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唱响异曲,求同工 “金秋大课堂”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
音乐论文之唱响异曲,求同工 “金秋大课堂”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 唱 响 异 曲,求 同 工 ——2008“金秋大课堂”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摘要:同课异构活动为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一边进行比较不同的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让教师有反思的空间,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反思 导向作用 2008年11月18日,舟山市举办了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即主教材为侧向投掷的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有8位教师参加,分别来自我市各县区小学,授课班级是舟嵊小学四年级学生,每班40人,本文记录的是其中有代表性的2位老师的课堂实录以及本人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一、教学内容的反思一般认为,教学反思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发现,对同一教材内容,不同教师理解的也不同,这里有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本人认为首先要对内容有个正确地解读,然后才是求异,阐述个人的教学方法和心得。虽然此次执教教师是各县区的骨干,但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还是存在一些偏颇。在侧向投掷这个主教材教学中,只有一位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下肢蹬转上,并且花大量的时间在解决这个难点问题。其余教师不是存在重点确立不准就是确立了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带过式的方式,没有花费笔墨去深究和教学,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课堂气氛和情景的烘托上,造成了技术动作没有落实到实处,课堂效果显得不实。二、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反思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侧向投掷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还是学生的学习角度上都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教材。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在一堂时间有限的课中,需要教师把握重点教授什么,什么是难点问题,如何突破都要认真思考。由于各上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老师们确立的重、难点也是不一样的。如陆老师把重点放在在了下肢蹬转和挥臂连贯性上,他利用了短绳作为投掷物,通过把器材两折后让学生拿着绳子,让手臂有了绳子衍生很好地解决了挥臂鞭打动作时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没有很大的精力去教授,但是学生通过这一器材延伸很好的做出了挥臂连贯、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解决下肢蹬转的问题上,陆老师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侧向投掷分成三步曲:第一乐章蹬转练习,徒手叉腰,学习蹬转挺的动作。第二乐章持绳练习 ,采用集体练习到个人示范(优秀学生)再回归带集体练习,层次分明,学生在逐渐提高中学习动作,基本有了侧向投掷的雏形,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教师教学意图得到贯彻。但是,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缺少可依据的东西。这一点,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周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侧身背后过肩、肩上屈肘上。首先,我们不论他重点确立的是否得当。就他本身的重点实际教学上涉及到的面比较广,没有深入研究教材,课堂显得较浮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从准备部分的空军地面编队到基本部分鏖战在蓝天。主教材要解决侧身背后过肩,肩上屈肘投掷的问题上。周老师采用了4个主题。第一阶段自由投掷中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投掷飞机,然后选出最佳地投掷飞机方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往侧向投掷这个主题上走,但是本人认为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阶段是看谁飞的远,主要是强调运用侧身背后过肩,屈肘投掷。走老通过完整的侧向投掷示范→腿部动作讲解示范→ 手臂挥臂动作讲解示范。学生在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后没有很多的时间去消化就直接进去第三阶段看谁飞的稳,教师旨在解决投掷角度问题。在这一部分中,周老师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设计学生游戏,穿天门洞和不同质量的投掷物投掷。虽然场面比较壮观,但是学生练习目的不明确,也没有可以自己评价的标准,学生练习盲目性比较高,到最后飞机上绑上毽子到导弹投过空中的呼啦圈,基本上都在采用正面投掷的方法,这和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有很大的出入。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整堂课显得比较浮夸。这都是教学设计中教学手段采用不当引起的,究其本质还是没有采用目标引领教学的理念。两课一对比,听课教师从中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也有很多可以自己体会和深思的地方。这样的对比,给我们今后上课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三、教学效果反思这八节同课异构的课听下来,在有对比的情况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怎样的区别。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我们学习到了深入研究教材本身,以点做文章踏实传授运动技术的教学能得到学生很好的反馈,而求全求面的教学设计让我们的学生无从入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练习手段不能很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以至于课堂不能完成预期教学目标。这样的对比,让听课教师学习到了很多,从而更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了导向性的方向。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笔者认为各位教师在异构问题上都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是没有回归到“同工”之上。今后,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努力地方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后,建构不同类型的体育课,让我们的体育课堂奏起“异曲同工”的和谐音乐。参考文献:[1]王敏勤.“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中国教育学刊,2008〔6〕:62-64[2]黄敏洁,刘莉.“同课异构”——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64-66 2008年度体育论文评比区二等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