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班级主体德育模式的尝试
班主任论文之班级主体德育模式的尝试 把学生当作“有眼,有耳,有头脑”的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主动参与与多元价值分析选择中,培养起真正内化的、稳定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德育内容可信度高,贴近学生实际,以适应学生的认知为前提。班级主体德育模式的尝试汤家河高中 周玉忠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广为大家熟知,其关系到国家兴衰的深远意义,广大教师业已认同,但具体到德育要不要搞?怎么搞?似乎又是“长者”考虑的问题,使喊得很响的德育落入空洞,流于形式。笔者眼观目前普通高中之德育现状,“情急”之下,把本人多年来班级德育工作的作法呈献给大家,不期大家借鉴,意在说明:德育不是空洞的、泛泛的,也不是简单的做几件好事,参观一下烈士纪念馆,打扫一下敬老院……就代替了。它应是丝丝相接、环环相扣的长期扎实而又细致的工作。我把我的班级主体德育形式称为“1211” 型德育模式:即一课、两讲、一答、一线。一课是指每周一节德育课;两讲是每学期两个道德讲座;一答是每学期一次师生对话,学生提出各种有关生理、心理及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当场解答;一线是指在班内开辟青春热线,以个别谈话、写信等方式随时解决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施行多年来效果尚可,有以下几点:一、内容小巧、切入合理。德育工作,要注重加强对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特点的研究,关注学生心理需要,把学生当做“有眼、有耳、有头脑”的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主动参与、多元价值分析选择中,培养起真正内化的、稳定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德育内容可信度高、贴近实际,以适应学生认知为前提。每周的德育课上,我都是利用一句话、一件事等让学生辨析讨论,力争内容小巧、切入合理。如“天很冷,多穿点衣服吧!”(妈妈对孩子的话),这是一句无法再平常的话了,学生对此不仅毫无反映、甚至讨厌妈妈太罗嗦。但把这句话当做学生必须思考的辨析对象时,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学生强烈体味出母爱之伟大、父爱之深沉,孝敬父母之情油然而生;长跑比赛后,以参赛运动员为辨析对象:“他们是靠什么跑完5000米的?”学生总结出:每一次成功,不仅靠勇气、靠素质,更靠坚强的毅力。由于每一个辨析对象都很小,且源于生活,所以学生辨析起来不仅不困难、不空洞,而且内容充实丰满,同时又能衍生出许多相关的道德事件。这样做,不仅可养成学生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习惯,还可逐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不仅情感,而且直觉、顿悟等这些非理性功能也得以培养,真正实现学生人性上的觉醒,为形成长期稳定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必备前提。二、主体参与、实效突出。道德是发自个人的良心、是自觉自愿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道德的伦理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如果不直接参与体味,那么便缺乏主动思考、讨论和自主选择的空间。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必然导致德育的实效性缺乏。每节德育课,提前一周通知学生要讨论的主题。课下由七个小组分别讨论、认知。上德育课时,由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对主题进行辨析,并揭示其内涵与预示行为的必然性。尤其是当今学生自我中心严重,这种参与方法巧妙地给予学生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大家各抒已见、相互弥补,共同鞭挞、又共同提高。效果很好。如在“今天很冷,多穿点衣服吧。”这次辨析会上,张桂军同学发言:“母亲的心,早上我出门时悬起,晚上回家见到我才放下,第二天,又悬起、又放下……循环往复,母亲的语言依然那么罗嗦,行动仍就那样重复着,头上增添的是更多的白发,脸上密布的是更深的皱纹……。可是,你的儿子在干什么呢?夏天他吃着冰糕喝着饮料、冬天嚼着香肠、课上思绪乱飞、课下争分夺秒地去玩……。我是一个败家子,消耗了父母的钱财,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我是一个骗子,在欺骗着父母的感情,愚弄着教师的汗水,游戏着自己的人生……”。学生们激动而又内疚,激动的是父母之爱的深沉与伟大,内疚的是自己过失太多太多。该节课学生抽泣之音充盈全班,从心底呐喊的发奋之声绕梁多日,久久在我班内回荡。高一学生刚刚入学第一个回家周后,不少家长来校说,我的孩子懂事了。三、形式灵活、生动活泼。任何工作的完成都不一定有固定的路子与模式,尤其是德育工作,它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灵活性更不言而喻。除注意不同心理特点、不同道德层次、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外,我更注重德育形式的灵活。我班的德育课,有辨析会、讲演比赛、 道德评议、又有实话实说、答学生问等形式。有次考试前夕,我班利用德育课举行了一个“抄袭的滋味”小品比赛,同学们用形象的动作、逼真的眼神,以及他们特有的“专业术语”,把抄袭者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答学生问时,一位同学说道:“一切都是假的,你的德育课很漂亮、很诱人,但也是假的,因为我的父母对我都不是真心的,他们为了自己离异了,弃我而去……”。我回答:“你想到的只是你自己失去了什么,但你有没有考虑到你的父母在一起生活时或许有各自更多的痛苦,他们的离异是各自的权利与自由,而并不意味着你失去他们……人生没有便宜可拣,所有对人有益的建议归根到底都在于立场要端正,动机要善良,方法要实事求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求自己的是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 。