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习《三十讲》心得体会(三篇)
2020学习《三十讲》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六讲至第十讲体会 进入新的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中心内容和整体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涉及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更涉及到司法领域。进入新时代,人民法院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搞清楚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新需求是什么? 作为新一代法院人,就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法院工作发展不平衡、保障群众权益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归纳起来,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需求可以概括为: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立案不难、诉讼不难、执行不难。 人民法院,就要紧扣服务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加强公正司法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二、把握人民群众新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 (一)把握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就是司法要为民。 新形势、新变化,作为法院人,就要坚持为民宗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诉讼全程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便利。 用真诚、热情,“零距离”诉讼服务赢得当事人的心,从源头上最大限度的减少、化解矛盾纠纷,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立案,审判、执行每个节点信息都能够及时让当事人知晓,人民群众真正从内心对法院认同、对法官认同; 及时高效、审慎处理每件事关群众利益的司法案件,让人民群众对法院的公正审判看得见、感受得到; 发挥司法引导、评价、教育功能,通过权威公正的裁判,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黑名单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人们的公共生活、经营确定行为规则、划出底线,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通过依法打击、惩戒违法犯罪,切实实现扫黑除恶,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应有的司法保障; 把当事人最关心、最关注的事作为审判执行工作的重点,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二)把握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就是改革要继续。 改革不是法院“改头换面”,是法治进步,是社会进步,是科学发展,是实现中国梦。 从宏观上说,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必须通过司法改革来推动其他领域的改革。 从微观上说,司法不独立、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窝案,不改不行、不改老百姓不答应、不满意… 2016年以来,猇亭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对照最高院、省高院统一部署,先后进行了立案登记制、人员分类管理、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实践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不少做法得到各级充分肯定。 党的十九大对继续深化司法改革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目标,我院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内生动力,推动司法责任制向纵深、精细发展,做到权责相匹配,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分配合理; 切实把繁简分流覆盖到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贯穿到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切实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不断提升案件质效、提高司法公信力。要结合猇亭区情,丰富、拓展“三联两进”党建服务品牌,努力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名需要帮助的群众身边。 (三)把握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就是本领要过硬。 新时代给法院队伍提出新的重大课题,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无论是法官、助理还是书记员,必须始终把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作为提高本领、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法治信仰,什么是信仰?我的理解就是:在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等强力诱惑的时候,能够不忘初心,把持住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平淡才是真,保证“常在河边走、不能把鞋湿”。 必须坚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过硬的纪律规矩意识结合起来,矢志不渝扎根基层,通过勤奋工作,展示法院、法官、法院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树立好的口碑;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法院队伍在具备相应政治素质的同时,更要具备一流的专业素养,要把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应用能力作为核心战斗力来抓,努力培养深厚的法律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社会阅历、崇高的职业操守,每个岗位、每名人员,都要力求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做到决策正确、领导有方、分工有序、各尽其职,增强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自觉性,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为新时期更好的履职尽责提供能力素质保障。 (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重大时代课题。号召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学习《三十讲》是当前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三十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学习《三十讲》要明确其理论意义、现实意义、自身意义。在理论意义上,《三十讲》以专题论述的方式,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崭新的理论视角、系统的研究方法作出了符合时代和现实要求的深度理论阐释。在现实意义上,学好用好《三十讲》对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阔步前进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自身意义上,学习《三十讲》能够有效解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全面、指导实践还不到位等问题,认真学习这本书既是讲政治的需要,也是各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提高觉悟的需要,更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破解各类难题、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学习《三十讲》要坚持“学精学深学透”原则、迅速掀起高潮。一要示范带头学。始终牢记和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率先垂范,统筹谋划部署。坚持自觉“充电”同时,先后组织班子成员及支部书记到乘风、拥军、东风、东安等社区借鉴经验,不断开阔党建工作思路。二是带头研究。先后就“如何发动党员”“如何规范支部组织生活”等主题进行5次专项调研,累计展开基层党建工作专题会议6次,研究确定党建阵地建设、开展纪念建党96周年党建活动等重点工作12项。三是带头督导。坚持每两周深入一次联系点,监督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深入传导压力。 学习《三十讲》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以党工委、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为对象,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一是实行“四级”分责制。从我到班子成员,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到中心户党员,分四级明确党建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党员微信平台。实现了日常联络党员、党员汇报思想、信息传送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0多期。三是实行关怀党员“三必到”机制。以支部为单位,做到党员去世必到场、党员政治生日(入党日期)必到家、党员帮扶必到人,累计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100多个。 学习《三十讲》要打牢基础,强化保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原则,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一是增强工作力量。党工委配备党建干事和党建指导员,支部配备党建员,确保工作有人抓。二是加强场所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投入使用,实现社区办公、居民娱乐、卫生服务、社区警务等功能全覆盖。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累计投入3万元对同安和同城党支部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对陈旧设备及功能进行维修和更新,为支部开展党建活动支持资金3万元。 学习《三十讲》要搭建载体,强化服务。以快捷、利民、实效为出发点,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服务进行有机结合。一是开展“五个一”党日活动。“七一”期间,开展了讲一堂党课、放一次电影、捐一日工资、送一场演出、听一段革命故事,75名党员参加活动。二是设立党员示范岗窗口。在社区工作站和居民区党支部均设党员示范岗窗口,通过“一站式、代办式、上门式”把服务做细,三是划分党员责任区。将在职和无职党员按照居住区域,分片设定责任人,负责联络党员、帮扶事务、反馈民情等,40名党员在组织文体活动、矛盾问题调处等方面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 总书记在《三十讲》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把准时代脉搏、掌握事物规律,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论指引。要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三十讲》,就要做到经常学、持久学和反复学。温故而知新,只有做到经常、持久和反复,才能在不同时期、遇到不同的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才能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在干事创业中增长经验。 (篇三) 今天,我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第十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十讲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二、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三、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重要论述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深入理解、科学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存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的。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发展内涵作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拓展,把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提升到新的高度。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深入理解、科学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探索,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在乡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要自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始终坚持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在绿色发展上用实招,在开放发展上抢机遇,在共享发展上见成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