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激情——语文教学之生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激情——语文教学之生命力

语文论文之激情——语文教学之生命力 ‎ ‎  激情--语文教学之生命力 ‎  温岭市四中     俞晓丹 ‎  摘要:语文老师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才能突破语文新课程理念中的人文性,方显语文教学的魅力。激情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位教师丰富的情感,博大的内涵,高尚的人格的释放,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课堂教学激情飞扬的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必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那么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饱含激情地导入,设境,朗读,感悟延伸等方面为学生营造激情课堂。因此语文教学呼唤激情,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  关键词:激情 教师魅力 课堂教学 语文活力 ‎  语文教师往往随着岁月的流逝,经过循环教学的锻炼,教师的生活与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业务成熟了,但激情与心志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磨蚀。于是上课少了激情,平时没了感动,把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而语文教学恰恰最重要的一点是激情的澎湃与心灵的共鸣。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激情”‎ 是语文教师情感素质的内涵之一,它可以使沉闷的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充满激情地教学应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语文老师要是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语文课堂方会有生命的律动,才能突破语文新课程理念中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学呼唤激情,只有师生注入激情,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呀。‎ ‎  一、教师的激情是语文教学的魅力 ‎  教育家诺曼·文森特·皮尔曾说过:“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他们将为此而愿意伴随你前行。”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激情。语文教师的激情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活力。激情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位教师丰富的情感,博大的内涵,高尚的人格的释放。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课堂教学激情飞扬的教师。‎ ‎  教师因为有了激情而情感丰富。确实语文教师因特有的身份而特别要有激情,脸谱语言、肢体语言、身态语言、装饰语言、动作语言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以至神采飞扬,激扬文字。如语文课文中的老师“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是他的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至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韩麦尔先生在敌军占领祖国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 ”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哽住了“ ”说不下去了“‎ ‎,使平时淘气的小弗郎士也终生难忘。课堂上语文老师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就是教师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点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眼神、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就飞扬生命的激情。而这不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吗?‎ ‎  教师因为有了激情而博大宽厚。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渊博扎实学识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激情飞扬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学识渊博的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教学时才能激情释放,言语才能包蕴文化和智慧的含量,才能左右逢源,才能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徜徉课堂。那样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采用方法活了,就有生动的情境,有感染人的意境,产生新的激情。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就引用了美国的《时代周刊》:”其实,美国之所以能成为现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奥秘,恰恰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盛产像科琳。罗利、辛西娅。库珀和莎朗。沃特金斯(美国《时代周刊》所推出的揭露“丑闻、弊端及疏失”的2002年度风云人物)这些安徒生的孩子勇于道破“皇帝的新衣”最活跃的国度。美国一旦出现点问题,像科琳。罗利、辛西娅。库珀和莎朗。沃特金斯这些安徒生的孩子马上就会大声嚷嚷,不好啦,天塌地陷了!于是大家重视,找到原因,药到病除,健康如初。“‎ 让学生明白了一个有着众多安徒生笔下的孩子的国家,正说明它强大、有凝聚力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激情的学习。相反,一个学识贫乏的语文教师,能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就不能深入浅出,更不能举一反三,当然就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顿即变成死水一潭,枯燥无味,令人生厌。因此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博学点燃学生的激情智慧,叩开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 ‎  教师因为有了激情而人格高尚。于漪曾说过:”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 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听到上课铃声,走入教室,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心态,和学生一起响亮的师生问候,精神也就焕发了,学生也会受其感染,精神倍增,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前氛围。教师的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讲课时再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用带有激情的动作,定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  二、激情课堂是语文教学的活力 ‎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只有努力营造激情课堂,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情应是双方的,是互动的。甚至更多的时候,语文教师的激情”表演“只是抛砖引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没有了学生的激情,教师的激情充其量只能算是”做秀“‎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必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那么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饱含激情地导入,设境,朗读,感悟延伸等方面为学生营造激情课堂。下面我就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  1、导入煽情 ‎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基调。语文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导语,一幅入题的导画,都能激励学生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所以,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文章,应该采用得体、切实、富有感染力的不同导入法,以取得最佳的激情与审美的双重效果。在教《在沙漠中心》刚好是5.12大地震一周年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 五月是个追忆的日子!当生命受到威胁的一刻,当看到生命脆弱的一面,恐惧的双眼和无助的双手让所有的人都心寒胆战,他们在恐怖和伤痛中度过的分分秒秒,家园可以重建,但谁能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英雄,让我们体会他如何从绝境中走出来的心路历程。“这样激情的导入,奠定了课堂气氛;在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就用一首金波自己写关于影子的诗和背景音乐《神秘的爱》的导入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易将学生引入角色,融入与角色的心灵对话中去;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上尉的信》利用故事导入,讲故事最能激情,同时也形象联系了课文内容,为学习这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些导入法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先声夺人地激发出来,”煽“‎ 起学生澎湃的情感,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课堂充满激情。