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实施电子备课制度的体会
信息技术论文之实施电子备课制度的体会 随着校园网和“班班通”的建设,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手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和共享性功能日益增强,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源的获取和检索变得越来越方便。随着教师掌握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对传统的备课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备课方式的变革,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变革的过程中,电子备课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了很多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点和突破口,纷纷倡导实施电子备课制度。在各个 学校实行的电子备课制度多种多样,各有侧重。如何有效实施电子备课,现结合我校实施电子备课制度的情况,谈谈我校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对教师技术培训,是实施电子备课的前提 要真正发挥电子备课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前提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培训。我们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了如下十方面的专题培训和考核: 1.文字的输入、文档的编辑与排版的培训。常用软件Word、WPS的使用。 2.图片的编辑处理,常用软件ACDsee PhotoShop的使用。 3.声音的编辑处理,常用软件SoundForger 使用。 4.视频的编辑处理,常用软件 Adobe premiere 使用。 5.数码照相机及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的使用。 6.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 7.flash软件的使用。 8.网页制作软件FroutPage的使用。常用搜索网站及用关键词搜索技巧。 9.电子邮件地址的申请及电子邮件的收发。 10.文件的上传与下载,聊天工具QQ、Msn 的使用。 培训中,分备课组考评,小组成员互帮互学,一般来讲,年轻教师辅导年长教师。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帮助年轻教师,在工作上各取所长。 同时,要积极鼓励老师进行电子备课的尝试,实践中的锻炼是对教师最好的技术培训。 学校领导在注重校园网建设、班班通硬件建设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全体教师的技术培训。 二、加强对教师备课态度的教育,是有效实施电子备课的保障 备课,准备上课之意。在每一次上课前,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备课。而备课的全部含义,绝对不是写一个教案,想想我们平时上公开课前,所花最多的时间,往往不是写教案,而是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准备。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教育每一位老师认真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提高教师对备课重要性和内涵的认识。要使教师认识到,不管采用何种备课方法,认真备课、精心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关键和根本。不认真备课,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是不可能提高的。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比采用何种备课方式重要得多。 对于电子备课,网上流传这样一首打油诗“复制粘贴成习惯,文本没有仔细看。资源信息太泛滥,分工合作偷偷懒。”确实,利用信息技术更容易实现备课的复制,有的老师复制再粘贴成习惯,不再仔细阅读文本,不再钻研教材,不再考虑班级实际,就轻松备完了课。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改进,将会造成抄袭现象的蔓延,很多电子备课在现代化的包装下,已忽略了自我,已失去自主及个性,逐步演化成简单的“拿来主义”。 加强对教师备课态度教育,是有效实施电子备课的保障。 三、搞好电子备课的制度建设,是实施电子备课的有效途径 任何重要措施的实施必须有制度保障和约束,通过建立对教师电子备课的领导、组织和调控制度,逐步探索实施电子备课制度的有效途径。具体为: 1、学校层面: 校长室: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电子备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校长——教导—— 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到人。建立校际新课程联络机制,建立校际集体备课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教务处: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在严格执行教学工作“五认真”的同时,建立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实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教师之间上好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建立质量调控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抽查,通过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的改革来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备课组的管理,对备课组活动记录及备课成果等要及时检查和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 教科室: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青蓝工程”等途径来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能够迅速适应新课改,投身到电子备课的新事业中来。搞好“教师论坛”,可以考虑在研讨内容、参与群体、参与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办出学校科研特色。在校本研修中,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并自学运用于实践之中。通过建立制度加大对新课程的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把青年教师参与电子备课资源建设的情况列入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中。 信息中心: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校大量硬件设备的购置,做好电子备课相关软件资源的购买和使用培训工作。同时开展有计划的针对青年教师的模块式专题培训,包括文字输入能力、文档编辑和排版能力、课件制作技术、信息的搜集整理与资源整合能力等,使其具备电子备课的初步计算机能力和水平。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帮助中青年教师积极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全面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科组层面 加强备课组建设,建立主备课制和骨干教师审核机制。日常教学由主备课提前撰写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切实可行的完整、详细的电子教案及其他电子备课资源,经过全备课组讨论和骨干教师审核后予以使用,并且及时将相应的教案、课件、试题等上传至学校的学科资源库系统。