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新课程条件下“差生”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其他论文之新课程条件下“差生”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前言:“差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很多教育界同仁在如何解决“差生”问题已有很多具体的论述,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教育方法。笔者受新课程理念的启发,不局限于教育本身来看“差生”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对解决“差生”问题提出了一点新的看法,希望与教育界同仁共享。 “差生”,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头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的说法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在“为了一切学生”的新教育理念下,“差生”教育应当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一、“差生”教育的现状。 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我国有3亿多学生,中小学生约2.2亿,其中大约20%的学生在成绩上属于‘后进生’,还有更多人属于‘隐性后进生’。就算这一比例有夸大之闲,但“后进生”的总数也是巨大的。在我们的统计里是20%,但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这些家庭来说就是100%。“后进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硬骨头” ,更是家长心中永远的痛。多数后进生的家长一提到孩子就是长嘘短叹,愁眉苦脸。同时大量差生的存在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大量事实说明,品德行为不良的“差生”是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以前,在应试教育下,我国基础教育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爱少数优等生、歧视“差生”的陋习,这甚至成为我们教学策略上的一种惯性或惰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我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认为“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也不再以分数的多少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这些变化大大淡化了差生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改变以前的精英教育,而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广大教师重新审视我们眼中“差生”,改变以前的一些旧的做法,积极投身于“用爱转化差生”的行动中。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但是,随着新课程实施,我们的“差生”问题难到就真的迎刃而解了吗?实际上,差生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优秀学生更优秀、后进生更后进,一些教师放松了对差生的教育等现象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犯罪嫌疑人的比例是逐年上升,东北某省公安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3年全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当年全部犯罪嫌疑人的比例分别是:13.6%、18.89%、22.30%、24.6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差生”的教育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新课程条件下“差生”教育面临的几个新问题。 为什么在新课程条件下后进生的问题更突出了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宽松的环境、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差生”更差。 在旧课程条件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样,学生都在被动、接受学习,一样的内容,同样的问题,一致的作业。有时候一些简单严厉的教育方式还能对行为习惯上的“差生”起到一定的作用。后进生也被教师拉着走。而在新课程条件下,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主动学习而不能强制学习,这就给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以可钻的空子。同时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探究的多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基础差的学生参与的程度更少了,这些学生成了合作学习观望者。时间一久,基础差的学生与其它学生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二)理解的错误使“差生”更差。 同时,在新的教育理念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差异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与个性,但是有的老师却认为差生的存在是非常正常,没有必要再费太多的功夫对差生进行辅导,甚至也有的专家也讲,学生现在不会的东西以后自然就会了。这些想法或做法会使我们在对“差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下降,这些想法与做法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是“ 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在对“差生”的教育中,依然缺少有效的方法。 在防止“差生”形成的几个关键环节中,各方面的工作都还做得不够。我们对“差生” 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与教育有关的每个环节。在对“差生”的教育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教师、家长缺少对“差生”进行有效教育的方法。学校管理者关注的依然还是各项工作的评比。对教师的管理与考核,依然还是比较粗放。教师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与指标,难免出现“逼”学生学习,急功近利的情况。家长望子成龙成凤,而又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差生”的家庭来看,绝大多数的“差生”的家长都不懂得教育小孩的方法或是家庭中有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如单亲、父母关系不好、父母没时间照料小孩、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 (四)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影响了差生的教育。比如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为“差生”教育又增加了难度。 三、“差生”教育的新对策。 对“差生”教育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做了许多努力,也探索出了一系列诸因材施教,爱心教育、快乐教育等行之有方法,但“差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笔者认为要解决好“差生”问题除了广大教师的努力之外我们社会方方面面都应该来关注“差生”减少“差生”,这实际上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 “差生”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就像是生病了一样,最好的教育实际上应该是预防。要预防“差生”就要从未出生抓起。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学生,这是导致学生落后的一个很最要的原因。在新课程条件下,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的理念让我们在思考在解决“差生”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而还应该立足学校放眼社会。 (一)孕前的健康检查和父母资格教育是减少“差生”的基础。 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一位好的母亲能比得上,100位学校的老师”。所以家庭的环境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现在社会上在对结婚是不是要进行婚检了激烈的讨论,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应该是讨论要不要婚检,而应该是要不要生小孩子的问题,婚检的目的是为了下一代,而且真正保证小孩素质的是要小孩前的检查。因为不管我得了什么病,只要能共同生活不要小孩就可以结婚,这也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现在每一对夫妇要在小孩子之前都要有准生证,实际上政府可以在这里实行两点措施,一是孕前的夫妇健康检查,这有利于生个生理健康的小孩。二是开办父母学校(可由学校或其它机构来承担),在孕前对年青父母进行责任教育和教育方法的教育。这有利于父母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小孩,有利于减少因家庭教育不当而产生“差生” 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不健全、父母关系不和谐、家长素质不高或不良,是导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中学生品德行为不良的最早、最主要的外因。据某地对118名走上犯罪道路的学生家庭所作调查显示,7%是因父母婚变得不到家庭温暖,11%因父母(或其中一人)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而缺教育,父母亲本人生活作风不好的占12.7%,父母亲中有犯罪、违法行为的占9.2%,家长常打骂孩子或教育内容方式不当的有60%。这些学生正是在畸形家庭环境影响下,导致品德行为不良,最后走进了少管所或监狱的。而现在很多父母想教育好自己的小孩,可是不知道怎么样来教育。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学校,但这个时候很多“差生”已经行成,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也已经形成一个习惯,要改变起非常困难,所以父母的教育应该从准备要小孩前就应当进行。如果准备要小孩之前具备了健康的身体和基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差生”将会大大减少。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减少“差生”的保障。 要鼓励优秀的人才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素质的学生。同时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特别是要让广大教师都能了解“差生”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方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变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经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汉有掌握的教材。”而我们老师多数还是采取给学习补习的方法来对“差生”进转化。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更加讨厌学习,在种情况下可能使很多的学生可能只是习业上的“差生” 变成学业和行为习惯都差的“双差生”。 (三)正确看待“差生”是解决“差生”问题的关键。 人是有差异的,不可能让人人都能成才。差与不差只是相对的,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业差的学生不等于今后在生活工作中就是差。查看更多