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的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的探索

音乐论文之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的探索 ‎ ‎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发展至今,城乡音乐教学极不平衡,尤其是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学生音乐基础差,设施差,把音乐课当玩耍课等问题。音乐教学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之一,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最基本原素,所以改变其现状迫在眉睫。‎ ‎  【关键词】农村中学  音乐教学  现状  分析  改革 ‎  一、引言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它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中学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在学科教育中扮演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但城市与农村中学的音乐发展的程度并不平衡,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还不容乐观。‎ ‎  二、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 ‎  由于农村小学音乐师资缺乏,教学水平低下,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在乐理知识和识谱方面如白纸一张,导致初中音乐教学开展困难。‎ ‎  (二)初中音乐课时数极少。‎ ‎  每周一个班只有一节,每学期十六节。中学7年级到9年级都开足、开齐音乐课,三年也不足100课时。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很难达到《中学音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  (三)中学生课业负担重。‎ ‎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学习压力大,文化学科占用了所有课外活动时间,使学生的音乐素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  (四)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学生严重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趣。‎ ‎  (五)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落后。‎ ‎  音乐课能够使用的教具、器材只有录音机、脚踏琴,缺乏更加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使得音乐教学不能声情并茂的开展。‎ ‎  (六)学生缺乏创造性音乐的能力。‎ ‎  由于初中学生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使得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羞于言表,加上音乐学科考试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对学生创造能力及其它各方面能力的引导与激发,无法对学生产生促进与激励的作用。‎ ‎  三、我对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探索:‎ ‎  (一)以乐促智,从基础入手,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  ⒈提高识谱能力。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标》中要求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学生要想在歌唱学习中达到《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具备基础的能力—--识谱。大家知道,对声音的概念,并不能在短期内形成。我采用了循序渐进、“厚积”‎ 的方法:在歌唱教学中,教唱乐谱的同时,让学生熟悉旋律后,再熟练背唱乐谱。课下的练习巩固中,以乐谱背唱为主,日久天长,音高的概念就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这种方法虽不算新鲜,但对音高概念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  ⒉手中有件简易的乐器,学习乐谱、自学歌曲就简单多了:如把竖笛、口琴等易学易练的小乐器引进教室,通过简单的几个指法变化,就能将一首歌曲的旋律吹奏出来,既能练习识谱,又能自学歌曲,一举两得。‎ ‎  (二)先听后唱突出审美内容。‎ ‎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主要诉诸于人的听觉,与视觉共同构成人类了解客观世界的有机系统。两者会在心理上产生复杂、客观的必然联系。音乐让人的联想形成画面,同时,心理上的“艺术通感”又会使联想的画面再次组成音乐,从而去理解音乐。如果能调动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兴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对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  ⒈体现情感教育。‎ ‎  情感是音乐的重要构成要素。音乐欣赏中,着力强调情感要素,对学生理解音乐的创作方式、思想十分关键。如9年级教材中欣赏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一课,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悲惨身世、不幸遭遇,委婉诉说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了解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和无力抗争、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学生内心情感就会产生共鸣,就会理解引子下行旋律那叹息式的表达、高潮乐段那愤愤不平的抗争,也就会理解为什么乐曲高潮之后旋律又趋于平静、舒缓的原因。‎ ‎  ⒉贯穿知识于欣赏中。‎ ‎  《初中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学科应当注重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以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如7年级欣赏单元----《中国民歌》,在欣赏过程中,不仅要聆听乐曲,还要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等特点做详细分析,并将相应的民歌知识贯穿其中,学生既欣赏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同时也习得了相关联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 ‎  (三)“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音乐能力。‎ ‎  “教无定法,教无定式”。打破“常规”看似无章法,细细体会,实则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 ‎  ⒈传统的教学,教材的内容顺序如何安排,教师就如何执教,看似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却无个性。我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如在7年级的节奏训练中,我会抽出每节课的一点时间,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各种音符、时值、节奏,每节课都进行不同节奏的混合练习。只会读不算熟,我还对学生进行节奏的听记训练。不到一学期,学生对常见节奏型都能熟练掌握。每学一种节奏型,我都会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型的创作。或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节奏型去模仿火车的轰鸣,或模仿战场的厮杀,或模拟乐队的震撼……‎ 然后再用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达到理论上的理解。‎ ‎  ⒉将其他学科融会于音乐教学。‎ ‎  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繁多,因此,它能够涵盖许多的学科门类,如美术、文学、舞蹈等。如: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类的创作。在进行歌唱教学的同时,把歌词创作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歌词的形式加以表现;进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谱曲。这样,学生不再对音乐感到神秘、陌生,拉近了音乐与学生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给了学生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  (四)开辟第二课堂---扩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  课余音乐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和集体观念的陶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⒈组建多个兴趣活动小组。‎ ‎  从2002年开始,先后组建了声乐学习班、校舞蹈队、民乐学习班、校合唱团、文学创作社团等。在这些班组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的欲望。通过学习、活动,培养了一批业余文艺骨干,个人的爱好、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小组成员分布在各个班级,带动了班级的文艺活动,浓厚了校园艺术氛围。同时,对有音乐才华的学生重点培养、单独训练、严格要求,为高一级专业校、系输送优秀的艺术人才。‎ ‎  ⒉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  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注重了全员参与。“歌咏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舞蹈大赛”等艺术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从策划、筹备、排练、导演、撰稿、演出、主持,到评选、颁奖的活动组织全过程,都有学生参与,或全部放手给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平时所学得到了展示,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  (五)改进音乐学科传统的考试方法。‎ ‎  ⒈我尝试了“化整为零”的考试方法。如,随学随考的方式。平时上课时的听记练习、知识速答等,换算成分值进行积累,纳入到期末的考试成绩中;或课堂上由老师进行学唱歌曲的点歌,要求学生主动举手演唱,凡成绩六次得“优”者,期末可免考。这种方式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  ⒉采用乐器演奏、小品相声、演讲朗诵、欣赏解说、创作作品等形式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由老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分,成绩也纳入期末的考试成绩中去。这种综合素质的考核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  ⒊理论知识考试模拟电视“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采用必答、抢答等形式,使得考试变得轻松、活泼,还能考查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  (六)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挑战。‎ ‎  我在给学生上欣赏课---刘天华的二胡曲《空山鸟语》前,并没有给学生讲解什么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品分析,而是先将学生拉到了沂河畔、树林间、田野中,让他们亲身去体验来自大自然的花香鸟语、空山鸟鸣。在这里,他们可以在畅游大自然的同时,展开海阔天空的畅想,与自然对话。之后,再来欣赏这首《空山鸟语》,这其中的意境,这样比教师讲解更迷人、更真实。‎ ‎  再如,教唱《七色光》这首歌,那跳跃动感的旋律、真实流畅的歌词真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唱这首歌曲,我为歌曲编排了几个律动动作,并教给学生。然后,将学生拉到操场,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边唱着歌曲,边向正反方向交替转圈,并做学会的几个律动动作。大家转呀!跳呀!唱呀!笑呀!一起进入了欢乐的海洋。‎ ‎  以上是我对当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状况和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不成熟的分析与探索。农村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同行积极投身音乐教学,参与教学改革,不断升华使音乐教育事业磊踏步向前迈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