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聆听党课心得体会原创20篇
2021聆听党课心得体会原创20篇 篇一 巍巍中国从近代的车轮中滚滚而来,裹挟着西方列强的蹂躏与千万国人的屈辱,爬过巍峨的雪山,躲过枪林弹雨,淌过改革的洪流,顺着改革的大潮正大步迈入新时代。从近代中国的割地赔款到亚投行的建立,从巴黎和会的拒之门外到G20的成功召开,从科技落后挨打到蛟龙入海捣深潭,我们发现,中国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在世界之林谋得一席之位,求得一份话语权。 回望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力衰微的国家没有话语权,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全然不顾中国的声音,强制性地开埠通商,毁灭性地洗劫圆明园。然而一代代中国人在尝试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都没有为生死飘摇的中国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没有基于中国的国情探求到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式。俄国十月革命的枪声为徘徊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此中国开始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之路。回顾党90多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唯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唯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脚踏实地发展经济,方能增强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成为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崭新的国家。虽然他仍然受到西方列强的打压,但人民对新的国家的诞生都满怀憧憬与期待。无论是建国初期的日内瓦会议,还是70年代初期的重返联合国,都昭示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着重大的提升,中国正朝着“站起来”的目标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各地区各国家都建立着良好的贸易关系,意味着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大跨越。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将与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的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一起发展,推动建立人类共同体。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印度总理莫迪在烟波浩渺的武汉东湖畅谈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还是与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的大连会晤,无不昭示着中国正在完成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良好转型,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力求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中国作用,做出中国贡献。 新时代的中国人,正朝着美好的“中国梦”而奋起拼搏。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警示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人群中立足尚且需要底气与实力,在强手如云的国家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则难如登天。要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就更坚定道路自信,牢记历史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中国的建设者,我们将坚定地接过建设的接力棒,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青年力量。 篇二 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将“一带一路” 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了“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运筹帷幄、亲力亲为,带领中国人民为建设“一带一路”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辉煌成果,赢得世界广泛赞誉。 距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已经过去了一整年。“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犹在耳畔,那么这一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是如何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 我们看到,通过历次双边活动,习近平主席频繁同各国政要深入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领域和方式: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国“发展之路”倡议、希腊建设重要国际物流中转枢纽战略、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计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沙特“2030愿景”、土耳其“中间走廊”……自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习近平始终秉持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来谋划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这六字原则从未改变。 丝路绵延连山海,与时偕行聚人心。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曾挽起人类友好交往的纽带:张謇出使西域,郑和南下扬帆,跨越了地域与种族,交流了文化与宗教……我们的先人何其智勇,何其光荣! 在当今世界,一方面,和平是永恒的主旋律,另一方面,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和平赤字与发展赤字等严峻挑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发展,就没有和平安宁的新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看到了这一现实,为了解决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从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贸易联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这五个方面,梳理了一带一路建设从理论转化为行动的丰硕成果。这说明,在中国,一带一路不仅是顺应历史规律的,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适应发展规律的,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利益的政策。抓好发展这把金钥匙,中国才能为全球治理提供解决的方案,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和成果大共享。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学校和研究生院为研究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出交流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认识更广阔的世界,这本身也是将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带到了我们身边,这是这一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深入诠释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之一。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纪工程,回应了各国互联共通的强烈愿望,回应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思路与方法,必将助力和平发展的薪火代代相传。 2018年4月11日,习近平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时强调:“一带一路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它既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什么中国的图谋。”现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接下来需要的是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它行稳致远,继往开来——我们共同企盼着。