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高考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的技术与训练方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高考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的技术与训练方法

体育论文之高考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的技术与训练方法 ‎ 东莞市济川中学   陶代显 原地推铅球是高考体育专业必考科目。体育考生不同于专业投掷运动员,训练时间短,学习任务重,不可能有充裕的训练时间,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技术训练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提高训练的效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避免训练时的盲目性,少走弯路。经过几年的带队训练,所带的体育考生在铅球项目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都有学生考满分,而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11米。下面介绍一些训练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一、训练的时间和任务安排现在的高考体育考试是在二月份,从高三开始进行训练,训练的时间不够6个月,而体育考试有那么多的项目,练习推铅球的时间也就不多了。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论怎样训练,学生的提高是有限的。高一时就开始训练是最好的,但是由于高一时学生还没有决定主意要不要报考体育专业,而长期的训练又会对文化课产生影响,所以从高一就开始训练是不现实的,比较好的就是从高二的第一学期起就开始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如下表) 时间 主要任务 要求 高 二 第 一 学 ‎ ‎ 期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2.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 3.学习推铅球的基础理论知识。 4.培养学生训练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全面身体训练要重视身体各部分均衡发展。 2.初步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 3.结合教学训练讲授各种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4.练习手段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 二 第 二 学 期 1.继续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同时加强                     力量和速度素质训练。 2.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 3.加强专项身体训练,提高专项投掷  能力。 4.培养训练兴趣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1.加强力量和速度素质训练,提高爆            发力,加强腰腹肌群的力量训练。 2.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的重点放在蹬转送动作的用力连贯上。 3.参加比赛或模拟测试,锻炼比赛的能   力。 高 三 第 一 学 期 1.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加强力量训练提高爆发力。 ‎ ‎ 2.加强专项身体训练,提高专项能力。 3.提高原地推铅球技术质量。 4.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1.加强大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促进爆发力水平的提高。注意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2.增大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提高负荷强度。 3.注意提高专项技术的动作效率,形成合理动作节奏,促进成绩的提高。 4.参加比赛,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原地推铅球的技术1.握、持球技术(以右手投掷为例)握球手的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贴在球的两侧,以保持球的稳定。握好球后,将球放到锁骨内端上方,贴紧颈部,掌心向前,右肘微抬起,右上臂与躲干约呈90°角,躯干与头部保持正直。2.预备站位姿势技术画一条约1米长的直线,分别在直线前端的左侧和后端的右侧各画一条长约30厘米的斜线,两条斜线与直线的夹角分别小于45°和90°。左右脚分别踏在前后两端的斜线上,方向同斜线一致。左脚尖和右脚跟大约在一条线上。然后重心下降屈膝成半蹲,再将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向右转体约90°,并且稍向前屈,微低头含胸。左臂屈肘稍向上抬起。左膝适当外展,右膝稍向内扣,右脚前脚掌着地向内扣。上体、右臂和左臂的前臂适当放松,两眼视右脚的正右侧方约0.5米的位置。身体大部分体重落在右腿上。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到能轻轻抬起左脚为宜,背部要放松。正确的站位姿势基本上应为四条线 ‎:第一,左肩、右膝、右脚尖在一条垂线上;第二,右臀尖与右脚跟在一条垂线上;第三,右脚在投掷圈圆心附近,左脚在与投掷方向偏左夹角为30°~45°附近,右脚跟与左脚尖处于一条直线上;第四,身体左侧成一条斜线。3.正确的最后用力顺序在教学中对原地推铅球动作要领的理解存在着较多的异议,有人提出蹬、转、送、挺、推、拨;有人提出蹬、转、挺、推、拨;也有人提出仰、蹬、转、挺、推、拨;以上种种提法虽各有侧重,但显然不够全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提法更为恰当,正确的最后用力顺序可概括为八字要领:蹬、转、送、抬、挺、撑、推、拨。