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立定教材 扬长避短——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论文之立定教材 扬长避短——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立定教材 扬长避短——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谌 勇 内容提要:在目前的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应定位在“辅助使用”上,不要追求形式,为电教而电教,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要克服直观性带来的粗浅化,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且传递速度快的优势辅助语文教学, 既可以极大的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又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审美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作用。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教师运用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达到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分析,巩固记忆知识信息和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加以灵活运用。但是,从目前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实例来看,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观摩全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大赛”的感受和启示以及自身教学实践,就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如下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应定位在“辅助使用”上,不要追求形式,为电教而电教,要合理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勿庸讳言,先进的教育技术使语言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宽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能更高效、便捷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今年11月初笔者有幸观摩了全省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比武衡阳赛区的教学比赛,有几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我若为王》时在课牛中非常巧妙地插入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一组镜头:乾隆在嗑瓜子,和绅为乾隆接瓜子壳。由王刚扮演的和绅无论神态动作还是语言都极具奴性。看完这组镜头学生对奴性的认识自然就形象深刻了许多,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全文的主旨有着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位教《荷花淀》的教师其课件的构思也很巧妙:他为了突出孙犁《荷花淀》写战争的那种独特风格,首先剪辑了一组学生熟悉的那种刀光剑影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抗日战争场面,然后又剪辑了一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宁静幽美的画面,使学生在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后,初步思考“原来战争也可以这样来表现?” 从而对了解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比如一位教《神奇的极光》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展示了一组世界各地所拍摄的极光照片,有效地突破了语文教学的时空局限和教师口头表达的局限,给学生以直观和身临其境的感受,简单而实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也注意到这样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尽管我们把课件设计制作得再完备(这事实上不可能做到),但面对几十位思维异常活跃的学生,我们在课件中预设的那些东西很多时候用不上或者显得那样捉襟见肘,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教师死拉硬拽学生,甚至恨不得从学生嘴里抠出那个被教师事先做好的答案来的现象。比如一位教《边城》的老师,在作课堂小结时,请学生用两个字谈学过这篇具有浓郁纯利、的湘西风情的小说后,作为生活在现代城市文明包围之中的人的感受。为何要强调用两个字呢?我猜想这一定是因为这位教师课件当中所预设的答案都是两个字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所展示的答案都是两个字!其实,难道就不能用几个字,几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吗?如此削足适履,甘做现代教育技术的奴隶,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是否有悖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呢?因此,为了更完美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作用,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摆正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合理运用,要明确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前苏联教授巴克拉诺夫指出:“采用电化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离开了这些,电教媒体也就谈不上比传统媒体的新与优。” 电教手段的优点之一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课堂容量,加大信息传播密度。但是语文教学目的并非单纯的信息传播,其第一位的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因而,在使用电教手段过程中,第一,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地说,即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尤其是语感)的培养,着眼发展、发掘潜力,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各种能力综合提高。更进一步说,学生高一层次的语文能力(比如分析理解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批评鉴赏能力)的形成过程,更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在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语言环境,烘托气氛时(比如成功的朗读录音,诗歌、散文、小说教学中引进音乐、背景等),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分析、推进、归纳,这一过程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能力的过程。至于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如审美鉴赏能力更要合理利用信息传播功能,突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遗憾的是,我们有些教师在课件中往往大量的集中声音图象信息,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领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一朗读的作用,这种“以放代读” 的结果是使学生与作者基于文本的极具生命热力的生动对话,成了简单的人机对话,最应该进入文本内核的学生倒成了文本的局外之人。