我们也深刻领悟到:中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更要秉承传统的丝路精神,让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篇三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内容?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在这周六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后,我有了一些感想想与大家分享。 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必须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 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通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也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他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曲折而始终坚如磐石的一个重要原因。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南宋的文天祥,清末的林则徐,近代的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奋斗,这就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的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第三,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包括与时俱进的意识和精神,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求真务实的意识和精神,讲求效益的意识和精神,奋勇争先的意识和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影响着时代进步的方向和潮流。一个国家依靠创新来发展,一个单位同样要依靠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必须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因此,我觉得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在各自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除了理论的学习,我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围的先进人物学习,包括每个系统,每个单位的先进人物 ,例如江苏优秀的信访局长张云泉同志,江苏质监系统孔德勇同志,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虽然先进典型身处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旗增辉、为党的形象添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心维护群众”的责任意识,是“心里装着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是“不畏艰难困苦、执着造福群众”的敬业精神,是“忠于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群众”的高尚情操。我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就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倾情奉献,造福人民。我们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我作为一名党员,从我们党在新时期重要理论的学习,增强了自身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对我们党员来说,就是一次精神洗礼,让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牢记宗旨,高举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前进。 篇四 不论你是否留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已然成为每个中国人最熟悉的词语。在街道漫步休闲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8个大字会在你转头回望的瞬间进入你的视野;在电视机前更换频道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八个字的声音由电波传入你的脑海;在学习、工作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你我的个人价值观中。 在一天天的来往穿梭中,我看见过,也听到过很多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宣传,但是,多次的“不经意间邂逅”也仅仅将“24字”的理解停留在了“24个汉字、12个词语”层面,对于“24字”背后的内涵及意义的思考则少之又少。伴随着徐秉郭老师在井讲台上慷慨激昂的讲授,我对“24 字”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也因为这节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课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24字”并不等于“24个汉字”。它是国家、社会、人民在千年风雨中“初心”的凝练,它更是一股精神力量,在砥砺前行中引领着人民的前进方向。 上课伊始,徐老师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前,先在PPT中展现出两个醒目的汉字——“价值”。何为价值?当问题抛出,我脑海中对价值的认知就被牢牢锁定在了经济学中“商品价值”上。然而,就具体的价值形态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当然尤其自身的形态。按照徐老师的观点,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它表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价值来源于主体,取决于客体。这样一种关系理念或许在理论体系中早已存在,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的我来说,新颖而又深刻。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它们的价值都得力于他物的存在与影响。 到后来,徐老师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听着其他同学五花八门且合情合理的回答,我表示认同,但同时又产生了自己的看法。与其谈形式、结构,“24字”最为重要的还是内涵。内涵的中心离不开“价值”的体现。从国家层面,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我们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我们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主体在24字中间实现了彼此价值的成全。因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个人的存在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因为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得以安宁,国家得以强盛。他们在作为主体的同时,又以“客体”身份,实现了共同的价值。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比此拙见丰富的多,但从中,我们更能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在此关系中,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价值实现,共产党人个人的人生价值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价值。因此,作为青年一代,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够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五 第59期党课第一小组的讨论活动顺利开展。第一小组的讨论地点是位于文学院二楼的古代文学教研室,指导老师为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与民间文学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张起帆。 全组同学讨论积极热烈,期间不时发出赞同的掌声和会意的笑声。叶静同学分享了自己亲身的采访经历,表达了对优秀党员的敬意;曹梦鸽同学讲述了大学一位党员同学的平凡事迹;周文杰同学则讲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对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谈吐幽默风趣,引得在座同学的阵阵笑声。 在讨论结束后,张起帆书记发表讲话,针对组员的的讨论和发言稿发表了中肯的意见。讲话之间,张书记谈起了自己本支部的一位博士学姐的事迹,谈及了学姐在申请加入党组织的过程中如何认真负责地履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义务与责任,真诚对待和配合党组织的一系列安排——事事都是小事,却真切感人。借用这位学姐的平凡事迹,张书记指导全组学员要端正入党态度,将这种态度的端正落实到每一件小事和每一处细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通过党组织的考验。