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思想品德学科“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实验课题调研报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思想品德学科“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实验课题调研报告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思想品德学科“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实验课题调研报告 ‎ ‎  一、调研目的、内容及方法 ‎  1.目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已进入总结结题阶段,推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为了促进这两项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确定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调查了解,以更好地完成课题实验结题工作。‎ ‎  2.调研内容及方法:听课研讨、看材料、专题讲座,从中了解实验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  二、调研的具体情况 ‎  这次调研,走了三中、四中两所实验学校,听了11位实验教师的课,尤其是重点听了四中的王艳、李世芳、陈淑娟、杨树新的课。课后进行了研讨。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实验教师对教育科研有积极态度,有热情、有干劲,能够积极认真的进行课题实验:做好问卷调查、试卷质量分析、写教学反思等,我们的教师在课题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开始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市现行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  1.实验教师自然状况 ‎  11位实验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 40岁以上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63.6%、30—39岁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36.4%。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11人,占总人数的100% 。就学历而言,是基本达标的,但是大学本科的教师几乎都是通过函授学习获得的学历,有的尽管是本科毕业,但是学的专业并不是政治专业。非专业的教师有5人,占总人数的45.5%;从职称结构上看,中教高级的教师有1人,占总人数%,中教一级的教师有10人,占总人数的90.9%。‎ ‎  从以上数据和通过听课调研可以看出实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能胜任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中坚力量。由此看来,实验教师的队伍是较强的,是能够承担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重任的。‎ ‎  2.教师教的方式转变了 ‎  现在的课堂,教师有意识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尝试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了“以学生学为中心”,“注重教学的过程”研究,师生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在备课、上课、课后社会实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  在备课上,实验教师改变了过去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照本宣科的备教材,而是根据学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和拓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时代性、鲜活性、实效性。不少老师理解并运用了我市提出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要求,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在课堂上,有的实验教师较好地运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共享智慧,尤其是珲春四中的王艳老师在2011年到安图三中上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课后,教学模式有了更大的改进,具体如下:‎ ‎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感受生活 ‎  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目标。‎ ‎  第二板块: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  基于差异——自主预习 ‎  自主预习是基于差异的需要。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学和思,暴露学生潜意识里的相异构想,为合作学习打基础;通过学生独立的学和思,暴露学生的疑点、难点、偏差点,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基点。‎ ‎  七年级课之始出示预习提纲(年段越低预习提纲给出越细致),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对教材的关键词、观点原理进行理解、提出新的个性化问题;八年级则实行导学提纲,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九年级则由学生自己看书,画出重要的知识点,提出疑难点,关键词并做标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 ‎  第三板块:答疑解惑 ‎  利用差异——合作解疑 ‎  组内互讲:目的是利用差异,小小组的两个小对子间进行互讲,互讲后把小对子间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到六人组大交流。经过两次思想碰撞把预习中暴露出来的相异构想全部或大部分解决,基本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  师生解疑:是把大组内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重要的核心知识拿到全班范围内,由学生或教师进行讲解点拨,释疑解难,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  这一板块是中心内容,是重点部分。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重点的理解。根据学生提出的困惑疑问,选择学生之间能解决的自己解决,学生都解决不了的教师指导、分析、提升。学生生成的东西要多,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  发展差异——开放拓展 ‎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时事设计拓展活动,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这一板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又是着力点。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正确地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增强人生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  在课堂上有的实验教师引用小游戏、情景剧、辩论赛、现场访谈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生动活泼,高效愉悦;有多位实验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有的实验教师采取主干知识网络化的方法,理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结规律,简化记忆知识点,易于学生记忆;有的实验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有的实验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划书规范,利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勾画知识点和基本问题;对于溜号的学生,有些教师能利用肢体语言等示意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等 ‎  在课后社会实践上,实验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拉近教材知识点与学生距离,努力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  3.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按照预习提纲自主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质疑解疑,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思维活跃,表演权、表现权和表达权都得到了培养。学生在课后,能自主的通过多种渠道去查阅资料,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辨别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总体上,课堂亮点不多。多数课堂教学缺乏深度思考,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东西,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课堂气氛有些沉闷。‎ ‎  2.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交流不充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有些教师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不错,但却仓促地拉下讨论的帷幕,干脆自己抛出答案,也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进行引导和点评,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尚有待于提高。‎ ‎  3.有些教师对课标不甚明了,没有针对学生的困惑问题和教学难点问题设计教学情境,忽视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  4.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想放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依然存在。在听课中常有一种感受,教师在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常被头脑中的“教案”‎ 所束缚,硬是把学生拽到自己的教路上来。比如,教师仍不厌其烦地系统讲授,帮助学生勾画知识点,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划不全,学生不明白;上课中老师提问的都是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成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现的问题等等。‎ ‎  5.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一些学生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没有养成。‎ ‎  6.讲评当堂训练中的习题时,教师整合给学生的答案多于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学生注意关键词、关键句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  四、建议:‎ ‎  1.实验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教材和确定教法,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并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自觉地贯彻“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理念,将“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 ‎  2.实验教师要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因材施教。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  3.要清楚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长期”目标,而不是一节课的“短期”目标,是“隐性”目标,而不是“显性”目标。分清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清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  4.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课堂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要关爱、尊重、期望、信任学生,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  5.实验教师要善于用教材去教,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时事政策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材“为我所用”,这样,上起课来才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才能把学生生活中的信息有机地融进教学内容,也只有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当然,我们追求“高效教学”,绝不能冷落教材,使教学内容泛化,而是要充分挖掘学科特有的价值。‎ ‎  6.要善于观察课堂,以教学反思、高效教研作为促进提高教学效率的生长点。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模式的反思:怎样预习?用什么方式呈现导学提纲?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等?‎ ‎  总之,“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实验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在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学会有的放矢的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批判的吸纳,最终实现“‎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快乐民主高效的、充满“精气神”的课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