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莫让“字数”成为作文的绊脚石——小学“限字”作文教学之我见
语文论文之莫让“字数”成为作文的绊脚石——小学“限字”作文教学之我见 浙江省温岭市横峰小学 朱荆红 [内容摘要]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无论练习作文,还是考试作文都会有严格的字数限制,然而,限定字数可取吗?由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属于蹒跚学步的阶段,若是硬要用字数来束缚他们的思维,捆绑他们的手脚,可能会出现只关注字数而忽略作文质量的不良倾向,作文教学必然会走向困境。本文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限字作文教学现状入手,对小学作文教学何去何从进行了一番思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限字作文 探讨写作 积累 观察 实践 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限定字数。对于作文字数上的要求:三年级作文起步,要求至少三百字,四年级四百字……习作评价时,我们往往会以作文的字数来评判优劣,特别是考试作文,一看到篇幅短小的,无论内容是否充实,都会先扣掉一定的分数,这导致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反复强调学生一定要多写,已经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绝大多数教师早已有所意识,却无可奈何改变这种现状。那么限定字数可取吗?小学作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呢? 现状透析--人入阻塞因绊脚 一、“重字数”闯的祸--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四年级作文的规定: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许多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必须这么做,一旦达不到规定的字数,就会被否决。某育儿论坛上有一家长发帖表示:由于孩子的作文字数不够造成扣分,自信心严重受挫,从而对写作失去兴趣。对于孩子的写作水平老师还是相当肯定的,但因字数不够,只能无奈按规定扣分。 在作文教学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不厌其烦提醒学生要写多少字,有些作文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本来就不好理解,再加上字数的限制,更是无从下笔,只好硬着头皮滥竽充数“凑”出一篇“裹脚布”。作文的字数问题成了学生作文的一大苦恼,有些学生时刻惦记着“不少于XX字”,时不时放下笔去估算写了多少字,在这样的心境下,又如何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还有些学生即使咬破笔杆,绞尽脑汁也达不到字数,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抄袭或胡编乱造,怎能不严重影响作文质量呢? 二、削足适履招惹了--自由发挥 明、清两朝考试制度规定了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这种文体专讲形式、人们只是按照题目和规定的字数敷衍成文。早在60年前就有伟人痛斥过“八股文”的危害,难道今天我们还要“穿新鞋走老路”? 曾经网上有这样的一篇作文:从前,我失去了信心,但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表姐、表妹、表哥、表弟、堂姐、堂妹、堂哥、堂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朋友、好友、老师、补习老师、大姐、二姐、三姐、大哥、二哥、三哥……的祝福后,我重新获得了自信,有自信,有梦想,就有希望! 这显然就是字数不够用来“凑”,真让人啼笑皆非。可想而知,学生对于限字作文是多么无奈,当下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假”、“空”、“抄”、“套”等现象,字数限定就像一个“套子”,束缚着学生的手脚,使得学生在习作中不能畅意,自由表达。 实践探究--条条大路通罗马 过于看重字数的确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从某方面来说,打击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那么,怎样让学生走出被“字数”而困扰的境地呢?使他们不为字数而写作,只要一拿起笔,就能顺理成章,写成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提升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其实纵观小学生的作文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字数问题,现象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缺乏必要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因此,要想提升小学作文质量,避免“限字作文”带来的困境,就应提升学生积累,只有素材多了,积累深厚了,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1.每日一记--千里之行始于“日记” 日记是“写作金矿”的最好载体。几乎每个作家都说,日记对他的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让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练,还在于他由此知道了写作是心灵的、温暖的、自我的,是带着生活的温度、心灵的温度的。日记强调的是写作生活化,只要把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日常教学中,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不限定字数,只要把当天自己认为最值得记录的事写下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素材,不会因没内容可写而发愁。 我摘录了学生林佳怡的一篇日记:今天,朱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说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着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觉得这时的我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 后来,在一次习作《我的成长故事》中,我让学生可以拿出平时的日记作为习作的素材,这位同学就写到了这件事,而且从日记中回忆了当时被表扬后的幸福情景,写得游刃有余: 在我的成长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受到了朱老师的表扬。那天,朱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我看到老师在检查我们昨天完成的作业。当检查完毕,朱老师示意我们停下来,冲着大家说:“刚才我检查了大家的作业,林佳怡同学写的作业很有进步。