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乒乓球弧圈球的实战技巧与心得
乒乓球弧圈球的实战技巧与心得 乒乓球弧圈球的实战技巧与心得 1、弧圈球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要掌握和运用好此技术,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洞悉 它的构成要素,然后使之合而为一。这就是学习法中所说的:先分析,再综合。 2、弧圈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稳,然后是转、快。要做到既稳又转、既稳又快,就必须形成 一个稳定的发力机制。 弧圈动作的分解与合成 1、在腰和上身不转动的情况下,人成预备击球状站立,大臂从贴近身侧带动小臂向上挥动 (特别注意:这是在一个平面内的挥动),那么整个手臂所挥动过的平面可以与地面形成 0 到 90 度的各种夹角。(高吊与前冲的区别之一就是球拍前倾角度的不同)。可以说,这样的大臂 带动小臂在一个平面内的挥动就是弧圈球中整个手臂经过的路线,但还并没有形成内切形的 弧线,手臂和拍面还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运行。 2、恰如其分的预摆:腰带动右肩左转(一般转过 20 度左右),右肩稍稍低于左肩,大臂自 然贴近身侧,千万别随意或故意向后拉,相对固定手腕,并根据来球特性和自己使用什么样 的弧圈(高吊或前冲)控制好球拍的前倾角。此时身体重心在右腿。这样就形成了预摆,要记 住:正确而稳定的预摆是弧圈技术动作完整正确和发力稳定的必要前提。 3、成预摆后,支撑腿要蹬实。(许多书上说要蹬腿,看了照练,往往过分发力蹬腿,身 体被蹬得往上串,导致重心猛地上冲,造成手臂发力过猛,常常拉飘。孔令辉的蹬腿动作极 为讲究控制,所以看上去很协调,平衡;而有的球友蹬腿过猛,还没打到球,人已经散了架, 那样会稳吗?)所以,要蹬实,保持起动前瞬间的重心稳定,然后,腿蹬实,助腰转、腰带肩、 肩带大臂、大臂带小臂,手腕相对固定并控制好球拍的前倾角。更简单地说:腰一转,拍就 动。肩、肘、腕三个关节是力的传送点。这个过程,就把两个动作合而为一:腰肩的横向转 动和手臂与球拍在一个平面上挥动相结合,球拍的内切弧线已经基本形成。 弧圈技术的内在发力机制 1、击球前的匀加速发力 腿要蹬实,支持腰匀加速转动,在肩、肘腕关节的带动下,球拍呈一定的前倾角向前上 方作匀加速运动迎击来球。 2、击球时的突然变加速发力 当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间,小臂借着重心转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内收,(此时腰、肩、大 臂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适当收紧,肘关节依旧保持弧线运动,并成为小臂内收的支点和 轴),此时要保持相对固定的手腕和拍形,根据来球,微调球拍前倾角,打磨结合,适当运 用中指顶拍的力量。整个身体的感觉是适度绷紧状态。 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击球是弧圈发力稳定的最关键所在。能够用重心转移的力量来击球是 很舒服的,有些球友拉不上球反而感觉吃力,就是因为没有用球与拍撞击和摩擦所产生的反 作用力来抵消部分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力量,从而用身体和手臂硬生生地收住这种力 量,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3、击球结束后的还原放松 打磨结束,球离拍而去,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部分力量被球卸去,但毕竟是部分 而已,所以必须用左腿支撑和收住手臂来缓解剩余的力量,并放松身体、手臂和手腕,调整 步伐,呈还原姿势迎击下一来球。 弧圈球的发力方向 1、向上与向前 整个手臂挥动平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是向上拉还是向前冲。一般与地面成 70 到 80 度角时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与地面成 40 到 50 度角为向前拉(即前冲弧圈)。但由于 很多前冲弧圈是打磨结合的,有了打的撞击力,球脱拍较快(这是相对于纯粹摩擦的前冲弧 圈),所以,50 到 60 度的前倾角击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 向左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内钩腕;向右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外伸腕;向中间拉时, 在起动时保持直腕。 弧圈击球点和击球时机 1、击球点 右腰侧上方与腰的距离约一肘半,与身体所在的平面约成 45 度角处为最佳。 2、击球时机 前冲弧圈 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个人认为最好是与网差不多高的下降前期击球为最佳。因为此 时最适合主动发力打磨,而高点期击球若是拍形控制不好或大力前冲极易打出台。特别是业 余球友,更不提倡在上升期击球,我认为这样的击球风险太大,对方来球下旋强则极易拉下 网,下旋弱则极易拉出台。若对方来球不很高,短而转,业余球友去拉上升期,成功率实在 太低,还不如在下降前期拉一板中等力量的前冲为妙,因为此刻必然比上升期离球台端线要 近,容易拉上球。 对于弧圈,为三句话:腰肩的转动,带动手臂挥动平面成弧线运动;重心转移带动小臂的 挥动中突然加速击球;手腕不要乱动,应相对固定,控制好前倾角和方向,中指适当顶拍, 打磨结合。 《》 乒乓球弧圈球的实战技巧与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