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生活化的探究
数学论文之数学生活化的探究 数学生活化的探究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二小学 李小红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一直以来,传统的灌输式、问答式等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理论价值,轻视实际应用价值的观念。使得数学脱离儿童的生活,与现实相差太远,真正来自现实世界的数学问题,难以进入数学课堂,学生只能在机械的技巧训练中学数学。久而久之,数学就给学生烙上了抽象、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以至对数学望而却步,听而生畏。如何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让他们在充满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的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许多数学问题就发生或潜藏在学生身边,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自主发展、自我创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并不是神秘莫测。同时,让学生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唤起他们对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 “存款中的数学问题”时,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张姨走进银行,站在“人民币存款利率表”的电子显示屏前,思索犹豫……随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看懂了什么?你们知道张姨当时在思考什么吗?”片刻,学生马上揣摩到,张姨正在考虑:“存几年期的?怎样存最合算?……”一连串的问题从学生口中直奔出来。他们跃跃欲试,都争着帮张姨出谋划策。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传递的信息是巨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开放的。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二、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知识内涵。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因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局限,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良好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更为肤浅。所以,作为教师就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机械演练”,而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利用观察、比较、描述、操作、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领会知识的内涵,拓展知识的外延。如:教学“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 时,为了让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让学生制作模型,并找出身边大小相若的物体。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判断,增强直观认识的深刻性,使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当学生学习了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动手度量和计算窗户的面积。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布,还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布对拉,两幅窗帘中间应有重叠部分等等。三、活用教材资源,培养应用意识。现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较普遍地存在着诸如题材老化陈旧,数据过时,情境生硬,缺乏现实意义等弊端,远离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教学时,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改组,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增添数学的生活气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发现教材中虽然也出现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但与现在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带来不同类型的饮料和酒的商标纸,让学生观察商标纸,找出一个相同的符号“%”。商标纸提供的信息:珠江啤酒的酒精度是3.6%;石湾米酒的酒精度是29%;百年糊涂酒的酒精度是33%;长城干红酒的酒精度是12%……这样,抽象的百分数与学生贴近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投入,兴致甚高,很快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突然,课堂里传来了同学们的说声和笑声:“怪不得,我爸爸喝一杯百年糊涂酒就糊里糊涂了。”“嘿!我爸爸把一瓶啤酒干了还挺神气呢!”……我立即把握时机,诱发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片刻,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举了手。因为:珠江啤酒的酒精度是3.6%,也就是100克啤酒中只有3.6克酒精;而百年糊涂酒的酒精度33%,即100克酒中有33克酒精……看来,学生真机灵,很能学以致用。对“百分数的认识” ,同学们真有点意犹未尽,课后,他们还找来很多生活中的百分数。如:一些营养品所含矿物质成份;家庭生活中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商家搞促销时,让利的百分率;本班今天的出勤率……四、重视生活体验,提高认知水平。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需“增加实践性,操作性与探索性。”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素材,但数学素材不等于数学。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出类比、分析、抽象、概括,亲历学数学的过程,享受“做数学”与“再创造”的乐趣,促进智能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我呈现一个问题:王师傅要油漆一个长80分米,底面半径10分米的圆柱形零件,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要把这个零件截成4个大小一样的小圆柱,至少要截几次?现在要油漆的面积增加了多少?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做,而是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圆柱模型分组实验,把一个圆柱体沿着与底面平行的方向切一刀、两刀、三刀……切的次数与截成小圆柱的个数、与表面积、体积的变化的关系,填在数据表中,再通过小组交流、小结。马上发现了规律:截成小圆柱的个数比切的次数多1;切割后增加的面数是切割次数的2倍;切割后体积不变。最后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进行独立解题。无意间,一个“贪玩”的学生把橡皮泥小圆柱沿底面直径剖开了,他正观察着、思索着。我因势利导,让他把剖开的圆柱展示给大家看,接着问:怎样求每一块的表面积呢?课堂立刻又转入到另一个探究高潮。 五、回归生活天地,提升应用价值。数学应用于实际,才富有生气。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教师要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向生活时空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应用数学,真正领悟出数学的价值。例如:学习了“正方形的认识”后,我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呢?”瞬间,课堂活跃起来了,有的想象、有的画图、有的剪纸……各显神通。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了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和谐统一。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引向生活化、活动化、应用性方向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灵活地处理好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辨证关系。坚持以学生为本,挖掘现代生活实际素材,使数学课堂更贴近学生,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为数学学习增添生活色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真正架起数学与生活的回力大桥。 本文获鹤山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