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利用“一簿通”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与习惯
语文论文之浅谈利用“一簿通”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与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以其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人。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即使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求知”是基础。一些专家认为:“21世纪的文肓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而这里的“懂学习”即是学生“自主”能力的体现。 我任教于一所农村乡镇中心校,校内很多孩子每天看着浩瀚的森林,却从没近距离接触过;每日看着蓊郁的树丛,却叫不出树的名字;更有甚者,不知道豆子、玉米要经过农民辛苦的播种、锄草、收割、加工才能得到,这就是现在的农民的孩子,更别谈学习上的自主性了。在我们学校,笔者调查了五、六年级80个孩子,只有20人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占40%。而且这种预习就是读读课文、看看生字或看看数学例题,而不是动笔划一划、写一写、算一算,更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其实,不只是阅读,还有学习数学、英语、科学等等学科,都需要课前的预习。而且,在小学阶段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认真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便是自主学习习惯最好的体现。我校大部分学生恰恰缺少这种习惯,于是,我们针对学生不会预习的现状,根据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适合小学中高年级使用的“我会学我能行、一簿通”导学手册。 以语文学科为例,内容如下: 该手册的设计理念如下: 第一、以六个任务,引导学生以字、词、句、篇为抓手进行预习。通过朗读,找到文中新字、生词、重点句子,并且试着总结文章的思想。 第二、设计个性页面,以孩子喜爱的“喜羊羊”形象,提炼出自己“喜欢的、有疑问的”以及自己的体会。 第三、基础与提升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学基础知识,注重思考总结”的预习习惯。 第四、层层递进的任务环节,引导学生知道预习时要看什么、学什么、想什么,逐步形成正确的预习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使用该手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言明意图,忌撒手放羊。使用前,教师首先自己要明确预习的重要性、调查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实例分析,向学生讲清“一簿通” 的设计意图和各环节要写什么、怎样写。由于小学生尤其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总结的能力,需要老师出示一些范例,使学生明白每个任务具体完成的方法。如果教师不讲解或讲解不到位,势必导致学生无为而做,自然少不了应付、随意、不情愿的现象。 2、以生为本,忌生搬硬套。使用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因为该手册以“引”为主,最终任务的完成是体现学生的预习过程和思维。如果教师硬要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做,所有内容按教师统一规定书写,就失去了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本性,成了一项强加给学生的“作业”,岂不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注重交流,忌虎头蛇尾。小学生喜欢教师的鼓励和关注,不论成绩好坏,都希望能被老师注意。所以,要真正的发挥“一簿通”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能写了就行。重要的是要拿出时间,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交流、补充,教师适当点拨,从而取长补短、巩固提升。如果能选择适当内容给学生“课堂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自然也就形成了多维的课堂教学方式。若教师将该手册看做一种纯粹的课后学习工具,写而不用(交流、使用),用而不查(评比、点拨),查而不修(修正、完善),不用多久,孩子们也不会重视它的作用,甚至会扔到一边,何谈培养良好习惯? 总之,小学生预习能力和习惯不是靠说教形成的,而且有许多方式方法,我们这种具体的引导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项。我相信,只要老师们能结合课堂教学,研究“导学”的有效手段,一定会培养出“懂学习、会学习”的小学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