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所写的讨论稿,虽然是自己亲笔所写,却难以无愧地说句句发自肺腑。现如今,获取网络资源的途经无处不有,为我们寻求素材提供了无需言说的“便利”,但另一方面,这样“写出”的稿件是否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初心?我究竟为了什么入党?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并积极对讨论稿做出了修改。 张书记还教导大家在今后完成思想汇报和各项入党材料时,不要生硬套模版,要将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细化到稿件的每一处:稿件中不能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错误的标点;研究生的“导师签字”一栏必须由老师亲自来签;所写材料的日期必须要与时事对得上。在讨论结束之时,张书记又为大家重申了一遍入党流程,并向大家打了个提前亮:因为发展对象的名额在逐渐缩减,很有可能在同一个小组内,部分成员直到毕业离开华师之时也不能成为发展对象。在听了书记一席话后,我们小组的每一名成员都深感入党不易,最重要的是坚持初心,以真诚之心,向组织靠拢。 篇六 “价值”两字对人有多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郭小川的价值观是“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内疚。”邓中夏的观念是“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而向警予对价值的看法是“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每个人对价值或者价值的存在方式都有不同的解答,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因而所拥有了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处事态度,但是不变的是人生都要有价值。 对于一个人来说,价值观是人对人生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的一种观念。而对于国家来说,在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受国家的体制和传统影响,对国家的人民有导向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便是融汇了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从个人到国家的实践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本次党课,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有文字上的对称性、结构上的立体性、内容上的特邀性、导向上的明确性。正如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在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而对于我们青年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我、保持自我、成就自我,是成长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的必由之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此为准则,走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 篇七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纵观历史五千载,美丽独特的中国风光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如今,党的十九大则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把建设生态文明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必将铸就“中国新风景”,勾勒出一道世界瞩目的风景线。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历史渊源。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讲究和谐的国家。《礼记·礼运》中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所谓的行大道便是“大同社会”。这种和谐目标,更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和谐传统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我们讲究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的同时,还强调生态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和谐的传统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汲取历史教训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社会都由物质文明主导,我们一味地通过掠夺自然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久而久之,曾经美丽的自然景色已变得面目全非,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环境病也不断出现。历史血淋淋的教训无不警醒着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便是能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如果不能保护好人们生存发展环境,人们身体健康也深受威胁,又何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一说?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党的十九大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千年大计,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可以这么说,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而蓝图已绘就,跃入现实,仍筚路蓝缕。党的十九大直接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注定会是一项举社会全力,极其艰巨而又极其伟大的任务。例如政府要极力推进绿色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而企业则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等。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最初,我们凭借较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起了煤炭工业,人民富裕了起来。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经济发展迎来了瓶颈期。近几年,在党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发展起了峡谷漂流、天然溶洞景观、避暑度假村和山峰攀登等旅游业,开始朝旅游型城市转型发展。 当然,要打造美丽中国,少不了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党课小组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促进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大家随手捡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等举手之劳便能为生态建设奉献自己一份力量。所以,我们既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力量是众多且伟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态环境问题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因此,只要我们肯撸袖实干,切实践行新的绿色生活方式,美丽中国便指日可待。 因此,我坚信,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 篇八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一批又一批中国有志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国家与社会树立了优秀的青年示范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高校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更要维护和捍卫核心价值观。 “何谓价值?”、“何谓核心价值观?”、“何谓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余四川老师在课前向同学们抛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后,向在场的文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全面地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价值”的含义复杂多变,而老师仅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人人熟知的谚语将背后隐含的深层含义化繁为简地完美诠释。 