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浅谈家乡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家乡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其他论文之浅谈家乡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总是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要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但这些空洞的大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育效果甚微。‎ ‎  近两年有幸成为一名家乡课教师,一接触家乡教材就被吸引并产生了兴趣。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们,家乡的资源需要我们保护,家乡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建设,家乡的一切离学生是那么近,那么亲切,爱祖国何不从爱家乡开始呢。于是在教学中,我积极贯彻“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力求在家乡课中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性,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态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一门课程的实施总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在家乡课程实施过程中曾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  一、教学内容与家乡课程脱节。‎ ‎  二、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 ‎  三、资料搜集存在局限性。‎ ‎  四、如何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 ‎  面对这些问题,我紧紧围绕“以学为主,当堂达标”‎ 的课堂教学 ‎  模式,深入研究教材,与同学科教师研究,查找相关资料,在教学中大胆探索,找到一些解决的措施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  一、首先是教学内容与家乡课程脱节。现在许多学校没有家乡课 ‎  程专职教师,多由其他学科科任教师兼任,上课内容不到位,或教育指向偏差。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伪满时期的吉林》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如果任课教师对家乡课程的教育指向不明确,就很容易上成历史课、思想品德教育课,从而使教学内容与家乡课程脱节。‎ ‎  对于这样的课程,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家乡人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并受到鼓舞,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课前,我组织学生把搜集的资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筛选、整理,在教学中我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进一步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积极体现家乡课程特点,使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家乡课程资源服务,并做到当堂达标。‎ ‎  二、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许多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学生对家 ‎  乡课程的认识不够,将其列为“副课”‎ 行列,不是很重视。往往在授课时,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一节课下来,教师只是象征性地邀请了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余时间教师满堂课是“口如悬河、滔滔不绝”。这也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悖,这样的一节课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多少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多少思考,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可爱,感受到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正等待着他们。‎ ‎  “家乡”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家乡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现代发展的了解不要说学生,就是教师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呢?所以,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预习并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就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搜集到的资料又使他们对于所讲的内容有话可说。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就能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真正做到“以学为主”。‎ ‎  三、     资料搜集存在局限性。家乡课程的特殊性使其与综合实践 ‎  课有着相似之处,就是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或实物进行辅助教学。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处于市郊,所以农村孩子和外来打工子女特别多,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就使学生无从搜集资料,为教学增加了难度。所以,我每节课都会针对教学内容搜集大量相关的资料或实物,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但这样很多学生对于我提供的资料并不了解,只是生搬硬套,有时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让他们自己搜集资料,效果也不甚理想。记得我在教《朝鲜族的民族风情》一课时,我满心以为,我们生活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对于朝鲜族的民族风情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身边到处是朝鲜族人,我们要想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真是太容易了。课前我把学生按 “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四方面分好组,每一组按照自己组的学习内容搜集资料。等学生把资料汇总上来,真是大失所望,资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内容过于简单,如饮食只写朝鲜族人民喜欢吃打糕、泡菜、冷面、汤等。打糕的制作过程体现出了朝鲜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朝鲜族族的汤文化更是世界文明,而“狗肉汤”又是朝鲜族“汤文化”的集大成之代表性作品。这些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学生却没有搜集提炼出来。(2)不能从生活中搜集资料。如对于朝鲜族的服饰,学生只是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文字资料,却不能深入朝鲜族人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服饰特点,缺少内心真实的感受。而在教学《家乡的东北虎》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参加州级竞赛课,所以在搜集资料时,我要求学生必须深入生活,联系在珲春林业局工作的家长、亲属进行了解,联系生活在林区的亲友进行了解,拜访相关的专业人士,到电视台、报社等部门搜集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本节课的很多相关知识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在与父母、亲友的交流中认知、提高,从而拓展课程的范围。所以,我认为要想提高家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 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对地方通用课程实施具有支持性作用的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师资问题、活动场所等。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士、外校教师,还可以争取社区、家长的支持与参与。让学生走进家乡,了解当地的情况。通过学习,感受当代家乡自然环境、历史传承、文化底蕴、社会安定、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况;体验作为一个家乡人的自豪和幸福,同时激励新一代家乡人要培养“爱乡理念”,继承和发扬“家乡精神”,为建设富饶家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创未来。‎ ‎  四、如何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记得2010年我校王淑清老师讲了一节家乡课《家乡处处好风光》,在这节课上,孩子们了解到家乡珲春主要有水流峰、森林山、张鼓峰、五家山等山峰,家乡的河流、湖泊特别多,如:吊水湖、龙山湖、张鼓湖、草帽龙泉、圈河等,敬信湿地因为鱼肥水美、稻浪翻滚,所以敬信镇素有“北国小江南” 和“鱼米之乡”之称。“延边州的州花——金达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花种的野生玫瑰……还有数量最多、名气最大的,有着一亿三千五百多万年历史的”图们江红莲“‎ ‎!教师诗一样的语言也深深的感染者学生。这样的美景就在学生身边,可是之前学生对此却知之甚少,这节课却使学生一下子感受到自己的家乡原来这么美,这么迷人,怎能不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又怎能不爱上家乡课呢!去年,我决定讲《家乡的东北虎》一课参加延边州家乡课程竞赛课。当我把课题告诉学生时,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许多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论是从搜集资料还是课堂教学都不会取得好效果。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上网搜集了一些虎的视频和遭受迫害的虎的图片。学生看了这些资料,开始产生了一些兴趣。我又让学生深入生活:去林业局调查,去电视台、报社的等部门搜集资料,他们在调查中搜获着知识,收获着快乐,学生搜集到了一些视频、图片资料,有关虎的传说,虎的故事,在他们的身边还有那么多虎的文化,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交流,游戏环节的设计更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本节课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都快成了东北虎专家了。‎ ‎  家乡课程虽然已经设立很多年了,但是对于家乡课程教学的重视才刚刚起步,家乡课程实施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如:1、家乡教材辅助教学资料缺乏,特别是视频资料。2、很多学校、教师对家乡课程意识不足,没有专职的家乡课教师,课节也得不到保证。3家乡课教师没有专业培训的机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共同去探讨解决。‎ ‎  总之,家乡课程是一门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科,其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持之以恒,认真对待,多方筹措,让家乡课成为学生”‎ 学“得好的课,家乡课程一定会成为教学课程中的一朵奇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