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陶艺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陶艺教学

美术论文之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陶艺教学 ‎ ‎ 东莞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发表《广东教学报》 ‎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陶艺教学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正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教育发展的水平不一致,各学校的情况都不同。新的教材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其中,广大的农村小学在面对新教材中的“陶艺”课程,就引发了许多的思考:农村小学能否开展陶艺教学?怎样开展陶艺教学?是否具有资源优势?……“农村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展与应用的研究”科研课题 ,在创设有农村特色的陶艺教学条件(“陶土”本土化、陶艺设备“原始化、陶艺工具简单化)的研究,和挖掘农村小学陶艺教学的优势资源等方面的尝试,为农村小学开展陶艺教学作出示范、引路。【关键词】农村小学   陶艺教学   探索 “为了与全球教育改革相适应,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答未来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力图达到“‎ 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目标。这一目标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指向这一目标,有许多在以前的美术教学中未曾体现的教学活动也列入为建议选择的内容,这其中便包括了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陶艺”。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古老的工艺又焕发出青春。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美术教学内容,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美术课中被应用。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陶艺进入了大、中、小学的课堂。据资料介绍,台湾在陶艺教育方面的比例为:高等院校的11%都设有陶艺课程,高中学校8%、初中和小学有50%-60%左右都设有陶艺教育课。我国的陶艺教学大致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2000年教育部艺术委员会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从无到有,我国现在的陶艺教学已有一定的深化,但总体还是非常薄弱,如陶艺教育推广最好的深圳市,中、小学合在一起也只有3%的学校有此类课程。而全国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开展陶艺课程的就更是凤毛麟角。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与美术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新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为“陶艺”‎ 迎来又一个春天。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教育发展的水平不一致,各地区、各学校的情况都不同。新的教材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其中,广大的农村小学在面对新教材中的“陶艺”课程,就引发了许多的思考:农村小学能否开展陶艺教学?怎样开展陶艺教学?是否具有资源优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探索的征程。我校是一间村办小学,规模中等,办学条件与其他农村小学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但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我们大胆提出尝试,开展了题为“农村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展与应用的研究”的科研课题 ,试图回答上述的问题,为农村小学开展陶艺教学作出示范、引路。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发现,其实,泥土同孩子有不解之缘。从手脑并用的玩泥中,这些孩子获得乐趣,培养了动手的技能和各种遐想,正是玩泥,孩子的各种心理功能——感知、理解、想象等智力活动开始产生萌芽、发展,并且他的心理功能——情感、动机、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在交融、在组成、在混合,孩子的各种高级思维活动开始起步。泥的可塑性,有利于儿童的操作,便于儿童体现个性思维的特点,表现自己的思维结果。“玩泥”的活动,一下子就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并且这种愉悦情感会较长时间保留在他们的意识和记忆中,不会因离开陶艺教室而很快消失,还会带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在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土,同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和观察对象、人文资源。因此,农村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玩泥课”,挖掘陶艺教学的真正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创设有农村特色的陶艺教学条件。1、“陶土”本土化   ‎ ‎ 中国称为陶瓷之国,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陶器。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发现火与土的奥秘?其中有一个故事,既体现人类的智慧、又体现大自然的神奇:古人用树枝织成篮子装盛东西,但唯恐细小的东西漏掉,于是在湖边挖些湿泥铺在里面,等泥干后再放东西就不会漏掉了。有一回,森林遇到“天火”燃烧起来了,人们纷纷逃避,来不及搬走的家杂用具,被无情的大火吞没。大火熄灭后,沮丧的人们回到原来的家园,在一片废墟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奥秘——陶器篮子。这样的故事再加入我们的想象,不难看出其实古人最初制作陶器时,并没有在泥土上做太多的选择。于是,只要我们将“制陶”的概念扩展成“做泥”,将“陶土”本土化,那农村小学就有了资源上的优势。我们可以采集黑黑的池塘泥、白白的工地深层泥、还有山坡上的黄泥、红泥等等,作为“陶泥”的代替品,开展别有特色的“玩泥课”。实践得出,这些泥土虽然没有正规的“陶土”那么强的可塑性,但只要水份适合,揉泥时间长一些,成型后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那么这些泥的成型稳定性还是较高的。2、陶艺设备“原始化”    现代陶艺发展迅速,借助科学技术的融入,造就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如:电窑、气窑、电动拉坏机、炼泥机、泥板机、烘干机、泥条机等。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技艺手法赋予陶瓷艺术更强的生命力,创造出具有时代感与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然而,作品的艺术价值来源,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因此,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也有充足的理由回归原始——‎ 把陶艺设备原始化。首先,陶艺教学条件不成熟的农村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建造土窖代替电窖、煤窖。土窖的构造有许多的方式,具有农村特色的瓦窖、砖窖等都可以烧制“泥玩”作品。其次,当我们的“泥玩”创作鼓励用手工成型方法时,拉坏机就不再那么重要;当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我们则放弃炼泥机、泥条机、泥板机,让学生借助简单的工具体验劳动的乐趣。最后,我们还可以以自然风干代替烘干机,这样一来,设备问题不再是农村小学开展“泥玩”教学的阻碍。    3、陶艺工具简单化儿童的陶艺制作,不像成人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儿童的陶艺作品是儿童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身边信手拈来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儿童陶艺创作中,基本的成型手法有建于捏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挖空法、综合成型等等;装饰手法多用贴、刻、印、镂空等手法。因此,在农村小学陶艺教学中,正规的陶艺工具可有可无,取而代之的是就地取材的木块、小刀、树枝、粗布、塑料管、圆和方的木棍、瓶瓶罐罐、树叶、废纸、纸盒及各种各样废弃的生活用品等等。各式各样的工具和材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灵感,并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各种工具材料带来的特殊效果,赋予作品更多的创意,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废品的环保意识。二、挖掘农村小学陶艺教学的优势资源   ‎ ‎ 农村小学开展陶艺课,与经济充裕的城市小学相比,条件相对薄弱。但农村小学只要充分挖掘资源,大胆应用,同样可以变弱势为优势,形成地方特色。1、          把“陶艺”拓展为“玩泥”,把“陶土”原始化,农村小学边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泥土。2、          把陶艺设备本土化、工具简单化,大大降低了“陶艺”教学成本,有利于我们实施普及式的教学,营造良好的陶艺氛围,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3、          农村有更多的生活源泉、观察对像、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有利于我们拓宽教学内容,学生吸取更全面的知识。4、          农村小学陶艺教学,可以打破城市中室内教学的局限,把课室上到田野上、山坡上,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5、          打破城市中陶艺教学不能布置课外作业的局限,偶尔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丰富课余生活,给学生七彩的童年添上美好的一笔。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是现代人的渴望与需求,更是新世纪儿童的潜在意识和迫切的愿望。我们的责任是让这些童心得到满足和释放,因为只有心灵的放飞,才有理想的腾飞,不是吗?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陶艺问题的一些看法》   郭友就   3、《陶艺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湘西自治州教科所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