随后,我针对这一情况,又找到他的亲生父母,做疏通工作,要求他们每月来校看望该同学,让我爱人给他缝洗衣服,并组织同学们接近他、温暖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棵近乎扭曲的幼苗开始伸直成长了。现在他已中专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四、宏观引导、层次深入。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其中即需要点滴的滋润,又必须有较深层次的理性提高。如果说每周一节德育课是量的积累,那么每学期的两个德育讲座便是质的阶段性飞跃,是学生灵魂的集中升华。平时搞的德育课貌似零碎、随意,它的作用是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明白日常生活小事应该如何做,是一篇散文的形。而道德讲座则是集学生的零碎认知,重新融炼后,提取的做人道理与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散文的神。如该届高一学生入学两个月后,进行了第一次道德讲座,题目是:纪律是自由的保证。我提到:“正是限制了个别学生的绝对自由才保证了大家的自由,设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共纪律,那么你想学习时,别人大吵大嚷;你想睡觉时,别人又在无休止的戏笑玩耍……请问你的自由何在?因此,国家法律是必要的,也是威严的。那么《中学生守则》何偿不是为了保证学生自由而制定的呢……”让学生由平时的最基本的行为观念,上升到做人的准则,从内心完成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把外在道德约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需求,这样才能产生长期的、稳定的道德行为。 五、调控、深入细致。德育课和道德讲座所面对的是学生集体,形成的是整体氛围,而德育必须从不同角度使每个学生心灵深处受到震动,形成共识。为此我开辟了青春热线,班内设置了心理咨询箱,学生以写信、递纸条等形式与我交谈。学生中当众人面不好意思谈、或者不能谈的问题就摆在了我的面前。一名女学生向我写信提问:“老师,自从上高二以来,我一见到他就脸热、心跳,我与他商量问题时有时也心猿意马,晚上躺在床上又常常想他……我很担心学习会受到影响,请问我是不是在早恋?应怎样摆脱?”我在给她的回信中写到:“谢谢你,因为你把我当成知心朋友。首先向你祝贺,祝贺你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又向成人迈进了一步。你此时的心理是完全正常的……但我更多的是为你担心,因为你必竞没有成熟,你才十八岁……” 以后又找到她谈心,首先肯定其心理正常,消除她的思想压力,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督促她步入正轨,使她得以摆脱,在期中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三名。由于学生能够向老师敞开心扉,类似学生早恋这样常见又非常棘手的问题都较早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了。这位女生在给我的回信中说:“我前段像做了个梦,您把我从梦中拉回到现实。”这样做,既把握了宏观调控,又细化了微观补充,用整体带动个体,把个体融于整体,班风形成根基正,后劲足。六、目标明确、放眼未来。今天的孩子是将来社会中各种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各种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道德教育理应追求道德人生最高境界的达成,理应以实现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为己任。且这种享用不是表层的快乐情绪的获得,而是深层的精神愉悦的享受。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恰当不过。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着眼于“灵魂” 二字,确立长远的德育目标,想到现在对孩子的培养是为了他们30岁以后的生存,是为了将来国家的振兴,这是德育的真谛与归宿。因而,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以分别实现成型、成人、成材为德育目标,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如高一德育工作分为四个时期:入轨期、规范期、成型期、深化期。这样,我班的德育工作就实现了具体化、连贯化、层次化,德育效果在几年后,显现尤为突出。直接的是高三毕业为国家输送人材量都超过同类平行班;间接的是,我班的学生干部上大学后,大都是很出色的班干部;一般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大都是出类拔萃的姣姣者。总之,成功的德育课程内容应该呈示:1、道德文明的智慧美。这实际上是一种合乎人性的逻辑运动的科学美,是一种生动的“理性直观”。德育者所作的内容呈示应使学生通过人自身对自己的立法内容充分反观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优越。2。道德人格的形式美。道德教育应充分揭示道德规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对于个体道德人格尊严建构的必要性。尤其要发动德育对象的道德精神需求,使道德规范成为其改造自身建设美好人格形象、幸福和诗意人生的惬意工具。3。德育内容呈示形式的技术美。这种技术美并不是独指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恰当运用,更原本意义上说,课程内容呈示之技术美指的是德育工作者向其对象所作的合乎德育规律的呈示形式中,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体现出来的德育主体自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