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历史论文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摘要 新课改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过程和情感。通过向名师学习、听专家讲座,我觉得历史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代,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剌激学生的兴奋点,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情境化  社会化  生活化  幽默感  兴奋点 ‎ 从教近二十年来,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讲授方法,难以在课堂上有立足之地了。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大不一样了,他们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了大量的信息,有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历史基础知识薄弱(中考不计入总分,很多学校完全是应付式教学),再加上初、高中历史教材脱节,导致老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除少数同学附和一下老师外,多数同学昏昏欲睡,黯然神伤,做痛苦状。这种情况特别是在面上学校尤为突出。难道是老师没水平?绝对不是,在教改、听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课改时代,鄙人诚心求教、多方听课,我发现有的老师确实功底深厚,对教材的分析丝丝入扣,逻辑关系严密,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深入,既有史实阐述,又有理论深化。每听一次,作为老师来讲收获颇大,启发良多。但为何学生提不起兴趣,没激情,少参与?确实令人深思。新课改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过程和情感。通过向名师学习,听专家讲座,我觉得历史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代,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剌激学生的兴奋点,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面对新课改和新高考的严峻形势,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理念,推陈出新,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方式主动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那么,如何营造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的积极心态?怎样才能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兴奋”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浅谈几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奋点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一、         ‎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我们知道,经济史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概念多,理论性强,不比政治史跌宕起伏,也没有战争史的扣人心弦,更没有改革人物那么让人牵肠挂肚。在这类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有兴趣,跟着老师走呢?如>这一课,传统讲法就是把手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史实、影响等罗列出来,没有起伏,平淡如水,这样的教学可能只会让有血肉、有灵气的历史变成僵硬的文字符号而已。我的做法是,先给学生展示两把宝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然后创设问题:大家可以自由讨论,这两柄宝剑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有谁知道它们的凄美的传说?在历史上有何影响?(点拨:干将与莫邪的故事有着丰富的创作内涵,曾经影响过多种文艺作品,甚至可以在《霸王别姬》中见到它的影子)。那么在史书中又是如何记载的?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宝剑,它们为何大多出自同一时代?随着思维的延伸,学生不自觉地翻课本,找资料,气氛可热烈,再适时打出:《史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中国通史》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众多权威历史典籍证明:中国历史九大名剑皆出于西平棠溪,西平棠溪是春秋战国著名冶铁铸剑圣地。进一步设问,干将莫邪铸剑,用的是什么铁,莫邪跳入熔炉,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熔化精铁,终铸就宝剑,应用的是什么原理。他们铸剑用什么作燃料,后又是怎样演变的。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有关中国古代的冶炼知识学生已烂熟于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像这样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既能铺砌台阶,化难为易,使学生既因境生疑,又可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作为台阶,入境释疑,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二、联系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人类文明史是中西方各擅其美,交融共进,互促互进的一幅画卷。追求民主、法治也一直是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终身信仰。在一次课堂上,我放了一段视频,是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片断。它介绍了我国农村选民直接选举村委主任、副主任的方式和特点。本想通过它说明,我国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看完后,我提出: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三角,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民主化也应日益完善,请大家谈谈你所了解的村委会选举。一时可热闹了,有的同学说了他们村里村民自发罢免村委会主任和整个村委会班子的事例;有的同学把他们村委主任利用基建的机会,以权谋私,引起村民不满,向上级反映情况,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事情和大家交流;也有同学说,现在的村民素质不高,只要候选人给一顿饭,唱个卡拉ok就给他一票;还有同学说,有人威胁选举必须选某人。快下课了,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掩卷沉思,村委会选举制度,一方面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渐发展成为目前我国民主程度最高的选举制度;另一方面,提高选民素质,加强政治素养是迈向政治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民主、法治之路看来还要经历长期艰难的跋涉。 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成交价:1.5亿港币        “鬼谷下山”元青花罐 成交价:人民币2.45亿元   ‎ ‎ 又,在讲古代制瓷业时我首先把网上拍卖中国古代一些瓷器的情况,特别是价格展现给各小组同学们看,最后把同学们的身份假定为参与拍卖会的商人,各小组同学们一看就来劲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古代瓷器如此珍贵呢?然后让各小组自己去讨论归纳。在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能从课堂的知识中走出去,关注社会。这种作法的好处能使学生把“死”的历史与“活”的现实联系起来,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开阔了学生思路。长此训练下去,还能使学生在做一些开放性题目时总能以新颖的角度为切入点,做出令老师拍案叫绝的答案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意识感和社会责任感又有助于考分的提高,真是一举多得。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作为老师最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叶谰)。也许,只有树立起“生命课堂”观,建构起“社会化的课堂”,才能够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力的历史”‎ ‎,才能够让师生都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尊严、创造的快乐。