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思维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论文之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思维能力 ‎ ‎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进行《活动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研究载体。最近几年来,我作为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又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对于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思维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  一、系统钻研教材,确定渗透切入点。‎ ‎  翻开“综合实践活动”活页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地质、尖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是用来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养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其动手、动脑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教材,而这些内容与科学教材中的要求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思考要在科学教学中渗透这些科技知识。为此,笔者进行了一项统计:科学教材中哪些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内容有联系。结果发现:科学教材中的《磁铁游戏》、《太阳能热水器》、《日晷和圭表》等课文与“综合实践活动”‎ 课中的《磁悬浮列车》、《利用太阳能设计比赛》、《量天的人》等课文关系十分密切,完全可以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进行渗透相关的科技知识,以缩短教学时间,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教学第八册科学《昆虫》一课时同时渗透《蝗虫的生活习性》一课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够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其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二、研究知识内涵,选定渗透方法 ‎  科学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内涵必须加以研究。只有在寻找知识规律的基础上,选定的渗透方法才会有效。‎ ‎  (一)查找资料。‎ ‎  多少年来,学生们总是在教室里学习,听老师讲课,而现在已是信息时代,显然光靠听老师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查找资料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查找资料不仅包括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浏览,根据需要,提取和分析相应的资料,找到答案。例如,在教学《磁铁游戏》时,我们可以这样渗透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相关信息:让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下载获取《光明日报》有关“磁悬浮列车既可望也可及”、“高速磁悬浮列车驶向中国”、“科学家建议修建高速磁悬浮列车”等新闻信息,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链接查阅其他相关信息。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  (二)动手实验。‎ ‎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实验又常常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其实验能力,而且也为学生创新打下了感性基础。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验活动,而且还经常利用科学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实验的差异性,鼓励学生思考、创新、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同一问题。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学《搭纸桥》时,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搭桥比赛,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实验,看谁搭的纸桥承受的压力最大,学生们创造性地搭出了各种形状的纸桥:“      ”、“      ”、“      ”……明白了“物体的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这一科学知识。这样,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也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 ‎  (三)制作图表。‎ ‎  设计、制作图表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进行科学教学中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内容让学生制作图表来研究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水域的污染与保护》时,我让学生去观察学校周围的水域情况,然后请学生设计一张表格,将观察结果记下来,学生们在思考、观察,并自学了相关内容后,设计了如下表格:‎ ‎  当学生们填好这张创造性的表格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地水域情况。不难看出,这张表格只要稍加改动又可成为“空气情况调查表”,“垃圾处理情况调查表”……经常让学生设计图表,通过图表来分析情况,更好地参与当地的“环保”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以上是几年来,笔者在从事科学教学时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几点尝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显然,科学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方法还很多,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更多的探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