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校思政课改革课题论文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3553 2020年高校思政课改革课题论文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自党中央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各地高校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思政课改革部署,如今,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 党中央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落实座谈会精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课改革发展作了部署。在此形势下思政课建设出现了可喜变化: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高校领导对思政课建设的态度出现重大转变,主动关心支持思政课改革创新,这是过去从没有过的。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得到扩充。三是课程内容得以更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取得明显进展。四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全面展开,带动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广大思政课教师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特别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取得了一些新鲜经验,激发了思政课的活力。 去年以来,高校思政课改革积极迅速推进,我感觉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政课课堂吸引力大大提升。广大思政课教师越来越自觉地遵循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和表达愿望强烈的成长规律,针对思政课课堂抬头率、点头率瓶颈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比如我所在的x,就在每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安排学生登台演讲。这一安排,实现了思政课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统一和有效融合,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有效激发调动出来。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都得到大大增强。 第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入开展。小课堂融入大社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提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可以大大拓展思政课建设的新格局。比如,我们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大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积极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在x等22个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每门思政课都带全体学生到基地实践考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将国情国史融入教学,突出课程时代感、导向性、现实性、前瞻性,推动理论入脑入心。 第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高校思政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我感觉一年来在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成效显著。一是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课程顶层规划,调整思政课课程体系,建立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二是围绕深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化建设,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各高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解决思政课教师队伍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短板问题。三是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取得显著成效。加大了思想性、理论性资源的供给,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提供有力支撑。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到润物无声 还有哪些方面亟待改进,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来解决? 在领导重视上,虽然多数学校已转换状态,但仍有一些学校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至今仍只是口头重视,缺少有力举措;在队伍建设上,教师数量缺口仍然很大,有些学校进人条件苛刻,造成进人困难,同时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毕业生严重不足,甚至一些高校无人可招;在理论供给上,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方面还很不够;在教学实践上,有的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有些教学方法探索还需要更加自觉,特别要遵照“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进一步优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业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错的历史时空中,青年是否有信仰,至关重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使命越是光荣,任务越是艰巨,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能止步。从理论供给来说,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和强大说服力之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理论魅力和说服力。这既需要形式创新,更需要内容深化和学理支撑。从队伍建设来说,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就需要不断推进对教师队伍的改革。另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尚没有完全形成,必须通过不断改革来达到这一目的。 改革只有进行时,思政课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挑战。如今,大学生全面发展对思政课的新需要与思政课供给之间矛盾还比较突出,思政课的短板和弱项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推进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科学理论培养人,实现铸魂育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有哪些?结合身边实际,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 高校领导要进一步转变思维,以切实有力的措施大力支持思政课建设,并找到有效支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为了尽快配齐思政课教师,学校要多想办法,给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特殊政策,避免出现消极掣肘的做法。同时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招生培养力度,为思政课教师培养后备军;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增设选修课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方面的内容进入思政课;最后,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八个相统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艺术,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这是对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坚决贯彻“八个相统一”,将其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 要聚焦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核心目的整合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守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聚焦青年学生,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丰富实践载体,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发挥高校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教育实效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影响,让“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不断壮大、持续释放。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网络媒体空间海量、传播快速、表现多样、资源共享等优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不断加强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课教育的能力与效力,创新思政课教育的内容供给与输送路径,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时代感与吸引力不可或缺的选择。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的新要求,要树立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思想,秉承“学生在哪里,思政课教学就在哪里”的教学理念。 一是加快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推进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新要求,通过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完善思政课教师长效培训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思政课教学中长期存在教学时空壁垒、教学过程互动隔阂、课程之间育人堵塞等三大难点问题,加快构建新时代思政课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的教学体系构建。 比如,我们聚焦思政课教学中长期存在教学时空壁垒、教学过程互动隔阂、课程之间育人堵塞等三大堵点问题,从课堂、实践、网络等三维出发,推进思政课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等教学过程互动,构建起新时代思政课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的教学新模式。一是推动课堂思政向课外思政延伸,聚焦于“活”。坚持课堂问题导向,课内理论讲授与课外实践衔接,着力实现课内与课外合力育人。二是推进实践思政与课堂思政对接,聚焦于“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实践思政主题,提升学生运用思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校内与校外衔接育人。三是促进网络思政课与网下思政课融合,聚焦于“合”。构建网络思政课学习平台,提升网络自主学习思政课能力,实现网上与网下思政融合育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