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其他论文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 ‎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学校的标志,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学校 、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教育的各个方面协同培养。‎ ‎  一、造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 ‎  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氛围,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能给予学生具有安全感的、愉快的、和谐的感受,而这种心理健康氛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目前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是由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和学习气氛的过于沉重导致的。因此,教师与学生要真正建立起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 ‎  防止学生学习疲劳。要消除或减少学习疲劳,教师就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要增加教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教学,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提倡快乐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开始阶段,以趣激学,激发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在中间阶段,以趣导学,通过设疑促思、指导方法、以情引学等手段,使知情发展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最后阶段,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对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再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究科学用脑。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防止学习疲劳的决定性因素,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疲劳战术,加强学法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学习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感到新鲜,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避免因长时间重复、单调、枯燥的活动引起的心理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二、化育人环境,培养心理素质教育学原理指出:“儿童是在同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过程中认识世界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才能、性格、理想和信念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个性和才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素质是以学生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教育环境在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第一,要倡导良好的社会思想文化风气,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影视、书刊和文娱体育的活动场所。第二,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处理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加强心理沟通。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认知规律,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举办“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美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及心理卫生保健”等专题讲座,指导家长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第三,学校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生活,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服务思想,努力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依据学生的心理道德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心理品质教育内容,举办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美化校园献爱心”、德智体美全发展“、”会学习会自理、学会生活做主人“、”‎ 好学善思敢创新等。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防止知行脱节,强化心理养成教育和律己教育,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校风。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生活经验相应地创设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体验受挫情感。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抗挫折的实践活动中来认识人的能力是有差距的。认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理解做人的道德准则及其遵从这一准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自我教育中学会自我解剖、勇于自责,学会忍让、宽容、理解别人,深刻、切实地理解处事之道,从而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同时也要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挫折存在的客观性,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  三、营造情感氛围,鼓励学生互动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努力创造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确保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从民主的教育角度来讲,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的是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成为学生的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真理的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讨论、互相激励、互相了解、相互鼓舞,建立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志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得以实现,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的形成。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作为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还学生以“教学主体”‎ 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是诱导者而不是命令者,是帮助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而不是独揽真理的知识权威。归根结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特殊教育,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依然属于一门边缘性教育。尊重学生,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更需要具备顽强的耐挫意志、开阔的心胸和深厚的爱心。教师在工作中须从蹲下来做起,要用和孩子一般高的水平视线去看待学习、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用孩子最喜容易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处理事情;不以教育者自居,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人格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去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其次是要热情地帮助和鼓励,对学生待学生学习、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要正确评价,绝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思维上的细微创见,方法上的分豪改进,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要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存在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对在课堂上不敢大胆举手发言的同学更要鼓励他们表现自我。第三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激情,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热情。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能激励师生双方的活动热情和积极性,使师生双方感情融洽,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教师越教越有味,学生越学越有劲。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感染学生,燃起学生炽热的学习热忱。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应该是真情的流露,既要保持课堂的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和感染力,又要根据教学内容,表现的自然和谐,表现出满腔热情,精力充沛,讲课时绘声绘色,进入角色,使学生产生精神振奋的心理共鸣,其乐无穷的情感体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