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从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就深深地刻在了心口,切实地贯彻到人生的每一个举动。从革命时坚定理想信念的董存瑞、刘胡兰烈士,到建国后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孔繁森,从改革后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到保山育林一辈子植树的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为救孩子双腿截肢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一个个美丽的身影,一张张坚毅的面孔,为我们留下了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汤汤。无论是处于危难存亡的时刻,还是改革发展的阶段,亦或是中国梦的新时期,都有一批又一批矢志不渝的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大钊同志曾说青年是“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而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给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望,“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著,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我们是祖国崭新的一代,我们是中国梦的逐梦者,也是圆梦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接力奋斗,祖国的美好明天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篇九 走在武汉的街头,隔绝修路灰尘的的蓝色隔板上印着天安门华表,成片的橙红色像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挤上公交车与司机师傅相邻而立,车子从天桥下呼啸而过,天桥上面的横幅像一个红色巨幕突然在眼前放大,放到最大然后又消失。门禁上的电子显示屏闪动着红色的身影,欢迎着来往车辆,一杆一车。我想你一定知道那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千万万万个汉字中提炼出来的这二十四个代表经过无数夜以继日的站岗,终于不负所望真正深入到了老百姓的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尽了汉字的特色与优势,具有无可比拟的形式上的整齐美与表意上的凝重美。 二十四个汉字,十二个双音节词,每八个字四个词来形容三个方面其中的一个。在每一层级之中,四个词语又可以两两组合表示一个组块。富强民主是国家层中的国家,文明和谐是国家层中的社会;自由平等是社会中的人民,公正法治是社会中的制度;爱国敬业是个人工作态度,诚信友善则是个人与人相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初是由《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倡导”而来。然而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我们在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上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美丽。这一词语华丽丽地出现在了《十九大报告中》,成为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期盼。我们期待着我们的祖国能够更加强大而美丽,期待着我们的党能够更加蓬勃而有生机。 习总书记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时发表的七一讲话上提到“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和‘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我们当代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为不断开创党和人民伟大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也说到要“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要把自己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跳出自己狭隘的圈子站在一定的高度以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身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星星没有璀璨的月光,但是却能在自己的位置上闪耀着属于自己的星光。每个我们都是一颗小星星,在夜空中发着光和热。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了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不忘求知的初衷,也不忘入党的初衷。 篇十 这周的党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老师为我们讲课,主要讲述党的纲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员应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讲课效果很棒,大家听得都很认真。我们班级的小组成员展示让我惊讶不已,文学院的学生真的太有才华,她们自己去拍视频,编排话剧,在讲台上进行展演,语气、神情、动作都非常到位,仿佛科班出身的演员一样。我看得入戏,感受到了她们的创造力和活力,深受鼓舞。大合唱《人民的名义》听得我后背发麻,一股正义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血在我心中熊熊升起,此刻我真心地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用自己的行动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听完两位老师的授课,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党制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理想制度,而且是一种实际的运动过程。共产主义是一幅美丽的理想画卷,是一个让人激动的理想社会境界,是一个让人为之兴奋和鼓舞的精神召唤!在这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其丰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社会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消灭了旧社会分工的三大差别;阶级被彻底消灭,国家消亡。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要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我们共产党员同志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先锋作用。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余四川老师授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课堂上欢笑声迭起。余老师在课堂上利用青年人关注网络和影视文化的心理特征,在授课中大量穿插影视剧情节、歌曲歌词、日常生活情境等内容,通俗易懂,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余老师也十分注重和学生进行互动,对于学生的回答也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不批评贬低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讲求针对性,要求切中题目作答,不可言不对题。在讲课过程中首先分析关键词的概念,追根溯源,有作学术的严谨风范。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很有启发,我想,要做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注意授课方式,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进行授课,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两位老师都非常优秀,让我受益良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篇十一 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广大青年所给予的殷切希望,而作为一名正值青年的预备党员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力结合,并将之付之实践,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12个名词构成,这几个词覆盖全面而凝练,形式简洁而易记,导向明确而鲜明。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其应有的人生价值也存在于自身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之中。