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究教师教学行为
语文论文之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究教师教学行为 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究教师教学行为蒙江涛(四川省南充市孔迩街小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探究,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借鉴。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相结合进行论述。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增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为“学”服务。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应采取怎样的教学行为来为学生的“学”服务呢?1 顺学而导,关注生成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对课堂教学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顺学而导,促进生成。举个例子,一位教师在《高粱情》一课的结尾总结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既然课文主要是写高粱根的特点,那课题为什么不用‘高粱根’,而用‘高粱情’?” 该老师始料未及,一愣,但迅速反应过来,他是这样顺学而导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除了写高粱根的特点外,还写了哪些?”当学生说还写了高粱正直的秆子,硕大而红的穗头,令人敬佩的品性时,该老师问:“那用‘高粱根’做题目,包含其它内容吗,合适不合适?”学生理解了,按说该老师可以就此收场,但他没有这样简单处理,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悟“情”,最后问:“课文从头到尾,都写了我和高粱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你们说,用‘高粱情’还是用‘高粱根’准确?”这位教师的引导由理解课文内容到体会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理解不断深入,而且从疑问中悟出了课文的主题,生成了课堂的精彩。2 精讲巧导,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怎样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取决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积极的探究发现了结论,如果是这样,他们对语文的体验就是幸福而自信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精讲巧导。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过渡连接之处,表达的精彩之处等,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好学习的“主角” ,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习中去体会语文的魅力。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地、自主地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讨论并形成代表性的意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3 问题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应注意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求得解决的办法。首先,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难度过高的提问会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则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问题要富有启发性、针对性。问题要提在学生的疑点上,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然后,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探究,能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4 平等对话,语言激励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师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课堂上形成了平等对话的氛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老师也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看行不行?”“同学们,咱们一起来想办法好吗?”“老师的话说明白了吗?”……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和取笑,而应多鼓励:“自信点,你一直很优秀的!”“没关系,再思考一会儿,老师等你。”“ 你的回答离正确答案很近了,再想想,老师相信你能行!”……平等对话,语言激励,让学生如沐春风,可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是母语的教学,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没有语文的存在,它有其特殊性。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语文的教学形式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比如在很多低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能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戴上精美的头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中、高年级的课,不少教师能用讲故事、小组合作学习、当小导游、演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人物情感、语言。这些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正确性、深刻性,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创造、发挥、展示语文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6 调整基准点,善于表扬每一位学生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特别到了小学高段,个体差异更为明显。作为教师,应该承认差异,研究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调整了表扬学生的基准点,把以学生之间“横向比较为主”改为“纵向比较为主”,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样的机会中获得表扬。同时,也给每一位学生树立了一杆标尺:用自己的今天同自己的昨天相比,教师着重表扬每位学生的“进步点” 。这样,就会促使优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后进生也会从老师的表扬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尝到表扬的滋味,逐渐地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促使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努力进取。调整表扬学生的基准点,能使每一位学生充满自信,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确定新的奋斗目标,以获得新的进步和成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促使学生走向成功,为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万明华.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J].小学语文教学,2007;12(304):4詹红林.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思考[J].四川教育,2005;7–8(402、403):76吴忠志.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J].试教通讯,2004;8–9(133):101周旭生.让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充满动感[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4(196):11–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