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浅谈声乐歌曲中节奏和旋律对情感的作用
音乐论文之浅谈声乐歌曲中节奏和旋律对情感的作用 声乐作品中能直接影响作品情感无非是作曲家给的表情符号。这是最简单易懂的。除了作曲家给的表情符号之外,其实作品中的节奏与情感也能很好的控制情感。我个人认为歌词.旋律.节奏是控制作品情感的重要因素(由于表演者对歌词理解各不相同导致对情感处理的不一致,所以本文就不对歌词加以说明)。我们平时的练习中往往忽视了旋律和节奏的细微变化,常常导致情感处理不到位,歌曲情感的不完整。音乐情感是构建音乐形象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情感的音乐元素有很多,除了作曲家给我们的表情符号外还有很多直截了当的方式,节奏和情感就是众多方式中相对重要的两种方式。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往往忽视了旋律和节奏的细微变化导致了对歌曲情感理解的不完整。其实有很多东西已经表现在谱子里面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节奏它表明了歌曲的运行速度,有时它把歌曲表现的细腻.柔软.富有弹性,有时又把一个音符(或多个音符)拉伸的很长给歌唱者足够自由的发挥空间。旋律也是一样的,有时它活泼可爱.天真烂漫,有时它神经敏感紧小慎微,还有的时候它衰老缓慢.行动迟缓。节奏和旋律是天生的一对它们密不可分.形影不离.灵活多变。能表达复杂烦琐的情感,在这方面它们不输给任何的表达方式。 一、节拍的强弱规律与歌曲情感的关系 每当我们拿到一份谱子的时候我们都先要看看调性,节拍等等一些有关歌曲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的理解乐曲。一首声乐歌曲的节拍就是整个曲子的运行规律。比如四二拍子的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第二拍弱,如果中间没有转调的话就一直以这个强弱规律从头到尾。有时候根据曲子的需要还会有弱起小节,就是指在一小节的第二拍上开始的整个歌曲,通常这样的歌曲都是比较柔和的。比如戈斯托尔多谱曲的意大利艺术歌曲《被禁止的音乐》(Musica proibita)它就是典型的以弱起小节开头的歌曲。这首歌曲是四四拍子的,四四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本曲的开头就在最弱的第四拍子上。在这一拍子上还标有作者给的表情符号(quasi parlato)翻译过来就是用进似说话的方式来演唱,下面的个歌词是:“每天夜里在我的阳台下面”。这段是描写了一个少女夜晚轻轻诉说自己的爱情故事,这样看来歌曲以弱起小节开头就完全的适合本首歌曲的情感要求,能表现出少女的害羞和对爱情的渴望,符合了作曲家的要求。作曲家有的时候还喜欢用符点音符来修饰歌曲,对歌曲的情感加以强调和加强,普契尼的歌剧中有一个男高音咏叹调《永别了,爱恋的家》(Madam Butterfly)其中有一句为了强调相同一句词,表现出当时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就用了符点音符来装饰。这首咏叹调也是四三拍子的,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这段歌词是这样的“快逃掉,快逃掉!”。“快逃”占据了一小节,单独的“掉”字占据了下一小节的第一拍也就是一小节中的最强一拍,但是后面还有一句“快逃掉” 这三个字,根据剧情的需要后面的三个字应该比前面“快逃掉”这三个字力度相等甚至更有力度。可是前面“快逃掉”三个字中的“掉”字已经占据了一小节的第一拍(也就是一小节里最强的一拍),考虑到剧情和情绪的连贯又不能把后面的两拍(第二拍的弱拍.第三拍的次弱拍)全空掉,作者就在第二拍子上加了符点,这样表演者唱起来就不会比前面的三个字弱了,因为拍子的时值变长了二分之一,所以造成了和前面的第一拍一样是强拍(甚至比第一拍还要强)的现象,这样以来就符合了剧情的需要,使情感得到了延续又起到了渲染丰富的作用,给演唱者和听众更舒适的感觉。作者还经常运用的节奏还有三连音,三连音就是把一拍(或者是两拍)平均的分成三等份。中国作品《拾彩贝》中就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充分的表现了海浪的涌动,歌曲的情感就像这海浪一样一浪一浪连绵不断起起伏伏,跟随着三连音不断的运动,在加上旋律的变化,把歌曲的情感展现到及至。切分音也是变化情感的一种常用手段,切分音就是把重音由前面移到中间使起情感在歌曲中达到特定的效果。比如歌剧《托斯卡》中的永叹调《奇妙的和谐》(Rrcondita armonia)这首咏叹调是八六拍子的,也就是说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一般速度较快的歌曲长用这个节奏)。歌曲从一开始就是弱起小节(而且还是一小节中最后一个音符的后半拍子,说明这首歌是轻声近唱 的,一般轻声近唱的歌曲速度不是很快我在前面提到过),紧跟在后面就是下一小节的一个四分音符(也就是两拍)后面就是一个切分音,这个切分音占用了后面的四拍(一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一个八分音符)强弱规律就变成了强弱强弱了(因为这小节四分音符占用了头两拍,后面是一个八分音符弱拍这就是切分音的第一个音符,然后又是一个四分音符的强拍这就是切分音的第二个音符,在后来就是八分音符弱拍这是切分音的第三的音符),这样以来歌曲就像是一个四二拍子的了。作者的意图很明显八六拍子是像舞曲一样富有动感的然而这首歌又是一个相对舒缓,抒发情感的歌曲,不需要过分活跃。