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合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合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合集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合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合集《曾国藩家书》读后 感、心得体会怎么写下面东星资源学网为您整理的“《曾国 藩家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1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 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 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 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 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 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 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 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 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 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 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 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 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 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曾经拥有的浓浓亲情和 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 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 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曾经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 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文明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 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 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 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 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 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 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 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 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 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 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 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 育和文化。今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 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 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 文化和教育。经济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可 以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 的应该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 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 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曾 国藩家书》读后感 2 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地 方有许多。如: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 育非常严格的父亲。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 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 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 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 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 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 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 哥、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 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 330 多封 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 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 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 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 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 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 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 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 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 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 面。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 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 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 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旧时代的《弟子规》就在规 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 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 我们和孩子是“非常 6+1”的关系,6 个大人围绕着 1 个孩 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 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 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 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 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 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 家”何谈“平天下”。 我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来读一下《曾国藩家书》, 这些书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曾国 藩家书》读后感 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 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 王朝又苟延残喘了 60 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 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 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 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 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 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 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 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 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 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尽管曾氏著作留 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 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 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 330 多封,是 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 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 类、杂务类,共 10 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 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 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 反应。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 为政篇及用人篇。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 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 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 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 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 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现在的教育。改革开 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 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如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问 题。“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 良传统,现在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 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 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 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 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 藩的 330 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 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 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 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 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 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 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么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 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 家 ” 何 谈 “ 平 天 下 ” 这 些 都 值 得 我 们 的 深 思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