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 ‎    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所形成的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中学生必备的学习修养。这些习惯不仅影响中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到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的要求。‎ ‎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授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    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都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一、“写字识字”‎ 的习惯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    二、“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刚一入学时,就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在学习中遇到的生字词,力求通过查字、词典自己解决。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对文中的字词记忆更为深刻,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张口等饭或只满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三、“倾听交流”的习惯。‎ ‎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云,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助合作,互相提高的目的四、“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 ‎,一味盲从轻信。学习贵在有独立的见解。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查出依据来跟老师或同学们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和某一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    五、“朗读背诵”的习惯语文也是一门有声的艺术,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背诵。“吟诵的时侯,……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做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不尽”。(叶圣陶语)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悟出为文之道,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规律。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语感的获得,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读”来完成。在朗读过程中,要把形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够更好得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韵味和语言的美。读书的声音也有讲究,要么大声朗读,要么轻声吟读。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书习惯不可取。‎ ‎    六、“读书看报”的习惯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人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事实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他们推荐好的书报刊物、介绍阅读方法。在完成课内精讲、精读的基础上,节省出时间向课外延伸,引课外阅读进课堂。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七、“圈点勾画”‎ 的习惯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读书时,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精彩的语句下面画上波浪线或着重号,为之叫绝的名言警句旁打上感叹号,怀疑不解之处打上问号,有同感的地方不妨写上几句,等等。读完一篇好文章后,还可以写出读后感和读书心得。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