余四川老师也在课上讲到,“价值”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即存在与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中,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叙述;它是一个关系的范畴,也是一个意义的范畴;并且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 在我看来,我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其实承担着多种角色的扮演,而面对不同的环境,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并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熔铸于其中,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作为一名青少年的担当,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担当,从而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而这个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相互交叉的过程。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我们可以先从个人层面出发,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落实到我们的日常行动中。它从每个个体出发,结合了我们每一代适用的优秀传统美德作为我们立身之本。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就需要有坚定的爱国情怀,特别是像我这样,作为一名长期在外地上学的民族生,几乎是长时间地享受着国家的各种优惠,这是国家对我们的关照,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成长为一个对自己、对家人、对故乡都有用的人。而在整个过程中,只有拥有爱国的信念,才能够谨记国家对于我们的希望,才能督促我们不要去挥霍年华,这是一个警钟更是一份温情。在爱国的指引下,我们的具体行动就落实到敬业、诚信和友善。学生之敬业首先就是从身份上来说,需要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基本专业知识学好;学生之诚信、友善就是从做人的层面要求我们不能做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行为:学位论文不作假、尊敬师长和朋友等等。 在自己的涵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要求层面。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个要求的落实除了个人自身的理智作用外,还需要有相关的外在辅助条令去帮助我们更好遵守,最后就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能对于这24个字的理解,制定的初衷是分成相应的主体具体实施的,但是在我看来却是可以循序渐进一个过程,是一种要求程度的递进,也是对“人”进步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一种上升的过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我们也可以将它交叉进行。对于社会层面的要求其实也可以落实到自己的待人待事的层面。比如,我们在待人待事的时候切记相互尊重,以公平的眼光对待别人,尊重别人的言论自由,公平对待每一次的竞赛,当然对于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业上的公平。还有平时在各种场合上的文明礼让,遵守相关的规则,特别是在外出旅游时的入乡随俗等,都是将三个层面的内容相互交叉进行的表现。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样的互用又是我们可以做到且必要的。 我们除了有大学生的身份之外,还有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所以,对于自己的要求理应更加严格,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首先要有一份作为预备党员的自觉,要有一份责任的使然和担当。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可能我们现在还达不到或者说没有一个相当高的觉悟像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那样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先从自身做起,在平时的行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去督促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动去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无论是在现在的学习上还是在以后的岗位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导引,作一名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奋斗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党员! 篇十二 都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个人梦” 的汇总,人人都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小梦,我们离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也就不远了。可是,实现个人梦真的等同于自己活得快乐吗?对中国梦的贡献是否就全权交给那些公认的社会名人,能力强者?在本次党课中,余老师正是从“价值”出发,带我们明确价值的定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要性与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是主客体联系中,客体对主体存在、发展、完善所具有的效应。价值的实现来源于主体,取决于客体,放到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中,个人梦的实现来源于每个人的努力,个人梦的价值鉴定则取决于其对中国梦实现的意义。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的转型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作为民族希望的青年也成了“受害者”。此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在精神层面包容引领大众。可人人会背24字,并不代表人人都能真正理解这高度概括的词语意义。以个人层面的“敬业”为例,在择业关头就有青年迷失了“方向”!在《奇葩说》中,清华博士生郑植不知就业方向,向导师求助,遭高晓松痛批,“名校培养你,是让国家相信真理。一个名校生走向舞台,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欲望,却在寻问自己该找份怎样的工作......”苦读多年遗失独立思考意识是悲哀,从未确立自我价值定位更是悲哀。如今很多大学生也是如此,将找份好工作作为毕业定位,眼睛陷在“物”的世界里寻找意义。但功成名就绝不是价值标杆,核心价值观中 的“敬业”一词,所谓“敬”,代表自我警醒,就是在告诫我们在价值迷失时找回人生的尺度,做一个“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青年。 邓小平曾说:“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分析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其客体是党员的人身实践活动,主体是党的事业,党之事业的奋斗核心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此时的我们不仅是国之重器、高校青年,更是思想更先进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心中一定要留一块地方,是留给别人的。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端正自身,追求各方面的自我进步与成长,锤炼具有灵性的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应当以党性修养为人生的价值奠基,确立起为他人、为社会、为信念而活着的价值认同,告别“意义失落”,在正己的同时做到利人。 最后以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李俊伟教授的话作结:“青年既要有独立的人格,同时要肩负社会道义。既要在融入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同时要在展现自己的能力中奉献社会。青年人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对民族有真切的情感,对国家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对改变民族国家现状有深刻的忧患,把满腔热血和真才实学奉献在辉煌的促进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把大好青春挥洒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征程中,把朝气锐气体现在促进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将我的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用我们的“青年梦”托起“中国梦”,不再迷茫! 篇十三 穿着白绿条纹T恤,手拿一个大号保温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缓缓走进了第59期党课的第6次课堂,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余四川老师。