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培养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长时探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培养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长时探究

小学科学论文之培养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长时探究 【论文摘要】好奇是发现的动力,怀疑是创新的序幕。好奇心是指 孩子对某种现象新奇而产生的兴趣,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 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对于学问的精进、事业的成功,有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孩子对某事或某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正 是对该事物产生兴趣。科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 象科学家一样,对科学和生活的不倦思索,自动自觉地探究,用个人独 特的角度观察世界,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关键词】培 养好奇心 长时探究 创新思维【正文】作为一名兼职的科学教师,要真 正“教”好科学,困难重重。既要直面专职科目的考试压力,还要无限 拓宽每周最多两节科学课,一共才 80 分钟的学习时间。兼职科学教师 四年以来,我发现,教学的关键是:抓住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和浓厚 的兴趣。好奇心,是指孩子对某种现象新奇而产生的兴趣,而兴趣是人 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对于学问的精 进、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孩子对某事或某物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对该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忙忙碌碌的 大人来说,这个世界的万物存在平淡无奇,因为他们已经变得熟视无睹 了。科学教师不能把这种理所当然的目光也放在儿童身上,而是要激发 他们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性,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孜孜不倦地 探究。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切入点——让孩子的好奇心驱动 探究。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让课堂充满奥秘的气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认为:“惊奇行为,似乎只是当知觉同我 们充分固定的概念世界有冲突时,才会发生。每当我们尖锐而强烈地经 历到这种冲突时,它就会对我们的理性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这个理性 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感的一种抑制--对‘惊讶’和 ‘奇怪’的不断的摆脱。”因此,他主张:应该让儿童和学生们,多看 具有直观兴趣的实验,以激发好奇心。例如,在教《热胀冷缩》时,为 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首先是用喷泉实验激发的兴趣,引入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提出问题)导出了液体的热胀 冷缩——猜想:是水受热膨胀的原因吗?(思考)一步步让学生思考, 然后让学生动手验证。这样的课堂学习充满乐趣,孩子充满学习动力, 有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教学效率高。 一个能引起儿童好奇与追求的 实验,比从抽象思维的闷罐里得来的二十个公式更有价值得多。其实, 不只是有趣的实验才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有趣的大自然,奇妙的动 物、植物、机器,都可以引起儿童极大的求知热情。如这张红血球的的 照片,学生开始会以为它们是无数红色的糖果。教师进而吸引学生不断 思索:什么是红血球?它们在哪里?它们有什么作用呢?红血球怎样工 作呢? 平时,不难听到学生这样的提问:人为什么要呼吸?米饭为什 么发霉了?为什么我的金鱼会死掉?等等。看似简单而又幼稚可笑的问 题,却是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就可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四年级的《力与运动》这课时,我为了让学 生了解力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球、风车、扇子、自行车等实物, 还提供了用铅笔和线自制的人工重锤。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看一看、想 一想、做一做,准确认识了力对物体运动、静止时的作用。结果,实验 效果不错。又如在研究霉菌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物体发霉”的 概念,我不仅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容易发霉的食物如:面包、苹果、白 菜、米和鱼,又选择了衣服、书本、木板等较少发霉的物品,还选择了 塑料、金属等不易发霉的物体,这样,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对霉菌 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二、让长时探究主宰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 识。关于怎样培养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有过精辟的论述。 他认为:好奇心“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外,主要需要自由; 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 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丰富 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 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创设适宜环境, 对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科学课 堂实施“长时探究”。1.以“好奇”为敲门砖,鼓励学生长时探究。“长 时探究”是指在科学课堂内给予学生较长时间的自主探究长时探究。除 了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如在上《我来 做个小开关》一课时,教师先出示手电筒,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开关, 并演示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断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 浓厚的兴趣,大家急于想做个小电灯开头试试。这时,我为学生提供制 作材料,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开关。