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自然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自然化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自然化 ‎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逐步发展的过程。从一开始,信息技术就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直至今天,它已经成为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单就语文教学而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就已经与语文教学联姻,成为语文教师教学、教研(尤其是赛课)的好帮手。至今它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CAI(computer—assisted instm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L(comPuter—ossisted leam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IITC(IntCgraLjng lnform01ion Technology i11Lo the Cu- culum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阶段。在西部地区的城市教育中,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过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最初是一种生硬、机械的方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结合得到迅猛发展,仿佛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语文教学的面貌——“讲解、背诵、习字、作文”这些按部就班的作法,已经远远无法跟上新课程的前进步伐。语文教学开始挣脱课本的束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网络、多媒体,远程教学、研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变化,教学思想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彻底改变下一代人的生活。是否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竞争的关键。教育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这不仅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思考这一问题,而且需要立即投入行动。今天的语文老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紧迫的意识: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它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在指导学生借助计算机技术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努力让信息技术所包含的方法、思维和习惯日益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用这种全新的生活技能编织学生的美好未来——这是每个老师的责任。那么,在这个信息技术改变一切的时代,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它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呢?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在实验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工具性,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是同一个问题(学生发展)的两个方面(两种工具)。但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的不同,所以,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为目标,以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不能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终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其次,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层面的东西,在教育教学中,它必须与其它学科巧妙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它巨大的作用。没有知识、思想、艺术的维系,信息技术便无所谓效果。新课程理论中提出“‎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整合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因此,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不能只重技术或偏重形式,而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合理运用,使之达到效能的最优化,最终目标是学好语文,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这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自然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去实现这种自然化: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语文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优势,教师应利用这种优势,因地制宜尽可能构建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城域网和因特网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即使只能拥有一台拨号上网的计算机,也要努力去争取——那总比没有强。因为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突破教师和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教师自己还可以不断丰富这个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 ‎ 这个数字化的环境除了它本身的诱惑性外,它还改变了知识的出发点,使学生第一次有了如此宽阔的视野,学习可以变得如此富有创造性,成为了一项简单而富有乐趣的活动。比如过去学生制作手抄报,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制作电子报,学生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库里任意搜寻资料(包括图片,网页,甚至声音),运用各种手段,制作出一张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精美作品。兴趣在这个信息化的环境中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二、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表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学双方交流的最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平面的,信息的传播也是线条式的,教师一人面对众多学生,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少,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教师的的控制几率更少。教学效果取依赖于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信息技术有效的改善了教学双方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应该更畅通的进行交流。其二,单位时间内信息流通量大大增加。师生尽可能使用最新、最流行、最贴近生活的、最接近实际的语文资源。学生要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居于合作伙伴和多种问题指导者的地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化的语文教学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支撑。如:学导式、探索——发现、情景教育等学习模式。这里推荐两种流行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即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在整个问题的学习、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将主动思维和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样,不管最终学生得出或未得出结论,教师都要与学生进行如何完成任务的交流,以最终对整个任务的完成做出合理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反馈。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型学习模式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有学生自己提出任务,这种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堂的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社会类问题等。在这一模式下,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语文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展协作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利用超媒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结合进行探究式学习,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目的,这是信息化语文教学的重大任务。人类的思维有三种基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第一种为技术类所遵循,第二种则是语文的基本思维方式。但这三种方式之间只有思维材料和思维加工手段、方法的不同,而没有高低级之分。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由于具有整体性、跳跃性(而不是像逻辑思维那样具有直线性、顺序性)所以往往比逻辑思维更适合于探索和创新的需求。事实上,创造性活动中的关键性突破(即灵感或顿悟的形成)主要靠形象思维(尤其是创造想象)或直觉思维。但逻辑思维可以使思维具有条理性,没有它给形象思维和知觉思维指出方向,灵感也是不可能出现的。运用信息技术从事语文教学,恰好把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利用信息技术下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发现式”、“探索式”‎ 等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再者,信息技术本身,对创新精神的要求也比较高,又尤其在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相结合的多学科学习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如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孟子相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城域网和因特网上借鉴了其他学生的研究模式,开展协作学习,利用发散思维,大胆的将孟子的“忧患论”‎ 与基督教的修行相比较,产生一些独特的发现,激发了创新的火花。更可贵的是,思维方式的更新,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四、加强对技术本身的理解,在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做到道德人文并重。这一点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运用本身是一项有相当难度的工作,语文学习任务也是很繁重的,再加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整天处于被动应付学习的状态,生活范围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接触的人多是家人和同学,很少有时间接触社会。在完成实践型的语文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眼睛,更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来获取信息。尤其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中,还有许多东西是中学生所不能正确把握的。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如何遵循学习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它是人类智慧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目的的教会了解相关的社会、法制和道德问题,并自觉地遵循与此相关的行为规范,懂得尊重、平等、共享、自律、安全等原则。其二,传承语文学科优秀的人文传统。《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的体验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大胆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比如,山东淄博实验中学的周江老师,他设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通过三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题目,紧紧扣住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不同的人文价值观,放手让学生去研究。他提出的基本问题是:  你是怎样看待爱情与生命的? 单元问题:1、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为何震撼人心?有什么共同之处?2、如果你是作家你会怎样安排这些爱情故事的结局?3、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结果,学生们选取了戏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网络情缘从四个方面作比较。学生们用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ACDSee看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出精美的网页,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爱情的理解,也明确了他们对这些文化思想态度。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有这样一段话,他说“人之所以能接受知识,是因为人有构造知识的能力,比如马戏团里的猴子,尽管它能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但由于它本身没有构造知识的能力,所以不可能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 信息技术是人类构造知识的一部分,但它能让人们去构造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学必须运用这个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也必须遵循以人为本、自然运用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当然,信息技术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们期待着会有更多反思的机会。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