一位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的老师。他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为我们讲解了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他从80年代的一场讨论开始了他的党课课堂。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署名为“潘晓”的题为《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文章,引发了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马克思曾说过“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关系中产生的” ,由此看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涉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因此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余老师运用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阐释了价值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虽然只有短短24个字,却道出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虽然只有短短24个字,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文字上具有对称性,由三组名词构成,每组四个词八个字;结构上具有立体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描述;内容上具有特要性,每一个词语都至关重要,是我们党结合了历史与现实之后提出的,缺一不可;导向上具有明确性,对各个层面提出了清晰准确的要求。 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也有自己独特的体现。在共产党员人生价值关系中,客体表现为党员的人生活动。而价值主体从总体上说,即党的事业,从大的方面,还包括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任务等多方面,而最重要最高的价值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系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观为理论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党员的人生价值观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学习中逐渐完善的,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同时秉承着为他人、为集体、为民族、为社会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能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前提,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自我价值也得到了彰显。 篇十四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本周的党课课堂上,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徐秉国老师用屏幕上的“欢迎各位进步青年同志”和金黄色的镰刀图形,带领我们走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真理殿堂。 徐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以史为纲,为我们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和马克思思想中国化的脉络,处处流露出对马克思的崇敬之心。“马克思在上学时一年读的书,比我们在座各位十年读的都多。”在座的同学们纷纷发出了惊叹声,又纷纷惭愧地低下了头。徐老师告诉大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有所趋附。”中国共产党对主义的坚定信仰一直延续至今,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革命理想高于天。最高理想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若干阶段的具体步骤推进前行,因此,党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制订了基本的行动纲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这个基本纲领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打下基础。今天的我们,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理解、结合实践、加以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继续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常青常新。 5月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会议开幕了。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总编张江老师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来启发在座的来宾思索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诚然,马克思主义有其经典化的形态,但也有其中国化与当代化的形态。只有结合了中国目前还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结合中国当下已经变了的主要矛盾,马克思的思想才能闪耀更加光辉的真理光芒。 张老师还深情地提起,当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法令颁布后,恩格斯曾发出感慨:“要是马克思还活着,能看到这一切,该多么好啊!”革命情谊深厚如斯。我不禁发出感叹: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能看到在今天的世界,社会主义在各地各国遍地开花,能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和奋斗景象,那该有多么好啊! 篇十五 六十一岁的老师在党课上动情地说道:“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台下的我在肃然起敬的同时,不禁想起了七十四年前的一件事——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的奉献精神,并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作为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始终在每个党员的心中,如同一枚火种,代代相传,点燃了党员心中的热血,照亮了中国前行的方向。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习近平总书记任职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办好事、谋幸福。习近平青年时代曾作为知青到陕北农村插队,这段经历使他切实的接触到了人民的生活,也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他说到也做到了。几年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各地考察,关心人民的衣食住行,提出“精准扶贫”的口号,落实到贫困户,绝不走虚假路线。2017年伊始,他便表示“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多么窝心的一句话!当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在做“人民的勤务员”时,我们青年学生,更应该积极向党靠拢,为人民谋福祉。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人民,永远是党一切工作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无论是出台的政策,还是实际的行动,都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教育、医保、住房问题等,人民所关心的,党一项一项地解决,认认真真地解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是为人民谋安康,谋幸福。坚持这份“初心”,才能有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始终”。《道德经》中提到:“以百姓之心为心”。而今,共产党人正积极践行着先人的嘱托。吾辈青年,当常怀忧患之思,常排人民之难,共筑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篇十六 “执行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重视党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与领导地位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形势下,只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努力改进党内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党的队伍才能全面纯洁起来,工作才会更加高效,领导力才会不断增强。 要想“打铁”,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要打什么样的铁。