是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蹬、转、送”是是蹬转右脚、右腿,向投掷方向推送右髋的下肢动作。“抬、挺”是指抬上体挺胸动作。“撑”是指左侧保持高重心的有力支撑。“推、拨”是指快速推球拨指。在做好预备站位姿势的条件下,应即时蹬转右腿,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推送,上体迅速抬起,在左臂牵引下,迅速转体挺胸,在左侧有力支撑下,依靠身体侧弓反振动能,力量由下肢,经髋、腰、胸、肩、上臂、前臂、手腕,最后传至手指,将铅球有力地沿38°~42°‎ 角掷出。三、原地推铅球技术的训练方法1.学习握、持球握好球后,为了更好地体会球的重量,有良好的球感,可将球在两手之间交换倒球,身体重心随球前后移动。持好球后,可做下蹲、站起练习;轻轻向上跳起,保持球不晃动练习。2.学习原地正面推铅球(或实心球)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单手持球,推球前身体后仰或成背弓,然后挺胸将球推出。或推球前两腿弯曲成下蹲,然后快速蹬伸髋、膝、踝,最后挺胸、抬头,投掷臂加速将铅球向前上方推出。要求动作开始于两腿蹬地,自下而上用力;利用全身力量协调推球,身体左侧及时制动,协同配合身体右侧用力。3.学习原地前后开立推铅球(或实心球)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伸直支撑,右脚在后提踵跪膝支撑,身体后仰大部分体重在右腿上,然后右脚蹬地送髋前移,当重心移至左腿上时,左腿及时配合向上蹬伸。随即挺胸、抬头,投掷臂加速将铅球向前上方推出。要求体会自下而上用力顺序;利用全身力量协调推球,身体左侧及时制动与支撑,协同配合身体右侧用力。4.对墙正面推实心球学生对墙正面开立(距离约1米)右手持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伸臂把球快速推到墙上,手腕、手指用力拨球,双手把球接回。要求球推在墙上的高度根据学生的身高等情况选定,主要体会扣腕拨指动作。5.快速向下推实心球(或铅球)学生两脚开立,右手持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快速推垂直推向地面,手腕、手指用力拨球。要求球的落点在两脚之间稍前处,右臂要加速用力,主要体会快速出手的肌肉感觉和掌握正确推球的感觉。6.原地“蹬、转、送”‎ ‎ 徒手模仿练习学生做好预备站位姿势站立,然后右脚积极蹬地转右腿,推送右髋,身体重心从右腿移动到左腿上;或与同伴一起做蹬、转、送、抬体徒手模仿练习,模仿者做好预备推铅球姿势,同伴在其后面抓住其右手,起到固定作用,模仿者反复进行蹬转送抬体练习。要求右脚蹬地有力,右脚、右腿、右髋转动迅速,并且每次都要力争转正,在转动的同时髋部积极向前上顶送。上体放松,不要积极转动或向上抬起。左臂放松,紧扣左肩使肩轴和髋轴形成交叉,身体处于扭紧状态。主要让学生体会下肢的用力顺序。完成蹬地转右腿,推送右髋的练习。               7.左手握橡皮筋辅助练习将一条适当长的橡皮筋的一端系固定住,左手握住橡皮筋的另一端并适当拉紧,先做好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然后做快速的蹬转练习。要求两脚和髋转动迅速,并且每次都力争转正,在转动的同时髋部积极向前上顶送。上体放松,不要积极转动或向上抬起。左臂放松,不能主动拉橡皮筋。8.右手握橡皮筋辅助练习将一条适当长的橡皮筋的一端系固定住,右手握住橡皮筋的另一端放在锁骨处,将橡皮筋适当放松,然后做最后用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脚和髋的快速转动与顶送上,重点体会用力顺序和下肢力量的传递。要求在开始练习时右臂不主动伸臂,右手握紧橡皮筋控制在锁骨处,当动作熟练以后,右臂同掷铅球一样用力挥臂。左臂摆到身体的左侧时要及时屈肘制动,控制左臂不能摆到身体的后面,更不能直臂向后摆动。9.原地徒手完成“蹬、转、送、抬、挺、撑、推、拨”‎ 的练习要求保持上体和上肢的适度放松,保持较好的左侧支撑,使学生体会完整的用力顺序。主要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完整的原地推铅球用力顺序的过程。10.原地持实心球(或铅球)最后用力完整技术练习要求动作协调连贯放松,用力顺序正确,能够掌握正确的最后用力方法。主要让学生体会完整的最后用力顺序。可以利用摄像机把学生的技术动作录制下来,进行分析、纠正技术动作。11.“弹振”推铅球练习做好推铅球预备姿势站立,蹬转送髋、抬体、顶肩不伸臂,利用蹬、转、送、抬的速度将球弹出。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蹬、转、送、抬、挺依次用力。主要解决学生只注重上肢用力,而不会下肢用力的问题。12.推轻铅球练习使用轻于5kg铅球进行练习(体育考试采用5kg重量的铅球进行考试),一般在训练初期和在进行以跑、跳速度力量为主的训练中投掷轻铅球。单独使用轻铅球的时间不宜过长。13.推重铅球练习使用重于5kg铅球进行练习,一般安排在力量训练课之后投掷重铅球。单独使用重铅球的时间不宜过长。14.不同重量铅球混合练习在训练课中和训练课间采用两个或三个不同重量的铅球进行练习,训练中应安排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训练。注意在考试的前期不应使用不同重量的铅球,应采用5kg的铅球为主。混合使用不同重量的铅球,它能分化运动员的感觉,减轻疲劳;能有效提高动作速度,增加动作幅度;并防止动作节奏的僵化。总之,推铅球训练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反复训练技术动作,从严要求,让考生掌握好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并全面发展力量等身体素质;考生都可以拿到好的成绩,甚至满分。 参考文献: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 .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10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运动训练[M] .   人民体育出版社.  胡思诺、孙桂芹. 背向滑步掷铅球辅助教学练习. 田径[ J ] . 2006.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