备课组其他成员按照电子教案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电子备课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具备个性的电子备课资源。 加强教学反思,建立教学反思定期交流机制。教学反思的基本架构包括基于个性备课资源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建立个人、集体的教学反思库。个人教学反思并入教学反思中个人部分,集体教学反思由备课组统一撰写,附在电子备课后。将两者上传至教学反思资源库。同时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成员开展教学心得方面的研讨,做到讨论有主题、研讨有记录。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把“青蓝工程”等落实到行动中。学科组建设要形成老、中、青搭配,重点培养年轻教师的建设思路,切实打破教师群体中长期存在的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的倾向,让青年教师能在结对教师的指导下,在全组同事的帮助下吸收经验教训,从而迅速地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教师个人层面 加强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普通教师缺少的不是丰富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但是真正能够站在理论高度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却少之又少。把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必将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理论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的教学改革更富有成效、更富有先进性、更富开拓性。 加强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的范围应该进一步细化,应该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等,是对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教学设想、批改作业等每个完整的学时的教学思考和教学创见,要有所惑、有所想、有所得。 加强备课听课,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在学校总体的“青蓝工程”、“三立工程”、“教师论坛” 等支撑下,主动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开设公开课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汲取别人的教学长处,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四、加强对电子备课管理,是提高电子备课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何在电脑硬件不断升级的基础上,提高学校的“软件”水平呢?电脑进教室、电脑进办公室面临着一个管理的危机,电脑也往往被充分运用到娱乐当中,如打网络游戏、看在线电影、网络聊天等,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全面的电子备课制度,用制度管理电脑的无序使用,用制度约束人的不良行为。 学校对传统的纸质备课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中,有些可以借鉴到对教师的电子备课管理中来,例如,定期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案评比制度等。同时,针对电子备课的独特性,还要强化对教师备课的过程性管理,采用电子备课后,备课还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教材的阅读、教学参考资料的消化、教案的形成和课前的准备工作。为了防止将网上教案下载后修改,学校还要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备课模板。对第二年重上的内容,要更加重视教案的重新设计与修改,虽然花在“写”上的时间少了,但备课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减少。另外,还要规定,多媒体课件不能替代教案与教学设计。还要加强课堂教学随机调研制度,因为,检验备课质量高低的最好办法,就是看教师最终课上得质量高不高。 电子备课是植根于集体备课制度基础之上的备课形式。检查重点,一是检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的情况,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过程的情况。二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时检查。三是对各备课组所建资源库的检查。纸质教案在实施电子备课制度初期是还要的,检查的重点在“教学反思”这块。 五、建好管好电子备课资源库,是实施电子备课的必然要求 电子备课实施初期购买一定的教学资源是必需的,是教师顺利进行电子备课的台阶。基于实用与节约的原则,教师通过辛勤努力,自己创建的资源库是极其宝贵的,必须保管好、维护好。 电子备课资源库按如下的分类建设保存较好: 1、电子教案资源库 电子教案就是将原来纸质载体的教案输入到电脑中,并以WORD文件格式保存。这种基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设计的电子教案应该是覆盖全部新教材章节的系统化教案资源。 2、电子课件资源库 电子课件,就是教师个人或群体把一些比校适合于多媒体、网络环境境况下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Aurthware、Flash或网络形式的课件。这里电子课件资源务必与电子教案资源库进行搭配,否则多媒体的适用性就会受到质疑。电子课件对于计算机水平和网络综合应用水平较高的教师比较喜欢采用。在建设上,可以按步骤逐步推进。 3、电子试题库 各类考试及测验能够及时反馈我们教学的成效。但往往出试卷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如何来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构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电子试题库显得尤为必要。基于现实的技术开发实力来讲,最佳的途径就是购买试题资源库系统,做好试题的输入和整理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应该切实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原创试题的创作。 4、元数据资源库 为了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其中对元数据的定义为用于描述学习资源、数据对象、学习技术系统构件特性的结构化数据。简单地讲,就是符合教育资源库建设规范的能够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的“模块”。新课程电子备课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提高备课的成效,必须建立元数据资源支撑系统,避免教师查找资源上的无序和时间上的浪费。 5、教学反思库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 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参与新课程试验的教师,更应该把自己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及时总结,为更多的新课程实践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将上述各库内容保存在校园内网服务器上,既能做到优秀资源在校内得以共享,又能防止特色资源的“外流”,保持学校竞争优势。 电子备课制度的实施是一项新事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努力实践探索,电子备课制度的实施前景光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