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论文之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 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黄梅县第一小学  陈茂荣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圆的认识”在原来的教材体系中属于“几何初步知识”范畴,在新教材体系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将老教材教出新意来,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笔者试着在全校上了一节《圆的认识》研讨课,下面就以这一节课为例,谈谈个人的体会。案     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数学》第十一册P95—‎ ‎96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像、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向,引入对圆的认识。1、欣赏几何图形组成的机器人。(课件演示)2、将这些几何图形分类,并说说分类理由。生1:我是按线段的多少来分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四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圆形不是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生2:我是按棱角来分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棱角分为一类,圆没有棱角分为另外一类。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你们的分法都有道理。请比较一下,你觉得圆与其它图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1:原来的平面图形都有脚,圆没有。生2:原来的平面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师:说得真好!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3、在生活中找圆。师:同学们,你见过圆吗?在哪里见过的?生1:我家吃饭的圆桌面、硬币的表面、钟面、车轮都是圆的。生2:吃饭用的碗的碗口也是圆的。生3:水管的横截面也是圆的。师: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圆。请看,绳子在空中旋转的轨迹。生4:(抢着说)我知道它的轨迹是圆。生5:我还知道时针、分针走一圈也是圆。生6:我发现电风扇叶子转起来也是圆。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圆的形状。圆在生活中无处不有,你想不想研究它呢?生:(齐声回答)想。师:好!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圆的认识。二、自主学习,探究对圆的认识。(一)感知发现(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1、观察黑板找“点”‎ ‎。2、按要求画点。师:请同学们以这一点为基点,在它周围距离20厘米处画点。生:跃跃欲试都争着上来画点。3、启发想象。如果老师继续让你们画下去的话,想一想,会发现什么?(揭示圆的形成)生1:我会发现外面的点越来越多,慢慢的这些点一个挨一个就组成了一个圆。生2:我猜想,里面的点到圆上的点之间距离都相等。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大家动手在自己的纸上画一画,看结果是不是象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二)自主探究1、初步画圆,体会不同的方法。师:请你们根据桌面上现有的材料画一个圆,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铅笔、绳子、牙签、圆规、圆形物体)生:(兴趣盎然地画圆)         ‎ ‎ 师:请大家把画好的圆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圆。生:(抢着说)王尚、李小画的那个圆不圆,我画的圆比他们都好。师:真不错,你画的圆确实很棒,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画的吗?生1:我是用硬币照样子画的,在画的过程中手要把硬币按紧一点。李小:我是将线一头系在铅笔上,一头系在牙签上,固定牙签这一头,将铅笔那一头旋转一周。可是在画的过程中,手摇动了,圆就变形了。王尚:我什么工具都没有用,一边想一边画的。生2:我是用圆规画的。生3:我是用照杯子盖画的。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要想画成你想象中的那个圆,必须用上画圆的工具,王尚同学就是因为没有用工具画,才画得不好。谁能说说用圆规怎么画?生4:把圆规两脚分开,将有针的一脚固定,另外一脚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漂亮的圆。师:请一个同学用圆规补充画好黑板上的圆,其它的同学都用圆规试着在白纸上画一个圆。2、再次画圆,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师: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一个比刚才大的圆,画一个比刚才小的圆,画一个与刚才同样大的圆,画完了以后告诉大家是怎样画的?生1:我是把圆的两脚拉得比刚才大一点,就画到一个比刚才大的圆,把两脚合拢一点就得到一个小一点的圆,把两脚拉得和刚才一样的大小就得到同样大的圆。生2:我是先用尺量两脚的长度为3厘米,再拉开到4厘米画一个圆就是大圆,量出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画的就是小圆,和3厘米一样大就是和刚才一样大的圆。师:你知道固定的这一点和两脚分开的距离叫什么吗?生:固定的点叫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叫半径。师:(指着黑板上的那个圆)圆心可以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画圆时先确定圆心,再定半径的长度。你能把刚才画的三个圆的圆心、半径表示出来吗?请你画一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生1:我是把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起来。生2:我是从圆的任意一点开始向圆心作一条线段。师:请同学们量一量圆上的线段,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有一条线段最长,其余的线段都短些。生2:我发现最长的线段经过圆心了,两脚在圆上。师:同学们眼睛真亮!科学家把经过圆心,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你知道用什么字母表示吗?         生:用字母“d”‎ 表示。师:如果不是用圆规画的圆,你能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吗?生:(沉思一会儿)生1:我可以用尺量来找,量出最长的线段中间的位置就是圆心,最长的线段就是直径,从中间这一点到圆上的任意一点距离就是半径。生2:我可以把圆对折,再对折,中间的点就是圆心,折痕就是半径、直径。3、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概述圆的特征。师:任何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请你们猜想一下圆会有哪些特征,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通过折圆发现,半径都重合了,说明这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如果照这样地折下去,半径越来越多,说明半径有无数条。生2:我是在圆上画出直径、半径,再用尺量,圆中的直径最长,发现一条直径的长度等于两条半径的长度,如果铅笔芯很细很细,直径就越划越多,说明这样的直径可以画无数条。师:真了不起!大家不仅提出猜想,还敢于用事实验证猜想,那么谁愿意把所有的圆的特征归纳一下。生1:d=2r   r=d÷2生2:我不同意生1的观点,这个特征是研究我们手中的一个圆得出的,圆有大有小,大小不一样。师:请各小组同学把你们的想法先在小组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好吗?生3:d=2r  r= d÷2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同一个圆里,否则就不行。生4:在相等的圆里面也行。(学生拿着两个同样的圆指着说)师:大家考虑问题真周到!(补充板书“在同圆或等圆里”)三、拓展延伸,应用对圆的认识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 的游戏吗?生1:玩过。师:怎样玩呀?生1:把饮料、玩具等物品放在地上,离一段距离,拿着竹圈往物体上套,谁套上了这物体就是谁的。师:我手里有5个套圈,和一些漂亮的布娃娃,大家想不想?谁愿意来玩就请上来。来了一群学生。(5个)师:大家想一起玩,是吗?怎么排队最适合呢?请小组之间相互议一议。         生1:把同学们排成一个圆圈,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了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布娃娃就放在圆的正中心,每个同学离布娃娃的距离就是一样远近,这样就比较公平些。师:这个办法好,可是在地上画这么大的一个圆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生2:只要找一条长绳子,我就能画。师拿出准备的长绳子。生2:(走出座位,站在讲台旁)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拉着绳子站在布娃娃的位置,我在绳子的一端系个粉笔,扯着绳子转一圈就可以画一个漂亮的大圆。师: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自己找位置开始玩。生带着娃娃兴高采烈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师:同学们玩得真开心!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教材P95-96页的内容,请大家看看,并完成P96页的“做一做”。结束语:同学们,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只要大家善于利用圆的特征,就一定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祝愿大家学习生活圆圆满满!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数学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圆的认识》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1、找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无论是开头提出问题,还是结尾解决问题,我都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正如新课标指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倍感亲切,学起一特别来劲,因此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一直非常高涨。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成为专家编写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用教材教,成为专家一起共同构建新课程的使用者、探究者、开发者。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和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教学实际,调整了教学内容,让教材活起来,动起来。如在猜想验证,概括圆的特征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集中汇报交流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对照验证,完善猜想。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心理学实践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我在引导学生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猜想圆的特征时,有目的、有意识的安排学生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耳辩析,用嘴辩论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活动中主动构建数学模型,形成知识结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