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主要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所谓“两个务必”则是指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相统一,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谓“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方法,又是以密切联系群众为目的;既是以人民群众为依靠力量,更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目的,最终促进人民群众的发展;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党实现自我净化的手段。它要求党时时刻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去去病”,通过深刻地自我反省,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风建设又有了新的具体要求。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要求党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层层深化开展思想教育,要求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同时还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坚决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坚持依规治党,要求扎紧制度的笼子。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在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闭门造车,不纸上谈兵,同时开拓个人视野,扩大思维容量,能够考虑到不同复杂情况,促进自身思想的成熟。密切联系群众,就应该培养个人团队精神,要关心身边的同学,牵挂集体利益,处理好日常人际关系,做一个能为集体争光,愿为集体服务的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我国优良传统思想的一部分,“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批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所在,改正错误,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而“批评”则是坚持正面人际关系运转的必然要求。所谓“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批评”是对同志的真切关心,客观批评他人,接受他人合理的批评,是双方互赢的必然选择。至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来说都是科学有效的信条,也是优良的传统。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作风。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做一个先进的政党,还是做一个先进的个人,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信条。党坚实了,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吸纳更多的优秀分子参与。延续它的生命;个人坚实了,才能为党提供更好的资源,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篇十七 一周的党课培训又已结束,但是课堂上老师带给我的震撼却依旧影响着我。本周党课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鹤玲老师讲解的党的性质。刘老师已经退休,但由于党校的需要,她毫不犹豫地重返课堂,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生动的党课。她说“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说完大家都笑了,笑声中包含了我们的感动与尊敬。我们感动于她退休了仍能神采奕奕的给我们呈现激情昂扬的课堂,我们尊敬她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中国共产党,秉承着一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信念。 质是一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虽然只有短短百来字,却句句是精华,字字不能少。 上党课前,我已能熟练背诵这段话,提到我们党的性质我立马想到“无产阶级”“先进性”这两个词语,我以为这就足够了。但直到张老师讲解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知道的仅仅是皮毛而已,还远远不够。我从未想过这一百多字是何时产生的,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社会矛盾等的变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党章对党的性质的描述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党的根本原则没有变化,而是群众基础更加广泛,更进一步回答了这一性质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了起来。 对党性质表述的不断完善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刘老师还提到,许多国家都曾陷入中等收入危机,有些国家甚至花了百年时间还没有走出危机。在了解了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绩,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将来一定能顺利平稳的度过这一危机,实现新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篇十八 一百年前的神州大地纷乱孱弱,浸满苦难的泪水。一百年后的神州大地安定昌盛,充满幸福的笑靥。这一百年的蜕变,由无数革命战士在鲜血汗水中赢取得来,由中国共产党在曲折磨难中探索得来,更由中国人民在砥砺奋斗中创造得来。此前的我,对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多停留在感性层面。我感恩自己现在拥有的安定生活,更敬仰老一辈革命战士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而本周的党课则深深启发了我对这些问题的理性思考。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以及正心正行、贵在坚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正心即保持一颗端正的心。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党校信党”是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更意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最首要的便是坚定对党的信仰。马克思唯物主义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所以,就如老师所说,我们应该承认当前存在腐败现象,同时也要知道这毕竟是少数。我们必须在坚定对党的信心的前提下去正视与解决存在的问题。 正行即将正心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首先,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将党的性质概括为了“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而且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呈现出了先进性。例如每当遭受挫折时,党总能在人民的监督下及时纠正错误并汲取教训,从而打破“兴亡论” 的质疑。党的先进性启示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也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永远跟党走。因此,当前我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和与党相关的知识,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新动态。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明确自己该为国家做些什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以及该怎么去做。同时我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团结他人,在生活实际中践行党的宗旨,诚心为大家服务。 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还了解到党的组织纪律。相应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做遵守党纪的模范。例如严格规范自己行为,使其符合法律和党纪党规等。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遵守党课纪律做起。决不无故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等。 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绝不是一时的兴起。相反,这是一件神圣庄严,关乎我们一生的事。