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其他论文之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冯长青 胡晓霞 文化是一片土壤,也是一种力量。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重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共同营建和积淀。白石坳小学2004年就着手做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并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打特色,持之以恒地开展了下来。八年风雨历程,八年深厚积淀,养成教育已锻造成学校特有的文化,为全体师生所接纳,为广大家长所认同,成为揭示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见证和标志。 一、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多种好习惯在良好氛围中形成。 1、行为倡导自律,关注“三个走进” 纯真烂漫是儿童的天性,好动散漫是小学生的共性。如何让留守的孩子在校园里保持应有的天性,克服不应该存在的共性,对于白小人来说是一种挑战。老师们既不能用非人性化的手段一味的桎梏学生,也不可能过分姑息和迁就孩子,需要的是既有理性的对待,更有人性的关怀。为此,教师们在钻研教学的同时,抽出大量的精力研究孩子们的心理,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之后,很多教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做孩子的朋友。老师们最成功的做法是:与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孩子们一起做体育锻炼,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观察他们平时的举动,肯定进步的每一点。当孩子觉得老师不再是暗地里的警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者,不再是唠唠叨叨爷爷奶奶时,你才算是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才算成为了他们真正的朋友。 (2)走进孩子的生活,成为孩子亲近的人。留守儿童走进学校的大门,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家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孩子生活起居所应有的全部责任。走进孩子的进餐生活,帮他们克服爱吃零食,不合理膳食的坏习惯;走进孩子的寝室生活,陪他们读书看报,讲故事,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好习惯;走进孩子的课余活动空间,陪他们一起追逐嬉戏,放松心里,减轻压力。 (3)走进孩子的认知领域,当孩子的“知心老师”。小学生的心理单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尚处启蒙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对问题的看法,对理想的追求不可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和定位,更谈不上行为的自律,语言的自范,处事的自省。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以仁者之心,以亲者之道,以智者之察,引导孩子认识真善美,识别假丑恶;指导学生对事、对物、对人做出正确判断;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价值观。 2、学习引导自主,突出“三个加强” 学习是孩子们上学的根本任务,提高考试成绩是教师工作的核心目标,教师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的一点是要解决学生愿意学的难题。基于此,白小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教为不教,学为自学,为自主发展奠基。 (1)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多项素质的培养。课堂是师生心灵互通的最佳园地,是智慧相互碰撞的理想场所,学生大多知识是从课堂上获得的。如何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白小人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交流氛围,亲密的合作交际是现代课堂必须具备的特点,于是打造阳光课堂,塑造鲜花学生,造就微笑老师等一系列课堂建设要求应运而生。学生执教,分组学习,探究合作,实验推断等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在白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在课堂上处处得到体现。 (2)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心理承受力等多种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学校文化活动是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实施学校文化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们通过各项有益的活动,拉近学生与学校、教与学的距离,学校每年定期举行的校园集体舞、文艺汇演和学校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讲座、辩论会、主题板报等,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自2008年起,学校政教处期期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活动月主题活动,“ 感恩教育”主题教育活动,“1+2”师生帮教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活跃了学校气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空间。 (3)以特长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特长能力的培养。大课间活动在白小坚持了十四年,低年级以跳绳为主,兼学美术,舞蹈等,中高年级以排球为主,兼学武术,乒乓,器乐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011年11月全县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300人校园舞表演和排球比赛等多项全县第一,50余名学生志愿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展示了白小学生的风采,同时起到了宣传白小的“名片”作用 ,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3、生活教导自理,落实“三个到位”。 生活自理对于现阶段的独生子女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又是一项必须具备的素质,必须学会自理,学校上下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是培养自理能力的起始天。培养自理能力确保了“三个到位”: (1)教到位。不厌其烦地教,天天时间固定,环节不减少。教叠衣被,教洗澡洗衣,教就寝安全等等; (2)评到位。坚持不懈地评价考核。保育部负责人每天带保教老师对当天参评的学生进行考核评比,并在进门处公示; (3)比到位。定期定项目比赛,推行周赛,月赛,期赛,总决赛,总决赛,冠军可拿到学校颁发“十星”荣誉奖。通过这种活动和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到自理能力培养中,事半功倍,效果显著,每一名学生都基本掌握了独立生活的技能。 二、养成教育特色文化深厚积定,学校人文精神和文化风采得到彰显。 养成教育理念植根于学校,养成教育举措落实到平常工作中,养成教育的实效也由此而产生,形成了白小独到的养成教育文化特色,更彰显了白小教师团队和谐共进,知难而进,拼搏奋进的治校精神。 1、表层的物态文化主题鲜明,富于感召力。 物态文化是以物质的形态,并赋予鲜明的主题,存在于学校的各个空间,可以让人直接感受到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感召力,长期耳濡目染,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向预定目标转化。白石坳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物态文化,在校园的各个空间系统展示出来。“八子图”文化长廊气势恢宏,孔子、孟子等先哲的雕像镶嵌其上,“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无时不在影响学生;“四纵三横”的文化走廊,学生徜徉其间,无不被“崇德、知礼;笃学、慎思”等层次分明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所熏陶,“行为自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养成教育核心理念,学生天天耳濡目染,赋予学生无声的激励造型别致的绿化景点,矗立校园的香樟,构成了校园优美的图画,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学校,崇尚生态自然。 2、浅层的行为文化影响深远,彰显学校个性。 提出行为文化概念的学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余清臣教授,他在《学校文化学》一书中,着重论述了行为文化的概念和内容,他认为行为文化应包括师生行为和课程两个层面。我们非常重视行为文化建设,利用养成教育这个载体,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举行各类主题德育活动,开展少先队礼仪标兵评选等系列途径,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语言的规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校园内外表现出来的风范为社会大众所称颂。见了老师,长辈,同学问声好,见了客人鞠个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子之间友好相处,亲热有加。校本教材《学校主题班会案例》、《小学生国学经典读本》的问世,拉开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序幕,凸显了学校落实新课改要求,彰显学校个性。每当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来校,看到学校编写的教材,目睹学生有礼有貌的行为,无不投以称赞的目光,白小“崇德知礼”的育人理念也因此产生深远影响和效应。 3、中层的制度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人文与规范的统一。 制度作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律条,有很多特性,其中全面性,指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是制度的主要特征。学校制度应该是民主化的产物,高度体现人文和规范的统一,只有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同,历经长时间检验,并能自发内化成师生的行为的制度,才可定义为具有文化特征的制度。学校制度应涵盖学校的各个方面,富于全面性,系统性,白石坳小学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宏观的从办学章程到各块的管理办法,中观的从班主任评价办法到任课教师岗位目标评价方案,微观的从一项活动的规则到一位责任人的目标责任书,样样齐备,无一或缺。很多制度历经了十五年的检阅,通过逐年的修订,已成为无可挑剔的指导学校工作开展的文本。这是制度文化建设的最好体现。 4、深层的精神文化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德育彰显办学特色,文化展示学校风采。在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特色学校创建和文化建设的今天,我们通过整体策划、逐步实施、定期更新,并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合理处理学校德育与文化的关系,建构了养成教育特色模式,打造了适合养成教育有序推进的文化空间。我们的养成教育文化建设,滋养了学生们的人文气质,真正实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且通过这一窗口,向外展示了我们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全托留守儿童学校。在学校“重创新,强发展,扬特色,铸品牌”办学思想的引领下,牢记“为社会培养习惯优良好的基础性人才”的使命,用坚实的步伐推动了学校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