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47/19dddbcf626954fbcee368ccc9c120b4/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47/19dddbcf626954fbcee368ccc9c120b4/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47/19dddbcf626954fbcee368ccc9c120b4/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
信息技术论文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 一、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总目标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课堂民主意识、营造创新教学氛围,为学生留足自主探究的时空,并形成积极的评价机制,在实践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终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协作意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年代,人们在竞争的同时越来越需要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作为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的利益结起来,最终促使学生组织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三、工具意识 信息技术终究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而不是目的。人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接受和处理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信息,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简单而富有效率。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中文打字课或计算机语言课,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例如,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浏览器和网络通讯工具进行资料检索、鉴别和使用。 四、信息道德意识 信息社会里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例如不能私自打开、删除别人的文件,任意修改系统属性。我们更不能忽视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禁止色情、暴力内容的传播,学生因迷恋上网而厌学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律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五、终身学习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时代发展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出发,选取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应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把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育最重要的上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离开校园后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我们应当以信息技术为契机,使学生切实明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这样才不会成为一个落伍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