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形体艺术与音乐教学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论文之《形体艺术与音乐教学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研究如何开发学校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使艺术教育按审美教育的规律来设置和施教,这对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艺术教育是以艺术美的形象为媒介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前苏联著名的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和中心内容,在学校审美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但是,从目前小学艺术教育实施状况来看,纯艺术技能和知识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开发。 3、我校在今年提出了《形体艺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以音乐课堂教学为抓手,初步构建了我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理论依据和假设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杨力司长在《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的序言中指出:“艺术教育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部分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对美育的独特作用及实施要求作了阐述,这为艺术教育审美功能开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包含审美教育的目的,而且这种目的是深层次的。艺术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审美功能上,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 二、课题的界定 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是指艺术教育具有培养农村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独特功能,其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审美认知能力,其功能应定位于感情性而非理智性,也就是说审美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它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小学,对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就艺术教学过程的审美性质而言,审美不仅是教学目的,即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宗旨,还把它当作教学手段或教学艺术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美”的形式中顺利吸收“教”所要传达的各类信息。 四、研究内容 1、艺术审美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内化,形成审美认知结构。 2、在艺术教育中,使学生认知与情感同步发展,产生审美教育的综合效应。 3、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高效的 “审美教育场”,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人格。 4、通过对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的感受、鉴赏和创作(完成作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五、研究目标 直接性审美目标 培养学生对艺术形态美的感受性和动感、静感、空间感、色彩感、听感等各种感知能力。 1、对自然界、人物等美的形态具有审美感受能力; 2、初步具有识辨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动力性审美目标 形成学生审美情感和意愿,推动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艺术审美学习和探究。 1、学生对艺术审美活动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艺术学习的主动性; 2、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通过艺术审美,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精神获得平衡,思想受到启迪。 概括性审美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象以及运用表象进行再创造加工的能力。 1、审美想象力; 2、审美理解力; 3、审美直觉能力; 4、表现创造力。 社会性审美目标 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审美原则,使艺术审美活动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准则要求。 1、高雅的审美情趣; 2、审美判断能力; 3、审美理想。 六、研究措施 (一)优化艺术教育要素,使其审美化 教师、学生、教材是艺术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它们构成了艺术教育的“金三角”。教师要素在艺术教育要素中起主导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按审美化的教学目标选择和驾驭教材,运用教学方法和创设教学场境上。 1、教材的审美化。艺术教育教材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艺术审美感受和体验、培养艺术审美能力的必要客观条件。因此,艺术教育的教材审美化是开发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艺术教材审美化必须采取以下两个方面措施。(1)艺术教材是艺术教育目标具体化的教科书,应体现出意境美、整体美、立意美、特色美、渐进美。(2)教材选择确定后,艺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使其真正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掌握好教材中审美教育的重点、关键和难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水平和基础,充分研究、预见学生在审美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准备好解决的决策;精心设计,将教师的艺术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艺术教育审美情感动力。 2、教法的审美化。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它要通过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从感情上打动学生,使之感之以形,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我们认为,教法审美化就必须做到“四个统一”和“四个转变”。这“四个统一”是:①发展审美认知与丰富审美情感的统一;②审美知识讲授和审美操作训练相统一;③夯实审美基础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④审美基本要求和因材施教的统一。“四个转变”是:①激发审美兴趣,变厌学为乐学;②训练审美思维,变死学为活学;③强化审美实践,变呆学为善学;④指导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3、教育场境的审美化。艺术教学物化环境的审美化要求有:(1)音乐、美术教室布置适宜,创设审美化氛围;(2)视觉环境和听觉环境良好、和谐协调;(3)充分利用视听教学手段及多媒体技术。心理场境对审美功能的发挥是潜移默化的。要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对审美教育活动的心理认同,创设奋发上向的审美心理。 (二)优化艺术教育过程,使其审美化 艺术教育过程审美化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根本所在。 1、把艺术教育过程真正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音乐、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教学过程中,艺术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架起审美感受和体验的桥梁,为学生拓展理解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通道。 2、把艺术教育过程作为教师审美施教和学生审美学习的双边和谐过程。艺术教育过程要实现审美化,必须形成和谐的教与学关系(教学相长)。 3、把艺术教育过程作为激发学生审美兴趣,诱导学生情感投入的过程。艺术教育过程是以艺术形象作为载体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过程。艺术教育要实现审美化,必须把情感教育作为贯穿于艺术教育始终。 4、把艺术教育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实践的过程。实践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点。学生只有通过参与艺术审美实践,才能获得审美体验,发展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学生的参与审美实践包括三个层次:(1)模仿性审美实践;(2)训练性审美实践;(3)创造性审美实践。 (三)优化学科渗透和艺术教师素质,使其审美化 1、学校审美教育的完满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提高艺术教师的审美修养是开发艺术教育审美功能中的关键之关键。作为艺术教师,除了应具备二十一世纪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做到:(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2)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学科,应具有必备的技能技巧;(3)抓住美的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实施审美教育。对一般教师也提出以下要求:(1)应泛阅读文学著作,培养审美情趣;(2)要有一种艺术爱好和专长,以培养审美体验;(3)要有组织学生文娱活动的能力,做学生文误活动的带头人。 2、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塑造完美的人格,但在各育中加强审美教育,可提高各育的意义,增添美的光环。审美教育又渗透于各育之中,使各育更加升华。其意义在于:①在德育中渗透审美教育,就会增强其高尚之美,有利于情操的培养;②在智育中渗透审美教育,就会增强其思维协调之美,有助于认识能力的提高;③在体育中渗透审美教育,就会增强其健壮之美,有利于完善造型和体育道德的培养;④在劳动技能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就会增强其灵巧之美,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工艺美的程度,总之把审美教育贯彻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之中,就会增强人的和谐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七、研究策略 1、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加强实验班管理,并向全校推广,向其他学科渗透。 2、通过调查、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综合分析实验对象,积累研究资料。 3、改革艺术教学评估方法,评价定位在对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开发上,开展积极性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效果,对学生的评价重个性的发展。 八、实验步骤 2004.2—2004.7 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作好课题的相关调查研究,制订子课题研究任务。 2004.9—2005.1 根据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调查情况,探索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开发,并进行阶段小结。 2005.2--2006.2 分析研究,作好结题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