(也就是说内心的率动是八六拍子可实际率动是较舒缓的四二拍子),歌曲虽然是八六拍子但因为加入了切分音而变成了拥有着四二拍子节奏特点,更好的表达了歌曲的意图,避免了情感过快的流动和跳跃,在节奏上完美的展现了歌曲所需要的情感韵律。像这样的作品还有歌剧《路伊纱米勒》中的咏叹调《往昔夜晚多宁静》歌曲开头伴奏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和旋,但唱的都是四分音符。这就要求歌唱者心里唱的是由同一音高组成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实际上唱的是一个四分音符。这样表现的情感更丰富,更充满了戏剧性,加深了矛盾冲突。像这样的节奏情感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旋律与歌曲情感的关系 旋律是表现作品情感的又一关键因素它的高低变化直接的影响了情感,它是以个体音符为单位的,多个音符组合在一起才是旋律,在一首歌曲中想要表现任何东西都离不开旋律,它很少个人单独行动,高高低低的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它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它能表现大到风格、流派,小到复杂的歌剧场景、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每个剧情、人物、事件、都有他们自己的旋律特征。歌剧《卡门》(Carmen)中在序曲里面就由低音乐器就奏出了“卡门”特有的主旋律,这代表着卡门的魅力和她悲惨结局的主题,将在整个歌剧中一再出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一出场就有一个旋律一直反复的出现,在后面只要费加罗一出场就不断的演奏这个旋律,充分表现了费加罗的机智.多谋.勇敢。各种不同的旋律组合方式更丰富的表现了情感的变化。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Der Ho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中就用了连续在一个音高上做跳音和连续三度四度的跳跃(华彩)来表现她复仇的决心,又用连续的三连音组成的在一度之间不断跳进变化的一长串音符来表现她费劲心思用假话来欺骗王子,让他去杀死她所说的魔鬼撒拉斯特罗。本曲最后的一个(小字1组E)更表现出夜后复仇的决心。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咏叹调《林中小鸟》(Les oi seaux dans la charmi lle)更用五度和六度的大幅度跳越表现了木偶人像小鸟一样轻盈、自由翱翔的感觉。还有艺术歌曲《夜莺》先是相对较底的音徘徊然后在加以五度的跳音来模仿夜莺的叫声,曲调婉转悠扬美丽动听情感细腻柔和。再有以维瓦尔第(Viradi)写的艺术歌曲《Dell aura al suaaurrar.》以速度快、音符排列密集跨度不大,但依次递增或者递减,轻快、活泼、热烈、情感丰富主要以赞美生活为主,宗教色彩比较浓重。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我心花怒放》整首咏叹调是有女中音完成的曲调悠扬低婉,没有高音的花哨,有的是平和稳重的中低声区。 三、节奏与旋律对歌曲情感的影响 就现在看来不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非常注重利用节奏与旋律的搭配来表现歌曲的情感,使歌曲达到作曲家想要的结果。一个好的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搭配是完美的。因为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不是语言能完全展现出来的,所以我只能简短的谈一谈他们对歌曲的影响。拿黄自先生写的《思乡》为例子,节奏是四四拍子的,降E大调,不过在曲子的一开始(不论是伴奏还是演唱)第一个音都是升F,下一小节还有还原E,伴奏和主旋律都有中国五升调式的味道,整首歌没有太幅度的音高变化,曲调线比较平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歌曲的伴奏旋律和主旋律如果分开演奏和演唱的话单独都是自成一体的分开单独演奏都可以,这又有点像德国的艺术歌曲。从节奏上来看伴奏和主旋都是弱起小节,主旋律的前两小节节奏是这样的:空拍过后均匀的排列着三个八分音符,下一小节两个四分音符(也就是两拍)空了一个八分音符后,又是三个均匀的八分音符。这两小节节奏在曲子前半部分中反复出现。这样的写作方法是歌曲感情流动性强,情感在这首歌里体现的细致入微。到了歌曲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三小节伴奏全部采用八分音符的和旋律的整个情绪跟着硬朗起来,情感波动,在配上旋律的层层升高使情感也跟着不断的抬升。最终在歌曲的第二部分的第四小节有一个情感的高潮,在这个小节里第一个强拍是整首歌曲中最高的音,时值也是最长的(这里就作为了歌曲情感的最高点)。在后面的几小节中旋律开始下降,节奏多用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的歌曲的情感随着旋律和节奏慢慢变的平稳一直到结束。歌曲情感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节奏和旋律只是一种促进情感变化的一种方式,另外怎么理解歌曲的情感还跟个人的艺术、文化、道德修养、以及阅历的丰富等等有关注。注重个人素质的加强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