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课的兴趣化和能力化
数学论文之数学课的兴趣化和能力化 教中专的老师都有体会,有相当一部分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兴趣,感觉到学数学是越来越难了。我在教学中就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一年级上课时多能认真听讲,二年级时是半数做到认真学习,三年级时能有少数学习的就算不错了,可见学生对学数学的热情在逐渐下降,学习成绩也是逐年下滑。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提高中专学生的数学成绩,关键是调动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他所关注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成功。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联系。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 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对于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应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并积极地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让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成为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改变授课方式,变换教学角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的传知方式,创造出更多生动而鲜活的课堂。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侧重点,掌握学习方法。比如,教学较复杂的计算,只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则行,重点要教会学生如何估算,如何使用计算器。 其次,是变教师“多讲”为“精讲”,变学生“多听”为“多做”。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极易引起学习疲劳,因为教师多讲,学生的思维也就受控于教师的思维,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掌握”下,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只有把时间交给学生,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学生与学生交往、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中提高学习兴趣。 然后,是变学生的单干为学生的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不但可以培养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率,让全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这样通过课堂方式的转变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可以成立学习互助组,促进共同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1.上课时,首先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启发引导、数形结合、一般与特殊相结合、讲练结合等方法,重点分析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进行分析、推理、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习惯。 2.在近年来授课内容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把一些较简单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学,同时要求学生每堂课前预习,做好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三个环节。这样可解决内容多与时间紧的矛盾,使学生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并增强了参与意识与积极性。 3.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公式、法则。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是数学运算的依据。数学运算的实质,就是根据有关的运算定义,利用公式、法则从已知数据和算式推导出结果。在这个推导过程中,如果学生把概念、公式、法则遗忘或混淆不清,必然影响结果的正确性。学生运算能力差,普遍表现为运算不正确,即在运算中出现概念、法则等知识性的错误。 例1 选择题 数集X={(2n+1)π,n是整数}与Y={(4k±1)π,k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 A、X Y B、X Y C、X=Y D、X≠Y 误解:很多学生判断为X≠Y,也有判断为X Y或X Y,这是由于对于用字母表示奇数集的概念不清楚,对于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之间的关系模糊。也不懂得可以对字母n或k取0,±1,±2,…,用列举法表示数集X、Y,以判断X与Y之间的关系。 解:奇数集既可以表示为{(2n+1),n∈Z},又可以表示为 {(4k±1),k∈z},正确答案为C。 上例说明基本知识(概念、公式、法则等)的遗忘或模糊,会导致解题中出错。 3.要求学生掌握运算层次、技巧,培养迅速运算的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结构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夯实” ,打好基础,切不可轻视那些简单的、基础的运算。在每个层次中,还要注意运算程序的合理性。运算大多是有一定模式可寻的,这便有呆板的一面。由于运算中选择的概念、公式、方法的不同,往往繁简不一样,在这种意义上,又有它灵活的一面,往往由于运算方案不同,有的繁琐容易出错,有的简便合理,运算迅速正确。要做到运算迅速正确,应从合理上下功夫,例如,解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类似这些程序,反映了该运算的规律性,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些规律,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是“胡猜乱碰”。因此,教学中要发现和及时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有计划的训练,进一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运算速度。 数学运算只抓住了一般的运算规律还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因为在运算中,概念、公式、法则的应用,千变万化,对象十分复杂,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常常出现预想不到的麻烦。教学中要认真处理好“常规”和“技巧”的关系。常规是技巧的基础,技巧是常规的升华。首先要把精力用在掌握规律上,同时对常用的技能技巧也应给以足够的训练和介绍。平时要让学生注意收集、归纳、积累经验,形成技巧,以提高运算的迅速性。 4.平时要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口算能力。运算过程的实质是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运算的灵活性具体反映思维的灵活性:善于迅速地引起联想,善于自我调节,迅速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学生要想避免在运算中采用较为繁琐的方法,就要提高思考问题的灵活性,能够随机应变,不落俗套,善于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迅速及时地调整思维结构,选择出最恰当的运算方法。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它无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运用较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好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