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6/8aa3c93b691ea8a2111556c6ece04519/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6/8aa3c93b691ea8a2111556c6ece04519/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6/8aa3c93b691ea8a2111556c6ece04519/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理念下数学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论文之浅谈“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理念下数学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我国班级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便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中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问题一分为二,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也变得相对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容易进入一些误区:或放任自由,或形式过场,或盲目追求,降低了小组学习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索的机会,还要讲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下面就如何更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谈三点个人看法: 一、忌以偏盖全,要注重参与的均衡性。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增加了学 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紧跟上课的思路反映灵敏,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一堂课表面上热热闹闹上下来,往往实质只是教师与几名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学生思维处于旁观状态。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更应注重学习参与的均衡性。 1。分组要均衡。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由一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 2.教师指导要均衡。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因应组而异,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各组活动顺利展开。期间,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学习过程要均衡。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共 同探索,展开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每个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例如教学“分类”,可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进行分类,学生兴趣很浓,很快分好。接着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分的。然后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同样的一堆铅笔会分成不同的结果?你还可以怎样分?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按长短、花纹、是否削过、是否圆柱、有无橡皮等等。我又及时表扬他们真会动脑筋,使每个学生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二、忌形式主义,要注重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更注重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码要做到两点。 1.时间安排要充裕。充裕的时间是达到“合作学习”预期目标的前提,“合作学习” 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因此,课堂上就要充分让学生交流想法、体会、见解、经验。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往往一带而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如一位教师在上“认识图形”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大堆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就展开热烈的讨论,可不到半分钟老师就喊停,原因是老师备课时计划的时间已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非常普遍,因此要使合作学习得到真正的落实,而不是图形式、走过场,必须要确保讨论或操作的时间。一般认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应在2—3分钟之内进行,加上讨论反馈得出正确结论,需要5分钟左右时间。课堂教学仅仅40分钟,时间紧,既要确保讨论的时间,又要保证教学内容按进度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钻研并吃透新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实际水平,冥思苦想并设计能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过程,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时间。 2.学习点要设得恰当。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的重要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但是单靠学生自己的智慧有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集体的智慧才可以创造出奇迹。特别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小组合作学习最能体现其优势。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就是把教学重难点—— 区别整时和几时半时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有何不同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的。我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整时,几时半,然后看CAI课件,让整时和几时半时的时针分针分别闪烁,再进行启发鼓励: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最先找出整时和几时半时时针分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在我的一番鼓励下,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过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都找出了不同处,从而很容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忌只重整体,要照顾学生的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又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而且,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平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课堂氛围。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只有他们的学习好是不够的,要互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有目的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注意合作学习的“三忌与三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合作的心理愿望,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