第二,要充分发掘语言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播、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每种语言的深层,都凝聚着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因此,教师在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时要辅之以适当的点拨诱导,突出文科特点,发掘、发挥蕴涵于语文的深层之中的这些民族文化精神,使其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二、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要克服直观性带来的粗浅化,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说,电脑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化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性、直观性,把某些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对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认知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必须看到目前的多数现代教育技术课,教师只是简单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手段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和音乐,而这种转化只是对语言内容的一种简单演绎,一种肤浅解说,这是用对另外一种艺术的形式的欣赏来替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直观形象是现代教育技术无与伦比的优势,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时也可能正是它的致命缺陷所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用生动的语言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可以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在想象的过程中又可以使人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而一旦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出来,那也就成了“这一个” ,哪里还有什么一千个呢!而且这一过程仅仅是一个引导学生整体地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实际上已失去了主动思考、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机会。语文学科是既语言学科,也是思维学科,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语文能力一包括思维能力。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语言形象,避免直观的简单化。在一般情况下,形象化、直观的画面所反映的东西,往往不能与语言的内涵同日而语。换言之,形象、优美的语言(尤其是文学作品)所包涵的丰富多彩的意蕴远非简单的画面所能体现的,特别是这种语言经过老师富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描述,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进行了补充和丰富以后,更非画面所能比拟。这就如读剧本与看演出——即使演技再高超的演员的表演,都是难以传达出文学剧本的全部内涵的。也就是说,教师对语言形象的栩栩如生的描绘,启发学生进行的联想和想象(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再创造)比任何一定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都要丰富得多,而且,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形象直观的感情认识只能产生表象,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为人的大脑有两个信号系统,两个信号系统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只有二者紧密配合, 互相联系,才能提高认知能力。这样,电教媒体呈现的形象,必须恰当与语词配合运用,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扬长避短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问题。 三、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在协调中文本、教师、学生((f隋场共振” 是情感的突出表现。教学是双向活动。教艺精良的教师凭借文本,依据教学目标,用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扩大信息传输量,增大振动的幅度,排除教学中的各种干扰,从而使学生学习量为最大,并与教师依据文本发出的 频率共鸣,与文本内容的“幅度”共振,与共振不能协调时,教师便立即“调谐”,从而使学生越过思维的障碍,绕过暗礁,通达彼岸。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现代教育技术课,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监视器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是接受屏幕上的图像,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变成了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传送与接受,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因此,在设计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交互性,要使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既富于展示功能,又富于交流功能,不仅让学生看到、听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材料,还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进行交流的过程,有切磋和争论才能有 提高和进步,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让学生的课堂行为由单纯的听、看,转化为听、看、想、做,具体地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做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观众,而且在不断地思考并回答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当中提出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带有情感交互性的双向过程。笔者曾尝试过小说《项链》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制作,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个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我将录相中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情节画面剪切到课件中去,同时抹去人物对白的声音,由两组学生根据画面配音,然后由学生从人物的说话速度、说话的语握和语调以及个性化语言方面进行比较点评,从而加深了对主人公爱慕虚荣的性格体会。四、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不能忽略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涵咏与陶冶,忽略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声像结合,给人以听觉加视觉的直观、形象方面的的文化信息,给我们更多的是感观上的轻松感受,这利于语文信息传递的快捷与形象,但同时又缺乏传统中的“青灯黄卷”和把全身心融于文章字句中的至纯至美的情境,缺乏对阅读材料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影响和制约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里的“偷偷”和“钻”字,其情味不经咀嚼,仅仅是欣赏画面和音乐是无法领会,也无法学习到的。再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平平淡淡一句话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看似矛盾却又意蕴丰厚,这些简朴而又隽永的句子对表达主题的作用也不是观看鲜活、生动的形象就能有所理解的。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中,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但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积淀着思考,连接两者的则是学生自身的品味与涵咏。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本的比较、推敲、品味,从语言文字、遣此词造句、标点格式方面,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适境、情味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要立定教材,要依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实际学情采用或交换媒体,多种媒体(当然也不应该忽视黑板这一传统媒体)有机配合,并以简洁实用为原则,坚决杜绝那种追求声光电的热烈火爆,“一放到底”、“一看到底”、“一听到底”、“一花到底”,而忽视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基于文本的演绎着生命活力的情感交流与对话的形式主义作法,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化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问题的一些思考安化二中 谌 勇人类社会正在走进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科技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移动化、个性化的特点。