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充分发挥图书资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充分发挥图书资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论文之充分发挥图书资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 ‎   [摘要]: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有效利用图书资料、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 ‎  [关键词]:美术教学、图书资料、课程资源、信息技术 ‎ ‎ ‎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的图书馆配备了大量的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 ‎ ‎  一、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料在教学中的运用 ‎ ‎ ‎  学校图书馆配备相应的美术资料、名画欣赏、现代油画资料、山水国画资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等相关资料,在美术教学中发挥这些图书资料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 ‎ ‎ ‎  例如在《扎染》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扎染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已极少接触,在课前我做了简单的调查,什么是扎染艺术?你看到过扎染作品吗?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为了使学生对扎染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我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寻找相关的文字资料、扎染作品资料等,并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交流所收集的信息,有的学生还从家里找到一些扎染的围巾,背包等。有了这些准备之后,同学们对扎染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再进一步的引导,问他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件扎染作品送给妈妈、同或者好朋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扎染》这一课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都亲手完成了一件扎染作品,每个孩子的作品效果也不一样,有的粗狂,有的精致,而且也让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民族工艺更了解了。‎ ‎ ‎ ‎  二、充分发挥校外课程资源,如当地文物资源、图书馆、美术馆、互联网等,在教学中的运用。‎ ‎ ‎ ‎  我们在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还要积极进行学校外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宫、园林、建筑、雕塑、名胜古迹等等;都为学生提供美术文献资料及活动场所。以及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培养学生客观的形象思维以及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 ‎ ‎ ‎  在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引导学生到学校,区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等收集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丰富对中外建筑的认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同学们可以实地去考察一下,说说你的认识。同学们有的去了颐和路的民国建筑群,有的去了鼓楼紫峰大厦、奥体中心、南京规划展览馆等,同学们能过实地考察在情感上达到审美欣赏的共鸣,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审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三、充分利用网上图书及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行 ‎ ‎ ‎  在《重复的形》一课中,学生首先在网上图书馆找资料,欣赏了大量的图片,了解了形的重复的方法,再在网络中查寻基本图形,然后利用电脑的画图软件进行复制、剪切、粘贴等,很轻松、简练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重复构成图形,并可以自由换取颜色,甚至可以利用绘图工具使基本图形任意旋转角度,学生可以很快的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 ‎ ‎ ‎  电脑绘画是不同于一般的纸上绘画。它是用电脑的手段和技巧进行创作的。但是如果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无疑是会有助于创作出更好的电脑绘画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 ‎ ‎  教师在新课改中要逐步确立起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可以补充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对教材处理方式上,广大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根据学习内容与目标,灵活、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图书馆、本地地域文化资源、互联网等,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实际、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将书本知识、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