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与读书同行 ——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现象的思考及策略
语文论文之与读书同行 ——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现象的思考及策略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卢林苗 【摘要】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孩子不爱静下心来读书,没有阅读兴趣,怎么办?教师要用榜样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引导学生走进书籍。教师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实实在在落实阅读计划,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使他们获得阅读方法,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现象一 上学期,侄女就读的学校举办了“读书节”活动,那段时间她忙得不可开交,天天做手抄报,做书签,做读书笔记,几乎每晚都要熬到九点左右。那次,我作为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学生们的手抄报、读书笔记让大家吃惊,规模大,一个班一个展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长们赞不绝口。回到家,我很兴奋,对侄女说:“你们学校这活动搞得真不错,对提高你们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看来应该建议学校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侄女听了,好久没作声,最后丢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又要遭殃了!” 现象二 学了《三打白骨精》之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读《西游记》,开展“快乐西游行”读书会。一个月过去了,我期待着与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西游记》的快乐之中。可当我用“竞猜”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时,却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一问三不知。班上55个孩子,只有6个孩子读过这本书。课后,我冷静下来对这件事情做了调查,结果发现:13个学生(占23 6%)是因为家长没买书;19个学生(占34 5%)因为各种原因抽不出时间看书;15个学生(占27.3%)认为看书还不如看电视精彩;2个学生说不上原因。我又问了读过书的6个学生:“是什么促使你们读完这本书?”答案让我吃惊,只有两个说自己想读,其他四个说:“这是作业,没办法!” 思考: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许多老师做了很大的努力,让学生沐浴书香,拥抱、亲近大量的书籍,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尽量不让我们山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这一切的努力换来的结果往往还是--孩子们不爱静下心来读书,没有阅读兴趣。“我们又要遭殃了!”“ 这是作业,没办法!”这样的声音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最不愿意听到的,可它却又是孩子们心中最真实的感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调查发现,主要表现在: 1、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抽样调查的50个家庭中,我了解到仅有4个家长有读书习惯,其他的家长(由于父母经商办厂,有32%的孩子托付在家教中、还有一部分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在工作之余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几乎与阅读无缘,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孩子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就心满意足了。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家长虽然愿意购买课外书,但买的多半是优秀作文、漫画之类的书籍,孩子们手中拥有的书籍种类不多。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制度未落实,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儿童文学等。 3、学生阅读时间无法保证。经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客观、主观原因,大部分孩子从放学回家几乎都要忙到晚上七八点。再加上影视文学特别是电视剧、少儿节目的冲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面对生动有声的画面,大人都情不自禁深陷其间,何况是小学生呢? 4、学校的一些功利性活动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了获得社会及家长的好评,常让学生重复做一些乏味的阅读活动,学生忙于记呀,抄呀,画呀,阅读乐趣根本就无从谈起。 5、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缺乏新颖科学的阅读方式。 面对这种种“绊脚石”,我们不得不说,课外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策略: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激发阅读需要,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外阅读,沐浴书香,“和圣贤为友、与阅读同行”。 (一) 榜样引路,点燃阅读情感 读书贵在有自得!作为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走进书籍,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多一点平实,少一点功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1、介绍名人读书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一听到故事,都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两眼发光,精神集中,听得津津有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学生积极向上。因此,我常常有意识地给孩子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有趣故事,如《鲁迅嚼辣椒驱寒》、《王亚南睡三角床》、《司马光警枕励志》……这些故事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陈毅“喝墨水”》,随着我声情并茂,激情渲染,孩子们被带入了陈毅的读书世界里。个个神情专注认真,当讲到陈毅满嘴墨水时,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我灵机一动,笑着抛出一个问题:“ 你们为什么发笑?” “一石激起千尺浪”,教室里顿时小手如林,有的说自己笑陈毅样子滑稽有趣;有的说自己的笑充满着对陈毅的佩服;有的说想起自己看电视入迷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不禁笑了,只是没想到书也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在这笑声中,我知道我又一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向往读书的种子。孩子们在这一个个故事中模仿并获得读书的欲望。时间一长。我把讲故事的形式由“师讲”变“师生互讲”或“生生赛讲”。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2、教师榜样示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每一节课我都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力求妙语连珠,富有感染力,尽量让学生感受到书香浓浓、韵味十足。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每周我用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读书会,辅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不间断。课余时间,我总喜欢手捧一本书,静静地坐在教室里阅读。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平时,我还经常和孩子们进行入神入情入味的阅读表演,点燃他们阅读的情感之火。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与读书同行.doc f1d9206791d4ae437b74162ca841e3c1.doc (40.50 K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