以前我听同学们说,她经常不完成作业,现在她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完成得这么出色,应该向她学习。”这时,我看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好像在说:“林佳怡,好样的。”这时,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不过那时,我觉得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这次受到表扬后,我每次的作业都能完成得很好。就是一次小小的表扬,让我长大懂事了。 学生在写记事类作文时便会习惯性翻开日记,就可以信手拈来,更何况这些内容都是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自然会真情实感,再也不会被“字数绊脚石”困扰了。 2.阅读积累--书海无涯“读”作舟 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准备了一个足够“资金”的小金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作文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我班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我就及时抓住他们的这一嗜好,引导他们如何利用好课外阅读中的有用资源,为平时的习作服务,我要求他们看完一本书后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或某个精彩片段简要地摘录成册,便可成为写作的“佐料”。 例如:一位学生在看完《爱的教育》后,就摘录了一个片段: 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桌位间巡回。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乘着先生不看见,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责。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摘自《我的老师》 后来,我在他的一篇作文《我的老师》,看到这样一段话:我的班主任老师平时很关心同学。在一次早读课上,有个同学低着头在读书,老师看见了,便走到她身旁,用手托了她的头查看,又摸她的额头,问她有没有发热。老师见同学脸色很不好,就叫同学扶她去办公室休息,然后打电话让同学的父母带她去医院看看。这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就是这样细心地呵护着我们,从来都是非常和蔼的。 这段文字很朴实,就是靠学生在课外阅读后,联系生活实际而写的真实的片段,不能不说是课外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使习作有内容可写。 3.交流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时常看到,许多学生苦于没有写作素材而不得不凭空想象,很多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而捉襟见肘,如何在有效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习作训练之前我一般都会安排一次相应的口语交际课,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积累相关素材,以便课堂上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材料,这样学生写作的素材就变得丰富多彩。 例如:在作文教学《过春节》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着手写作,而是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提前一周布置作业: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素材本用来搜集一些关于春节的对联、诗词、笑话、风俗,越多越好,记录在本子上,等口语交际课上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没有搜集到的材料可以在分享之后记录下来。到了作文课上,学生纷纷拿出记录的东西,课堂十分活跃,甚至都能感觉到一些过年的气氛。在这个气氛的推动下,我要求学生开始写作,尽量用上大家搜集的东西,写一篇字数不限的作文。学生奋笔疾书,最后都递上了一篇热闹非凡、年味十足的文章。不仅仅这篇文章,其他的作文也都一样,我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让学生搜集与作文内容有关的名人名言、故事、趣事…… 学生大胆借鉴他人所积累的材料并为自己所用,不断丰富了写作素材,不但有了写作的材料,同时培养了写作的兴趣,还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二、留心观察--“生活”源头活水来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强调了我们老师要加强观察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立足观察,合理引导 小学生形象思维居主导地位,喜欢新鲜的事物,但观察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需要在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抓住事物特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等,逐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但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本领,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是一项习作基本功,考察的是孩子做事耐心、细心、专心的程度,只有立足观察,才能获得最本真的认识,为习作添色。这一方面,管建刚老师做得天衣无缝。下面就以管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他拿粉笔进行动作描写的片段作一个说明。 我从讲台上拿起一支粉笔,说:“这个动作,你们天天见。现在,是不是看出了动作里的‘不简单’?” 大甲学着我的样,伸手在桌上“拿起粉笔,”拿了一阵,说:“管老师伸出右手,手腕轻轻一转,手掌朝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一支白色的粉笔,收回右手,放在胸前。” 小乙离我近,她看见我的手指在粉笔盒里挑了几下,上面的粉笔短,我捡了支比较长的。 “还有转身的动作。” “还有低头看、找的动作。” “还有眨眼的动作”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管老师就是让学生观察一个拿粉笔的动作,细致引导学生观察出一个动作的不简单,于是就有了一段小乙的片段: 管老师转过身来,右手伸向左上方的粉笔盒。见上面是些粉笔头,管老师用食指拨动了几下,一会儿,跳出一支长短正合适的白粉笔。他习惯地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了粉笔。 管老师就是善于深入细化观察的要求,提示学生进行深入观察时,注意调动自己多种感官的感受,仅仅一个动作描写就能写得如此具体,更为习作增色不少。 2.