知识在按照加速度方式积累,真正形成所谓“知识爆炸”。这种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人们学习时间、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与知识激增的矛盾,主要方法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信息量少、节奏太慢、效果不佳、费时过多”(即所谓的“少慢差费” )为突出问题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单纯依靠一个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手段,在追求快节奏、多信息、高效率的信息化时代,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和满足以发展人的智力、创造力和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维为目的的教育理想的需要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传统型的语文教师在信息化浪潮面前受到了前所未有地严峻挑战,当然也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此——首先,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教学观念。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对课文条分缕析,教学过程始终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尊重和体现,即使我们在某些公开课上看到学生“很主动”、“很活跃”,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只不过在配合老师的表演而已,哪里谈得上是真正的课堂“主体”呢?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使得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并举的局面,迫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必须对教学过程重新进行设计,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媒体——学生” 模式,而且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角色也会发生转变,即教师由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学生也要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自觉的学习和探究者,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表现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是学生的师长和引路人,同时也是与他们共同学习的朋友。这种转变正是我们实行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也是具有革命性的,其意义十分深远。 其次,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同时也亲自参与建设新型的现代化语文教材体系。除了传统的书本形态的文字教材外,还将大量出现非书本形态的音像教材和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这种教材主要以光盘为载体,或者在电脑网络的有关数据库里。这种教材充分体现了人的认知规律,人的联想记忆方式,并据此而组织教学信息,以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文字、图表、图像、动画、音像显示教学信息。例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附加大量的有关文章背景资料,有关专家学者的不同观点的评析文章。并运用展示平台展示荷塘月色的画面,而且可以用图像软件和动画软件使荷叶动起来,以展示“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的神韵,“月光如流水”“泻在”“叶子和花”上的动态之美。在声音方面可以配上全国著名播音员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上那有着“和谐旋律”的“梵阿玲上走着的名曲”。在影像方面可以节选反映那个时代的影视片断,以帮助学生感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的内在动因,甚至还可以播放全国著名语文教师的上课录像,或者上以名校为资源中心的卫星、网络加盟学校的网站,看他们的课堂实况。这样,就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十分便利地展示出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学生审美主体心理功能活动,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之爱学、乐学。同时,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还有一个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那就是,巨大的信息含量,极大可能地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如果用传统书本教材来承载以上内容的话,慢说这其中的音像信息无法装载,其他内容大概也会有一本传统书本教材的容量,并且它可也根据需要,灵活的链接,而且效率和速度也会很高。不过,这必须建立在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娴熟运用上,另外,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性地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并且可以用来交流和丰富整个资源体系。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延伸语文课堂,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效率。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阅读是扩充学生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仅在课堂上听听课,学几篇课文是无法学好语文的,而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相当多的学校能向学生提供的图书资源极其有限,而学生本人也无力购买足够的书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比如,现在的光盘图书,一本才几毛钱,除了光盘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调阅国内外各大学图书馆的资料,甚至还可以借阅到世界著名图书馆的图书(例如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和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能将它拷贝下来,也可以下载互联网上有关网站的图书待自己阅读,可以这样说,学生的阅读资源将会异常丰富;不仅如此,阅读效率也会极大地提高:比如,我上过一堂以“月”这一意象为赏析对象的诗歌鉴赏课《月引诗情上碧霄》,我在课件上设计了一个互联网的链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有关“古人的吟月诗词” ,告诉学生利用“百度”进行搜索,结果学生将“古人的吟月诗词”这一主题词一输入,不到5秒钟,学生惊喜地发现电脑上显示出长达30多页的资料索引目录,吟月诗词应有尽有,而如果运用传统的图书检索方式所用的时间大概将会是它的千倍万倍以上。再比如,我要学生在学习《失街亭》之前,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学习,并完成小论文《同是立了军令状,为什么马谡失街亭被斩而关羽华容道上私放曹操却被赦?》。结果学生利用网络搜寻有关资料,从众多的研究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课堂上各种观点进行交流与碰撞,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他们综合分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掌握了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方法,从单纯在老师和书本处得“鱼”,到真正自己会“渔”,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综合学习的能力,并且将受益终身。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将会使语文教学过程得到极大地优化,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会更强烈,收效也会更大。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既要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又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有这两者完美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会使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的问题成为可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