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论文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学生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具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和谐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授课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很自然地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  二、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引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体会、发现身边的数学,同时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从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反函数”这一课时,我先是给学生讲魔术表演的函数模型,魔术师猜牌的表演过程是这样的:表演者手里持有6张扑克牌(不含王牌和牌号数相同牌),叫6位观众每人从他手里任摸1张,并嘱咐摸牌时看清和记住自己的牌号数。牌号数是这样规定的:A为1,J为11,Q为12,K为13,其余的以牌上的数值为准,然后,表演者叫他们按如下的方法进行计算:将自己的牌号数乘2加3后乘5,再减去25。把计算结果告诉表演者(要求数值绝对准确),表演者便能立即准确地猜出你拿的是什么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设牌号数为自变量x,以表演者说的计算方法为对应法则,得函数y=5(2x+3)-25,即y= 10x-10。①由题意知定义域为{1,2,3,…,13},易算出该函数的值域是{0,10,20,…,120}。由①求其反函数,可得x = = y + 1,②其中y∈{0,10,20,…,120},x∈{1,2,3,…,13}。当你把x 的值代入函数式①所得的函数值y告诉表演者后,他很快就从反函数式②求得对应的x的值。即为你的牌号数。同学们听了以后兴趣马上就来了,没想到居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及时地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学生对反函数的定义的理解。‎ ‎  三、 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俗话说:“兴趣是启智之祖。”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发现新事物的愿望。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马上就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儿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之倒序相加法……‎ ‎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学习中。计算机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的开展和普及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媒体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当的媒体。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今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 ‎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静止的图片转变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非常投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还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利用多媒体演示行星绕地球旋转运行录像,描绘出运行轨迹图。(1)行星绕地球旋转的轨迹是什么?(2)什么是圆?(3)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平面内的同一点F上,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动画)(4)若将细绳两端分开并且固定在平面内的 两点,当绳长大于 和 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又是什么。(动画)(5)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当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定点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学生对椭圆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能很好地根据上面的动画演示归纳出椭圆的定义。而且提问(5)也为后面讲椭圆的离心率与其形状的关系作了铺垫。‎ ‎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感图象和声音,让学生觉得形象直观,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