,一一拔点。要坚决“响鼓重锤”破难题,也要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大呼隆”等粗放推进的行为举措。保持“力”随“情”移,“策”随“力”进,不“触石决木”,把力用在“点位”上,在前期夯实的基础上,力争事半功倍,把各项工作都做到贫困户的心坎里。 要“捂紧盖”,压实压紧,守好“热中气”。捂紧盖为的是不让热气跑掉,这样馒头熟得快。老百姓常说,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面对任务的紧迫性,党员干部要做好压在面上的“秤砣”,任它“热气蒸腾”“翻江倒海”,都要“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自己,去浮躁和自满。自己稳了,也就稳住了群众脱贫的信心。要保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的势头,对已取得的脱贫成果,积极巩固,尤其是要结合疫情秋冬防控形势和经济发展等情况,提前防范,进一步增强脱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全面兼顾,汇聚一切资源,互学典型经验,共同要谱好众志成城“脱贫进行曲”,一起奏好“致富大合唱”,让脱贫攻坚的这股“热气”,连“片”凝“团”。 要“焖一会儿”,“温”功“固”效,“出炉”更“入味”。对蒸馒头来说,焖一会儿更入味。对脱贫攻坚来说,“焖”的是成效。“饭不熟,不揭锅。”脱贫不仅要眼前看到成效,更要懂“焖”一会儿,让成效更“成熟”,扎下根,立住脚,然后再“开锅”。“焖”的是查漏。脱贫不是简单达标就完事大吉了,还要等一会儿,看看情况,在“焖一会儿”中自我拾遗补缺,填补漏洞。“焖”的是接续。在决胜最后阶段,要通过脱贫成果的展示和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耀感,不仅要摘掉“贫帽子”,更要摘掉“穷弱心态”,让群众始终在党的带领下朝着发家致富的方向接续奋斗。 脱贫攻坚心得3篇 脱贫攻坚心得3篇 【篇一】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字字千钧、振聋发聩。 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虽然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降至2019年551万人,可谓是取得重大成果,但剩余贫困人口如何脱贫,如何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则需要扶贫干部在后续工作中在“小”字上做文章,在“信”字上强斗志,在“服”字上见实效,以更大的决心、更精细的工作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子更稳、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在“小”字上做文章,精准绣花见真心。“精准扶贫就好比绣花,要针针入孔、丝丝入扣,不跳一针、不漏一线。宁可多帮一把、决不漏掉一人。”精准绣花需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困难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从小处着手,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一方面深入贫困村详细调查急需建设的生产、生活等公共设施情况,制定贫困村脱贫解困规划,整合项目资金、资源等,逐年逐步建设,不断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为贫困村脱贫打好底子。另一方面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对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的贫困户因户施策,一户一计,建立台账,落实帮扶措施,确立增收产业、技能培训、助学助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发展计划,统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在“信”字上强斗志,迎难而上战到底。当前剩余的贫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随着疫情的影响,所产生的返贫、回贫问题,更是为全面小康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要想啃掉最难啃的硬骨头,圆满完成收官年任务,就必须在“滚石上山”的实践中强化斗争意识,在“逆水行舟”的逆境中尽显担当。始终保持思想在状态、精神在状态、工作在状态,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松懈,一时也不能停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既把未脱贫户扶上马,又帮已脱贫户送一程,坚决把脱贫攻坚进行到底,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稳定脱贫。 在“服”字上见实效,良策落实引活水。要想脱贫攻坚长久,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是传统一家一户散种散养的小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经营能力、怕风险,因此,要想将贫困户与产业相“粘”,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大扶持,全力支持企业生产,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落实贷款、降息、减税、减免水电费等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以促进“企业扶贫”精准落实。另一方面,全力加快企业在乡村惠农惠民重点项目在规划选址、环评、能评、立项等方面的进度,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力促企业能早立项、早落地、早建设。 再攀一程,就能领略高耸山巅壮丽雄浑的风光;再跑几米,就能窥见初升朝阳喷薄而出的光芒。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容不得丝毫懈怠,越是要坚定信心、稳扎稳打,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确保收官之日,曙光已成朝阳照耀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上。 【篇二】 近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问题,加强作风能力建设,着力抓紧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十项目标任务”。车长时间开,行驶里程较远,就会出现油量不足的现象,这时候加满油,方能行稳致远。