三、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史实教授,而是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对于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史实的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做到一般规律的总结和历史能力的内化呢?我想,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则是这一切的源泉。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是真正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得以传承的历史。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精神生活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关注生活世界,扩展精神生活空间,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实现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把学生的发展提升从知识的层面提升到生活、生命的层次,才能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我们知道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经济全球化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自己的衣、食、住、行来了解、感受经济全球化,有学生说,他们穿的有耐克、ADIDAS、CONVERSE ALLSTAR等外国名牌。吃的有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外国食品。住的有洋房、别墅等欧式建筑。家中用车有奔弛、福克斯、奥迪等外国名车。当然,在享受世界经济给我们带来便利之时,中国也在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就来东莞的企业来说许多都是外向型企业。“无论你在哪里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就是写照,同时东莞的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今经融危机下,不少企业倒闭、破产。由于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同学们谈起来头头是道,感同身受。接着通过材料、实例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资本、贸易、技术等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通。然后再通过一事例让学生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见解。如2008年奥运火炬在法国巴黎传递受阻,国内一片哗然。据报道:部分市民为抗议法国不法分子的行径,拒绝使用法货,甚至围攻法国在华的家乐福。“看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法?不妨和大家交流一下”‎ ‎。对于这样一个敏感话题,很多同学争相发言,而且是有感而发。有人直接表明了对这些市民的敬意,认为这显示了当今中国人的态度,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也有人觉得,这个做法不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能是两败俱伤。更有同学尖锐地指出,这样做不利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小组讨论的见仁见智,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不知不觉深化了认识,懂得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课堂也向着“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迈进了一大步。让生活走进课堂,课堂教学取材于实际生活中的人、事、物,学生对这些东西感到亲切、形象、具体可感,不再感到所学知识的神秘,故而可以轻松大胆地让他们去触摸,去感知,去应用。课堂教学生活化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认清自身与知识的价值,可以获得学习的动力。总之,历史教学生活化已经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历史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构建历史,在历史学习中感悟生活。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历史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认定生活即教育,而主张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实现,来履行,以求生活之向上与提高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学说。”‎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贴近生活。四、教学语言幽默化,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列宁曾对高尔基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简单地说,幽默就是风趣巧妙地思考和表达问题。幽默不但使人发笑,而且促人深思。在历史教学中,倘若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无味,就等于向学生唱催眠曲,学生哪有不昏昏欲睡之理?要是教师善于运用幽默语言,往往能出奇制胜,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比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挂出大幅时局图后,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大家睁开双眼看看这群魔鬼何等猖狂!一只黑不溜秋的大熊在东北和蒙古地区横行霸道,这就是吃人不眨眼的沙俄;一只狂啸不止的饿虎扑向长江流域,这就是吃人不吐骨的英国;一只哇哇大叫的癞哈蟆从越南跳向珠江流域,这就是想吃天鹅肉的法国;一只心怀叵测的秃鹰从菲律宾飞向中国,大叫着:‘女士们、先生们,慢点吃,有食大家来,’这就是吃人不见血的美国;一条又长又臭的猪大肠辘辘作响,意欲化出东为腐朽,这就是嗜杀成性的德国;一个张牙舞爪的太阳,拥抱了台湾,又想亲吻福建,这就是色胆包天的日本。”通过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既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含泪而笑,又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凶残、贪婪的真面目,进而加深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印象。又如讲“巴黎和会的召开”时,我对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是这样介绍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是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荣膺“狐狸”‎ 之外号;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政治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孟手”;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工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作了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介绍完后进一步设疑:(1)“狐狸”的野心是什么?(2)“老虎”的意图是什么?(3)“百灵鸟”为什么会变作唐·吉诃德?最典型的事实是什么?这些幽默风趣的描述与设疑,较之平铺直叙更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当然兴奋点的预设是别具匠心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机关”;是一环扣一环的促使课堂教学向前推进的助推剂;是学生在愉悦幸福中得到能力训练和情感体验并能继续向前冲的加速器。学生兴奋,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兴奋,就能使思维发散,灵感闪烁,火花爆发,让不曾预约的精彩能不期而遇,就会让师生“怦然心动”,课堂效率就会提高,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就会增值。  参考文献:《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陆安《历史课改神似与形似的较量》,《人民教育》,2003年19期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吴 磊:《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情境课堂》,《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 ‎ 齐健:《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