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语速”
语文论文之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语速” 日常生活中,每位教师各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彼此说话的速度总是有差别的。比如,年轻教师说话比较快,连珠炮式;老年教师说话往往缓慢,“挂慢档”;女教师讲话,常常比男教师快;这些都是指“生活语言”来说。至于“教学语言”则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它在许多方面与生活语言不同。教学语言的速度“快些慢些”,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学,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且这“快些慢些”之间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学问 就拿语速来讲,不论是什么年龄、性格、籍贯、性别的教师,一旦进了课堂,上了讲台,就不应该用日常的生活语言习惯速度去讲课,而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因素的支配,不得有任意性。凡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语速进行一番科学的分析与检验,都应该认真地探索和把握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语言速度。有些教师上课时说话的速度过快,看起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学生听课的效果并不好。 我们学校有一位女教师,敬业精神首屈一指,但是讲课的语速太快了。上一句尚未听清,下一句又叽里咕噜出来了,学生们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来听课,久而久之就疲惫不堪了。这正是因为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听课人的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势必形成信息的脱漏、积压,导致信息传收活动的障碍甚至中止。 反之,假使教学语言速度过慢,远远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弊病同样很大。因为,那不仅会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更坏的结果是将导致教学对象精力涣散。我上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说话的速度很缓慢,慢悠悠说完了上句,沉吟片刻又说出了下句,时常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是因为大脑对所收到的信息已经完成了选择,进行了反馈或储存的处理,这时仍然没有新的语言信息传送过来,一再地脱节、等待,持续时间一长,感官和大脑皮层细胞自然会引起倦怠,从兴奋转入半抑制状态。在心理上也会呈现出厌倦疲乏的反应,降低听课的兴致与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确定和把握教学语言的合理速度呢? 一般地讲,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教学对象的年龄因素——这是确定教学语言速度的重要依据。给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教学语言的合理速度有明显差别。 对中学生、大学生,其感官功能、大脑发育情形与负荷能力都逐渐成熟,呈现出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迅速的特征。这时,他们说话、思维和举止动作都是速度很快的。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学语言的速度就得与之相适应才是合理的。 其次,是教学内容因素—— 这是确定教学语言合理速度的又一重要依据。即,在同一年级,对同一批教学对象,讲不同学科的课或者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由于教材有深浅难易之分,教学语言的速度也应有快慢之别。比如,讲述的速度一般快于讲解的速度;讲浅显易懂的内容一般比讲艰深繁难的问题时说话快。 再次,是教学环境因素——这也是制约教学语言速度的条件之一。例如,在小班上课与在合堂教室上大课,教学语言速度就有差别;上内堂课与上外堂课也不同。空间大、距离远,语言速度就要相应地放慢。 另外,课堂内外环境安静不安静,有无噪音干扰等等,也对教学语言速度有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