小开关做好后,紧紧围绕怎 样使灯泡亮起来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 探究,发现开关通电的奥秘。由于做开关的实验操作性强,学生兴趣也 足,探究的积极性高涨。2.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长时探究式学习,指导者要“精讲”,尽量让孩子们多想、多讨论 和多动手。教师要提供现形的教学突破口,注意直接探索主题,为学生 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动手探究。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 注意关键性的指导。当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所有的动手实践和实 验操作,都是为“动脑筋解决问题”服务的。换句话说,一堂好课,必 须让学生的思维真的有所发展。例如,在讲气体热胀冷缩的时候,可以 用三个瘪的乒乓球,其中一个用小刀割开一个小缝隙(生活中经常会遇 到乒乓球被踩瘪的事情)——思考怎样使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学生 已有的经验解决:用热水烫——发现问题:其中有一个没有鼓起来,为 什么?——新的问题:是否气体受热膨胀呢?——实验验证:套着气球 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看见气球鼓起来——得出结论。科学课堂中,学生 不但动手实践,同时也在不断动脑思考,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 思”。3.以“解疑”为目的,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从激励兴趣到长时 探究,其实是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转变。 学生自行探究解答疑问,获取知识的活动是在课堂内,在有限的最长时 间里,进行有目标的研究。比如《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有什么物体是 能被磁铁吸住的?什么是吸不住的?孩子们只有一个一个不停地去试。 又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我让学生自主动手去做实 验,证明是浮还是沉?要怎样的液体才能使马铃薯沉?怎样的液体才使 马铃薯浮起来?假如是硬币,能不能使它在水中浮起来呢?经过多次讨 论和实验,大家终于想出很多成功的做法,其中一种是:装满一碗水, 先用纸巾托住硬币,轻轻地放入水中,再用筷子向水下方向,慢慢地把 纸巾抽出,于是,水的张力就把硬币浮在水面上了。 在动手的过程中, 孩子已经是一个小“科学家”了,除了课文知识,他们会将知识运用到 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学,既主动又生动,有效地锻炼了儿童认识客观 事物的本领。所以,教师在指导探究活动时,使学生感到你与他们同在, 但又不能依赖,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他还应以自己的神态、 动作、语言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使他们积极的探究。在此过程中,还 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分析学生的认 知规律。三、让好奇心无限延伸,推动学生的创新实践。2010 年 10 月 26 日,由新加坡贸易与产业部及教育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户外教 育(Outdoor Education)”大会在新加坡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好 奇的乐园”,寓意是当儿童探索周围世界时,好奇心将渐渐变成兴趣, 最终将演变成从事某项事业的热情。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 要手段。但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吸取新知识或学以致用,就要 无限拓宽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空间,由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使科 学教育达到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联系,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 锻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发展个性,收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所以,在组织兴趣小组,开 展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同时,我设计了以下五大项活动:1.在校内外, 安全收集、制作本地的动植物标本,认识动植物,了解大自然的一草一 木,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意义。2.充分用废旧物制作学具、模 型等,变废为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小制作、小发明和生活用 品改良项目,定期举行“我爱创新小发明”作品展示。3.到花园、水 厂、博物馆、科技馆、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 结合科学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多观察、多思考。4.鼓励 学生动笔、动脑,把创新的想法和做法记下来,以班级或级部为单位举 行“科技小论文”活动,用手抄报、板报、广播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创 作的平台。5.在校内开展航模、简易智能机器人等研究项目,挖掘孩子 的科学理论和操作潜力。课外活动越有趣,越接近生活,就越能锻炼学 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 创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 生活中,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出学生乐于对各种现象提出疑问,产生新 发明、新发现。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肩负重担。好奇是发现的动力,怀 疑是创新的序幕,好奇心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好帮手。孩子怀着好奇心去 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和观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 主探索世界奥秘”的实践机会,鼓励“怀疑、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 科学引路人的作用。【参考文献】1.《科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探索浅谈》许维荣 3.《加强科学课外 探究活动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宁海县深圳镇初级中学 周 绍杰 4.《如何保证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探究》 吴韦春 (2011 年 3 月《科 学课》杂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