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探索自学策略,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论文之探索自学策略,打造有效课堂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策略,以达到乐学会学提升学习能力,实施有效教学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摸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自学课本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记忆力增强,想像力愈来愈丰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设置悬念,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把自学课本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例如,在教学“年、月、日” 时,先提问:“同学门,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这一问,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再继续问:“你们多长时间过一个生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一年只过一个生日。老师话锋一砖:“同学们真幸福啊!老师却要四年才过一个生日。”话音刚落,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纷纷举手。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导入自学:“同学们请打开课本,自学第81页至83页的内容,看谁能通过自学课本说出为什么?”这个课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没有一进入课堂就让学生埋头自学,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设障立疑。学生感到有问题可想,有矛盾要解决,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自学课本。 二、选择恰当的自学方式 自学成功有赖于恰当地选择适合学生的自学方式,既不能走“过场”,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冒进” 。只有把握好自学材料的难易程度和正确评价学生的自学水平,才能做到自学方式的最优化,取得自学效果的最大化。笔者根据学校提出的“小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科研主题,作了大胆的探索,摸索出以下几种自学课本的基本方式,以供参考。 1、参照提示自学。学生在自学前,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示,在教师的“扶”之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自学提示把自学内容问题化,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一条有序的线索和明确的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自学。 2、根据教材列出自学提纲。教师采用“放”的方法,即事先无任何提示,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要求把自学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疑难问题列成提纲,建立自学卡。这种自学方法,学生感到新鲜,兴趣会倍增。但由于列举提纲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化的再创造思维活动,难度较大,因而学生列出的提纲往往是照抄书上问题,书上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说。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采用“快节奏、小步调”地完成自学卡的策略,由“放”转为“扶”,把自学材料分成若干部分,开始部分由老师带着自学,指导书写自学提纲,并展示优秀的自学卡;其余内容由学生尝试自学,只要求概括自学的主要内容,待老师讲解后,再把在自学中遇到日疑难问题列在自学卡上。 3、分层次自学。采取“放”和“扶” 结合的方法,即先让学生把要学的内容泛读一遍,勾画自己确认的重点知识,完成课本上的填空;教师再出示自学提示进行第二次自学。此举的用意是让学生在初步自学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知识进行第二次感知,有利于突破难点。这种自学方法可操作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也最好。例如:对“质数和合数”一节可以设计如下过程:自学例1,要求完成书上的填空题,找出新知识。带着问题再看书: A、按照一个数约数的多少可将数分为哪几类? B、什么叫做质数?质数有哪几个约数? C、什么叫合数?合数有哪几个约数?怎样理解“两个以上”? D、1是质数还是约数? 三 、自学要注意三个结合 自学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1、课内自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学生课内自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却比较充足,因而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特点,布置学生做好相应的课前预习,在课内自学课本时,只需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 2、独立自学与互助自学相结合。独立自学是主流,互助自学是独立自学的重要补充。互助自学一般安排在独立自学之后,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体会,取长补短。 3、自学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教师的点拨应贯穿自学活动全过程。由于教材的要求不同,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所以教师的点拨也要因人而异。一般可采用“扶着走”、“领着走”、“自己走”三种方式。教师点拨的切入点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之处、难点之处、转折之处和学生的疑问之处,疏导阻塞,保证课堂教学有节奏地进行。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经历了自学之后,不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好的实现“精讲少讲”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课堂教学活动会呈现出更多的动态生成特点,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可能变得更加生动、丰富、精彩。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自学后的课堂不像传统课那样可以进行预先设计,更多的是随遇而发,随机呈现,不再按照课本编排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这些学情变化、学情差异以及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生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要从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出发,不要生搬硬套,更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要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还需要所有教师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