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弱、散、穷”突出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做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续航”的准备,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防止返贫致贫。 聚焦治“弱”,严管厚爱“战贫队”。对于驻村队员而言,落实好“严管厚爱”政策,就是激发他们担当作为的“油”与“粮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驻村队员脱贫“主攻手”作用,建立驻村队员“一月两巡查一通报”机制,对驻村队员“驻村”“助村”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以刚性约束保障驻村帮扶实效。全面落实“遍访+慰问”制度,督促派出部门每季度至少走访慰问驻村队员及其家属1次,努力解决驻村队员及家属实际困难。强化驻村工作经费保障,落实补贴待遇、年度体检、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突出能力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给驻村队员、村屯干部等精准培训“充足电”,不断提升抓党建促脱贫能力。 聚焦治“散”,整顿提升“软弱村”。当前,我国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较真碰硬“督”,督促各地紧盯剩余任务,集中力量加快攻坚,解决“有令不行、作风不严”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开展“村村到”活动,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后进村),聚焦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找“病灶”,建立“病历本”。实行“一村一策”制订整顿方案,由1名县处级党员领导挂点整顿、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整顿、1名第一书记驻村整顿和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联村整顿,基层党组织精准摘除“病灶”。同时,坚持对标对表,紧盯“三个对照”,持续开展巩固提升和问题销号整改行动,补齐短板、拉升长板、守住底板,确保脱贫攻坚不留一丝瑕疵。 聚焦治“穷”,强村富民“薪动力”。“穷病”难治?其实能治。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县情村情民情实际,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推行“能人带动、企业带动、产业带动、自主经营、加盟合作、异地合作、园区发展”等七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近日,广西扶绥“一户一薪”列入国家人社部优秀案例,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一户一薪”就业工程为切入点,“五个一批”(园区工厂就业一批、服务业就业一批、劳务队就业一批、兜底池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统筹推进县域贫困户家庭实现稳定就业,每人月收入达3000元至5000元不等。同时积极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以自主创业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强激活村富民“薪动力”。 【篇三】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95后”扶贫干部当切实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小康全力冲刺。 深入调研,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 脱贫攻坚说到底是一场事关百姓幸福的“战斗”。“95后”扶贫干部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切实把握与群众交流的“巧劲儿”,熟悉当地民风民俗,掌握“乡村土话”,树立“坐在同一张凳子上”的群众观,把自己当作困难群众的亲人,逐渐消除他们心中的戒备,深入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充分了解群众实际困难,摸清他们的迫切需求,做到心中有谱;他们认真分析致贫原因,把准“治贫”脉搏,在充分掌握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勤学善问,练好脱贫攻坚“必杀技”。 脱贫攻坚不是简单的填表签字按手印,“95后”扶贫干部们坚持学习不松劲,不断提升能力本领。向书本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相关方针政策,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扶贫工作;向先进学,瞄准各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学发展模式,学脱贫技能,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帮扶措施。向实践学,走村入户向老干部请教工作方法,向乡贤能人学习致富经验,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环境,为困难群众谋划更多“接地气”的脱贫思路和举措。 敢作敢为,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 越是关键时期,越需要“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95后”扶贫干部们以勇于担当的魄力扑下身子勤奋做事,主动钻研村集体经济疑难杂症,积极整合扶贫资源,运用电商、网络公益等手段推广高效农业,助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做好扶贫政策宣传,帮助困难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协助落实扶贫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积极联系乡镇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95后”扶贫干部们不断坚定信心,夯实本领,砥砺奋进,以饱满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充分发挥青年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尖刀”作用,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努力谱写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青春答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