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浅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浅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论文之浅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  前 言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现行的德育模式常有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现象。道德教育应渗透于学校的一切活动和学生的整个生活中。体育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德育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体现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也是“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德育  渗透(途径、方法)‎ ‎  我们知道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品质,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 ‎  为了更好地做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体育教学的特点。‎ ‎  1.体育教学的复杂性 ‎  由于高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每个学生又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因此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极为复杂,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个人特点,使体育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更为复杂。‎ ‎  2.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  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标准》设置了七个运动技能系列和一个教育专题系列。‎ ‎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等特点,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那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具有显著的效果。‎ ‎  4.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集体性 ‎  竞争、拼搏、团结协作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它贯穿于体育教学和训练与比赛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充分地暴露出来,各种思想都随时表现出来。另外,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这种竞争性和集体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所转化出的凝聚力对个性品质形成和活动本身所涉及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特有氛围中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  5.体育教学效果的直观性 ‎  体育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教学训练效果的直观性。经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坚持不懈的锻炼,体育教学的效果将会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如学生身体的体格逐渐强壮、体能增强、抗疾病抵抗能力的增强等都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  1.转变教师观念,贯彻落实《新课标》‎ ‎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教师光抓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共同发展。同时,改变体育教学由以前生物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转变。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 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但但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  2.重在课堂教学,强化过程渗透 ‎  2.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根本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守纪、严律于己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 ‎  2.2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一般说来,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 ‎  2.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圆满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 ‎  3.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随意、组织教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  4.寓情于教,以情动人,‎ ‎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我在高一上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时,有一位男生性格较内向,不愿意主动和师生交流,自尊心很强,我在课堂上或课外找时间和机会,采取合适的方法,对他进行辅导和交流,循序渐进,最终,能够轻松、自然、连贯、协调的完成动作。进入大学以后,提起这件事,他还甚是感激。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时像春露般润物细无声。‎ ‎  5.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积极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用换位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批评且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  6.在客观评价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经受挫折的孩子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动作,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 ‎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体育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我想主要有以下方法:‎ ‎  1.体态暗示法 ‎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教师讲解时,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讲话或做小动作时,教师递个眼神,摆摆手,突然停下或漫步走到该生跟前,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会更好。‎ ‎  2.实践体验法 ‎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而实践体验法就能把这种实践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从而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在年级篮球联赛中培养团结协作,积极配合的意识;在支撑跳跃中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养成果敢自信的作风。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利用实践体验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历练自己,体会人生的价值。‎ ‎  3.激励竞争法 ‎  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运动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而采取激烈竞争法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素质,形成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意志。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1500米冠军获得者周洋参赛之前几乎无人知晓,虽然在决赛中被三个韩国名将夹着,旁边还有一个美国强手,但她凭着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毫不松懈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勇敢果断的作风,杀出重围获得她人生第一枚奥运金牌,一瞬间,成了冬奥赛场新闻人物,国内家喻户晓。因此激烈竞争法也不愧为一种德育教育的好方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坚强勇敢和不畏强手、超越自我的优良品质。‎ ‎  4.时机捕捉法 ‎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切入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学生思想放松懒散、单打独斗、无视团队自私自利的时候,可以举一些体坛实例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女排名将郎平宁可放弃了在国外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优厚待遇,回国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其月收入只有562.6元,约合7‎ ‎ l美元。她视国家利益和荣誉高于一切,不顾回国执教风险大,压力大,工作辛苦,克服了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的种种困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拼搏20年,东山再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坚忍不拔、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充分教育。‎ ‎  5.情感感染法 ‎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组织,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 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只有善于思想工作,把握好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就能让德育这朵鲜花常开在体育课堂之中。‎ ‎  参考文献:‎ ‎  1.杨兆军,魏红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IJ].《体育教学》,2000年,增刊 ‎  2.《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