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春色满园关不住 媒体之花出墙来
信息技术论文之春色满园关不住 媒体之花出墙来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媒 体 之 花 出 墙 来 ——利用多媒体辅 助小语教学点滴谈芜湖县实验学校 陈凤琴 张海梅[摘 要] 应用多 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 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恰当运用现代化媒体, 服务于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教 学过程都有着显著的效果。[关键词] 阅读 课堂教学 多媒体 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进步,促进了 现代教育手段的改革,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凸现出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应 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 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 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与学科 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从亲身经历,谈一谈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中说过:“唤起兴味。学生 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割 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 的积极的情绪反应,是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学习兴 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适当、 适时和灵活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以直观形象的图像、悦耳动听的音响、 生动逼真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引发学生与文 本 对 话 的 欲 望 , 使 学 生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保 持 着 兴 奋 的 情 绪 。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广西桂林山水相 映的秀丽景色和独特风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而我又 曾亲身经历,荡舟过漓江,有观赏桂林山水的切身感受。所以教这篇课 文时,感到特别亲切,记忆的大门打开,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立刻再现 眼前。课一开始,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出示一张文字 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引导学生对“甲”字的理解,点出了桂林山 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然后抓住时机播放一段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 光,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如梦如幻般的连绵画卷之中。从中感 知桂林山水不仅风光美,而且课文语言更优美。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 个个翘首注视,群情激奋,不约而同发出声声惊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气氛,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学生们怀着对 “美”的向往,自然而然就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之中。接着,我又 配乐给学生进行了朗诵。学生们在欣赏了老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 诵之后,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读一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和赞美。我用语言、录像、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课堂的教学情境,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丰富表象,提高认知能力 小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是:从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过 程发展。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进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 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 凭借多媒体,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 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 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 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而且 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获取信息的数 量 , 延 长 知 识 的 保 持 时 间 , 增 强 认 知 效 果 , 掌 握 更 多 的 知 识 。 如《开国大典》一文写了会场、大典、阅兵、群众 游行四个动人场面,但要让学生仅凭借课文想象理解当时场面的庄严、 隆重、热烈,有很大难度。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我用录像将 50 多年前 的《开国大典》场面搬进课堂,将海陆空三军的雄姿、人山人海的广场、 毛主席的言行和举着火把的游行队伍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学生 注目凝视、侧耳倾听,情绪高涨,仿佛自己也已成为首都广场上参加大 典的人群中的一员,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就这样,《开国大典》那庄严、 隆重、热烈的场面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因为学生看了录像中举着 火把的游行队伍向东西两头走去的情景,对于课文最后一句:“两股红 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学生理解起 来就水到渠成,轻松多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从媒体设境入手, 引导学生入境生情,激发求知情感,产生认知冲突,继而探究学习。三、 活跃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 知识深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 就保证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开拓 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生活空间狭窄,课 文所涉及的实景有些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凭借多媒体的优势, 将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 而且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在教 学《草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被草原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感 情。我借助配乐朗读,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教师利用多媒 体播放草原迷人的风光,让学生尽情欣赏。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多么美 丽迷人的绿色世界啊!同学们,如果此时你随着作者一起来到这宁静优 美的大草原上,你会想些什么?干些什么?这样,通过多媒体的辅助, 学生的想象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语感敏锐。有的学生说:“我要用一 支五彩的笔把这美景画下来,用最佳的摄影技术把这优美的大自然风光 拍摄下来……”有的学生说:“我多想在这碧绿的大地毯上踢一场球, 跳一曲欢快的蒙古舞啊!累了,再躺下做一个甜甜的美梦……”甚至还 有一位同学激动地说:“我还要和那些热情的牧民们尽情欢乐,歌唱美 好的生活。”……课堂闪烁着智慧、创造的火花。可见,借助多媒体, 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训练语感,培养审美能力 《课 程标准》对语感培养十分重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 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 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 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那些优美的写景文是训练学 生语感的最好媒体。 《荷花》是叶圣陶写的一篇朴实 优美的散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读、品结合, 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语言美,积累优美语言,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教 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把学生 “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点 播动听的韵律,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 花。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语句,练习朗读。接着,进行欣赏 性引读和逻辑性引读,感悟荷叶之多,荷叶之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边 欣赏边赞美荷花的喜爱之情。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意境,似乎与作者 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 五、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以 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 想 象 力 , 使 学 生 显 示 出 与 众 不 同 的 带 有 个 性 的 答 案 来 。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 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 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采用求异法,利用多 媒体再现课文情境。教师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 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 候,用力过猛,掉到河里去了。”教师随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狼掉 到河里扑腾挣扎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 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 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还有一位 同学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 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他的发言赢得同学 们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为他的精彩发言而喝彩。这样,学生们突破了 思维的定势,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 羊 活 下 来 的 美 好 愿 望 联 系 在 一 起 , 培 养 了 学 生 思 维 的 独 创 性 。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呼之 欲出,方兴未艾,这正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媒体之花出墙来。它既为教 师教学提供了方便,带来了乐趣,也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 剑”,运用得好,课堂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提高。如果只注重形式,过 于花哨,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我们教师要因地制宜,把握多媒体 教学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 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真正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实际效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