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以“问题解决”为重点,构建“创新学习课”
数学论文之以“问题解决”为重点,构建“创新学习课” 新课程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重要内容,“创新学习”是新教育所大力提倡的一种全新学习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新等能力,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构建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桥梁,极易形成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思考与探索。 教学中,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联系,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创新学习模式。 良好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产生强烈的欲学愿望。在教学时,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生活数学情境,再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信息,去发现问题 ---- 形成问题 ---- 解决问题。这种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创新学习的过程。学生自主去发现形成问题,再主动地尝试探索,一切都是从创新开始,也在创新中结束,构成创新学习的全过程。 如:学习“倍数”时,先出示学校食堂唐师傅去粮店购粮的画面,提问:“你在图上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搜索有用信息,“知道了唐师傅买了 15 袋大米和 5 袋面粉。”“你们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形成数学问题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把图中的情境资料努力形成数学问题,“唐师傅去粮店买了 15 袋大米, 5 袋面粉。一共买了几袋粮食?”“……买的大米比面粉多几袋?”“……买的大米是面粉的几倍?”前两个问题指名口答,第三个问题分组讨论解答,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大米是面粉的几倍是什么意思?这种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生发现问题到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 二、渗透问题解决策略,掌握创新学习方法 问题是诱发学生思维的直接动因,教学中首先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在让学生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时,教师还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渗透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 问题解决的策略,就是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通常有从条件入手分析、从问题开始逆向分析,还可以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策略,正是创新学习的方法。 如:认识“正方形” 时,出示正方形图以后,提出问题: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结果。尝试探究后,让学生回答自己探索的结果,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四条边都相等。我是通过测量边的长度得到的。”“还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可以通过折来验证。”通过教师的引导,渗透了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掌握了创新学习的方法,从而学生的思维更宽更广,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改变评价方式,增强创新学习动力 评价具有学习行为的指向和促动作用,科学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要体现真实性,要透明、动态、开放。不但要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有成功体验,有愉悦的学习心态,产生学习兴趣感。 如:认识圆时,先让学生拿出圆型纸片进行折若干次,你们发现了什么?“折痕交于一点。”“同学们手都很巧,真棒。”“这一点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纷纷动手、动脑、探索问题的结果。“距离都相等。”“你真有探索能力。是怎样得出来的?”“量出来的。”“有不同的方法吗?”“我是通过折出来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有的通过测量、有的动手折一折,都得出了相同的正确结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状态,及时合理地给予评价,往往短短几句话就能使学生增添巨大的学习动力,形成“要学”、“乐学”的良好心态。 数学是由问题而堆积成的山垒,数学王国里处处是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养成创新学习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喜学乐学的科目,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