因此,正心正行最终还是贵在坚持。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不断地提升自己,积极创新,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而这也必将是我们个人价值的最终体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如今,党的十九大也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可见,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正心正行,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为国家与人民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篇十九 本周的两堂课分别学习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以及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简单说,本周的学习就是让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以及我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周五的课堂上,由邵莉莉老师讲解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邵老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为我们讲解了“党校姓党”、民主集中制、党纪等基本概念,并讲解了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怎样做。这堂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其实从十八大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党中央反复对党规、党纪进行强调,使党员工作不断公开化、透明化,效率不断提到,反腐倡廉力度也逐渐加大,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纪认识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周六是由刘老师讲解的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刘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中国共产党这近百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尽管饱经沧桑,但仍能不断发展壮大,向前发展,引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因为这是一个科学民主的政党,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政党,她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能够及时拨乱反正,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学习先进经验,去粗取精,最终能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理论,促进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周的党课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是“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的认知才能不断深化,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不断进取,博采众长,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如果我们一直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就不会正确认识到社会当前处在一种怎样的形势之中,我们就会止步不前,不思进取,最终被社会、被时代所淘汰,成为输家。 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政党。两位老师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都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同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所有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它们会有不同的内涵。有些理论是在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国情变化而进行的改进和完善,而有些理论则是对之前内容直接进行了否定,从更加务实的角度重新对一些工作进行规划,改正之前对一些问题的错误认知,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还有一些理论是针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提出的,理论的从无到有更加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在改革发展中及时认识到新问题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改正相关问题使工作重新步入正轨。这些新理论新政策的出台,就能说明我们党是一个科学的、发展的政党,只有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强调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同样地,我也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考虑问题。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认识到,我需要认识到我周围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不能总是把自己局限于之前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更不能总把自己定格成之前的自己,所谓的成绩都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我需要做的是看清楚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做得更好,从而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更多的人,为更多的人带去光和热。 篇二十 纵观历史五千载,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犹如一条巨龙,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们的文化不会被时间吞噬,汇聚成一股如同长江绵延万里,奔腾不息的中国力量。 由于闭关锁国,近代以来,中国这头曾经让世界为之叹服的雄狮,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国国人固守陈规,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八国列强的侵略下,我们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让中国这头雄狮再次苏醒。而这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是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司马迁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文化自信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成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自信,对自己所坚定的理念有足够的信心。回望历史,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三国的英雄,魏晋的文人,唐朝的极乐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扩土,再到近现代的孙中山伟大的辛亥革命,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每一件都展现了中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作为一名学生,当我们懂事开始,在家时家长会教我们对自己自信,抬头做人,低头做事。在学校老师教我们文化,让我们对文化自信,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思想政治,去触摸那些国家大事与各类原则宗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深深地融入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春节会阖家团圆吃饺子看春晚,清明节祭祖,中秋节赏月,每一个节日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而正因为我们的延续才让我们的文化显得格外浓厚,久远。所以每一个人对文化与传统的认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与对传统尊敬的表现,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个个体的自信堆积起来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一定要相信在党的带领下,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