坚持观察,适时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三-四年级习作的要求之一 “留心周围事物”,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对那些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进行静静地察看和思考,他们将会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比如让学生观察早晨的校园,放学后的校园,我们的教室,早读时的同学们……只要他们用眼睛去留意观察,就会有收获。让他们将看到的说出来,写下来,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他们往日迟钝的感觉会逐渐变得敏锐起来。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特别顽皮,有一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看到我的同桌陈家豪在上音乐课的时候,竟然拆掉凳子上的螺丝摆弄起来,一边玩一边笑。先是把螺丝往上抛,玩了一会儿,他又变个花样玩,把螺丝转着玩,正当他玩的起劲的时候,老师来到他跟前,把他的螺丝收走了,他就大哭起来。我想:这么大的人了还为这哭,真丢脸。再说,还不是因为自己上课不专心。 看到这里时,我就引导这位同学这个星期都去观察陈家豪平时学习的一举一动,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没想到,这位同学记得很认真。又在日记中记到:今天的陈家豪怎么变了个样?他端正地坐在位置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他高高举起了手。可是不到半节课的时间,他又开始不安分了,拿起手中的笔把玩起来,又被老师逮个正着。 这样他坚持观察了同学一个星期,记录了小捣蛋陈家豪的言行举止,当写作文《我的同学》时,这位同学很快就敲定了写作对象,并一气呵成,完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三、方法渗透--柳暗花明又一村 1.结合阅读课,在练笔中习法 当下阅读课上,老师或多或少地都会设计课堂小练笔,但也出现了练笔华而不实,千篇一律,寡淡无味等问题。事实上,任何一次练笔,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写作方法,可以在今后的习作练习中学以致用。 例如:学完《桂林山水》后,语文作业本就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 “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处自然景物吗?在这样的句式练笔后,学生掌握了写这类排比句的方法,后来学生在写景类的作文中就出现了几处这样的排比段落,记得有位学生是这样写春雨的:“春天的雨真细啊,细的像蚕宝宝吐出来的丝;春天的雨真密啊,密得像天边织起来一张网;春天的雨真柔啊,柔得像少女头上的纱巾。”写的真生动,学生学到作文方法了,就不会写不出作文了。 2.重视讲评课,在评议中得法 “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写而教”。很多语文老师也在关注习作讲评课,但讲评课究竟评什么,有些只是简单地读一读一些优秀学生的作文就称之为讲评。其实不然,真正的讲评课不只“讲讲”“评评”,还要引导学生在评议中学到写作的好方法。 例如:在一次讲评课中,欣赏了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及时将其引申出来,某学生的场面描写好,大家一起学一学,练一练;其次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申出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老师顺水推舟,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活动。学生通过讲评后引申出的练写,自然会明白今后在类似的作文时,会注意这样场面描写和心理描写,也自然不会去担心字数不够了。 四、放手字数--路转溪桥忽见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字数和质量在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两全其美的,那么究竟是字数重要,还是质量重要呢?自不必说。因此,我们在小学生作文训练和考试中,应注意淡化字数要求,更多的去关注习作的质量,让他们暂时放下“字数”这个负担,全身心投入到作文的乐园中。 有一次作文课上,我不限字数,要求学生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于是,学生各式各样的写作对象出现了:篮球、溜冰鞋、玩具熊,还有流浪狗、小乌龟、大熊猫,甚至还出现了电子称、马桶、垃圾桶等等常见却被忽略的事物,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让我惊讶的是有好几篇作文早已超过了四百个字。 如果硬要学生写一篇400字的作文,可能他们会被“字数绊脚石”连累,因此放弃自己想写的内容,转而都写书包、文具盒等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而减少字数规定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但独具匠心,还充满了个性,令人赏心悦目。 例如有位同学写的是《垃圾桶的自述》: 我方方圆圆的,天天蹲在校园里,张大嘴等着小朋友给我喂垃圾,你猜猜我是谁?猜对了,我就是垃圾桶。别看我脏兮兮的,可是没有我,美丽的校园就会脏兮兮的,所以我宁可脏我一人,也要让大家干干净净的,这是我垃圾桶的职责。 字数虽然不多,写得形象生动,对写作对象的把握也十分准确,比洋洋洒洒却空洞无物的作文要有价值。对于字数,我们可以要求不那么严格,放宽限定范围,或者干脆不限字数。淡化字数要求,关注写作所表达的感情,才能使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字数并不是习作的唯一。重要的是,习作中的文字是否赋予了生命的律动,是否包含了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或许有的学生写作文得心应手,汪洋恣肆,但是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比如,大段文字游戏般的排比,格式化的小标题,文章结尾假大空的“表决心”……这样的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作文教学中还是要多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的表达和语言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教学根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玉真 《作文取消字数要求,如何?》 [J]《学语文》 2004年06期。 [2]曲 霞 《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 2005年。 [3]屈亚丽 《小学生作文是否应规定字数》 [J]《湖南教育》 2008年14期。 [4]包丽星 《习作规定字数,对还是错?》[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0年06期 [5]郭丽苗 《小学生作文教学技巧的有效尝试》[J] 《中国人民教师》2011年07期 [6]陈晓峰 《关于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 《文理导航》2011年11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