‎ ‎  2、设境引情 ‎  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语文教材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的海洋,是情感的火山。因此,教师必须充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充满情感、充满生机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得激发,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 ‎  现在是个信息社会,计算机不但走进我们的生活,更步入我们的课堂。多媒体以其逼真的音像效果、简洁明快的节奏在课堂上独领风骚。为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的使用,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冲击孩子们感官的同时,也会浸润其心灵、点燃其激情。如教汪曾琪老先生的《吆喝》,就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视听结合,既让学生看到北京的古老文化的图片,又让学生欣赏到京味十足的《北京的吆喝》,从而了解北京的文化,理解吆喝的命运。师生的激情,也便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得以唤醒。所以在激情课堂状态下优美优化的多媒体资源,无时无刻不在闪烁着人文的光辉,语文的光辉,育人的光辉。‎ ‎  比赛也为设置课堂充满激情的情境 ‎ 。一般学生对平淡无奇的语文课堂毫无兴趣。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在成功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如果适当地采用激励竞争的方式,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兴奋起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我喜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经常采取小组竞争方法,如在上《戏剧大舞台时》我就设计这样环节进行比赛,如戏剧知识擂台赛,开心模仿秀,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的激情被激发出来了。‎ ‎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方面。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一堂课成功的保证。那就在于老师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如在上《登上地球之巅》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皇帝的新装》采用对课文情节的归纳用写诗的形式,《三颗枸杞豆》采用批注法,是在文章的行间和四周空白处用简洁的语句写批语和注释的阅读方法。可注释解说,分析评价,或记下心得,提出疑问,补充资料等。如:”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梁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 --”蹑手蹑脚“、”闪电“两词,一快一慢,相映成趣。且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淘气与顽皮。《紫藤萝瀑布》把学生置身于紫藤萝花架下上课。《论语十则》用流行音乐吟唱论语。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举例,确实用好这些多变的教学形式,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充满激情。‎ ‎  3、朗读激情 ‎  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情感魅力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体验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反复朗读,才有可能获得某种情感的体验。因此情意盎然的朗读,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实现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学生一旦读书进入角色,那就会保持一种进取心态,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指导朗读的时候,采取自由读、配乐读、对比读、重点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如教《变色龙》一课,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想象警官奥楚蔑洛夫当听到狗的主人地位不同时的心理状态,结果学生朗读绘声绘色,听者也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如教〈雪〉是让女生读南方的雪,男生读北方的雪,很明显让学生明白了两种状态下的不同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感。这样就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充满激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朗读的方式很多,要根据文本的需要而确定的。如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如略读、速读 ‎ 默读,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如精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但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更重要。当教师投入朗读时,就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必会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师生共鸣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热烈的回应和活跃的思维,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老师用激情朗读是在感染学生,把他们带进特定的情境中,让他们直接体验,自己感悟。如在教《背景》(朱自清)一文时,首先通过富有激情的范读,相信用深沉而浓郁的语调一定会深深地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情弦。此时作为教师的角色淡化了,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一颗真挚而宽厚爱心的父亲形象。他们被深深的打动了,眼泪伴着作者的眼泪一起流。声情并茂的朗读直接感染着学生,让学业生感悟到发自内心的真情文字,最有感染力,最有审美价值,能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强烈的震撼。‎ ‎  4、拓展延情 ‎  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是师生心灵和偕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所以课堂上要设计一个给学生留下感悟的时间,让他们有情感喷发的机会和场所。新课程倡议,用教材来教,那么在课堂接近尾声时,目的明确、深刻而富有情趣的延伸,使孩子碰撞的火花不会熄灭,而是再次点燃,拥有激情地去探究更深邃、更隽永的未来知识城、丰富而浓郁的人文情怀。如在教《吆喝》时,让学生模仿吆喝或者自创吆喝并作点评,这一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习成了一种延续的过程,更让学生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激情走出课堂;又比如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延伸:”你在人生道路上有过坎坷吗?生活中有过不如意吗?你又是如何点亮心灯的呢?“‎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使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在沙漠中心》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延伸:”在黑暗中陨落的生命震动着所有人的心,在废墟中顽强生存的人更是所有人的希望。结合课文,你有什么言语去慰藉那些5.12大地震中“遗族们”呢?当学生们流着泪说出自己的感悟时,我就知道老师的引导已经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被感染了、升华了、震撼了,其中蕴含了他们内心如潮般、激荡的真情。再如教《皇帝的新装》我们明白了课文的道理时,我们设置这样的延伸:“思考:人类面临私欲膨胀时该怎么做?-----继续容忍这样的局面存在下去吗?是继续接受欺骗,自私,怯懦的折磨,还是大喊几声,闯将出去,从”瞒和骗的大泽中“惊醒过来呢?(鲁迅)我想,每个有良知的人都要思索这个问题,并作出选择。”确实老师对文章的领悟延伸附之学生情感的激发,课堂才会显得如此丰满动人。‎ ‎  激情课堂是一个师生住入激情的生命活力的课堂,只有激情在课堂上飞扬,即用教师的教学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真正进入一种意境,那么语文教学也就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  总之,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一个老师拥有了激情,语文教学魅力四射,风采迷人,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学就获得了刻骨铭心的力量。认识了激情在整个语文课堂构成要素中极其深刻的意义,就是为了引起大家关注语文课堂的生命,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从而激情满怀地徜徉在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神圣的语文课堂!我们挥洒生命的激情,谱写语文教学的活力。‎ ‎  参考文献 :‎ ‎  潘智敏,《初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初探》2009年第9期 ‎  鲁勇,《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2004年7月江苏教育版 ‎  何文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职业教育研究,2005(2)。‎ ‎  《语文教学新视野》(中学卷)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审美教育的历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特级教师论教书育人》  广东教育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