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浅谈美术欣赏课
美术论文之浅谈美术欣赏课 季宅乡校 杨莉 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对美术学理论、美术史、特别是美术欣赏的教学法知之甚少,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教”和“学”脱节,失去了美育本身的意义。美术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目前,初中美术欣赏课存在着两个误区: 第一,在欣赏课中,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初中学生,一讲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就必分析“环境色、”光源色“,甚至对着光溜榴的印刷品大谈”色层厚 薄、肌理丰富“等等。 第二,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这两种误区,前者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久而久之,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会使学生觉得美术作品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必然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后者这种不分主次、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走近了美术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表达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欣赏课呢? 通过1年的初中美术教学,我认为美术欣赏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点,才能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最佳欣赏效果。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进行欣赏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有欣赏对象。形象是主要手段,离开了形象,离开了形象的直接感染,欣赏就无法展开。教材提供的欣赏作品,大都比较小,而且受到印刷质量的限制,清晰度、逼真度普遍不高,所以欣赏的作品应准备印刷效果较好的图片或挂图,如有条件:看到接近原作的幻灯片就更为理想。一般编入教材的作品,只附有很简短的说明,至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作者的生平、性格、作品制作的过程等具有故事情节的史料,需要教师平时广闻博记,积累资料,并有选择地编排入教学内容,以避免上课过于枯燥单调。 欣赏课在教学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补充必要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一,必须对美术作品的类型有一定的熟悉和相应的知识。如什么是油画、版画、素描、国画、雕塑等,这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回顾美术课中接触过的内容:第二,对美术的发展历史和当代美术的状况,各流派之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影响等要有一定的了解,以确立某一作品的价值和地位。如果不知道浪漫主义美术的兴衰,就无法解释现实主义美术的出现,不知道印象主义就无法谈后印象主义;第三,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所以欣赏课应与历史课、语文课、音乐课等其他学科相结合,把美术作品放到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第四,培养审美感受能力比传授美术作品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审美感受能力是基础的前提,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比如我们知道了《最后的晚餐》所描绘的内容,但不通晓构图、色彩、明暗、风格样式,仍然不能领悟作品呈现的全部意义。 初中学生,他们往往自己独立地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对别人的意见不轻易相信。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逻辑推理,而是带有许多主观情感因素。比如立体派作品,有人认为不美,有人却认为美。要想沟通与交流,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讨论,课前可以让学生在图书馆或网上搜集有关材料,然后在课堂里讨论,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发言面,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机会。 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我们可以在校园宣传窗开辟美术欣赏专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和有关美术方面的录象等等。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性到艺术性的欣赏评价的能力。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